读书札记之——《人生海海》(麦家)
当小蔡把自己手头麦家的小说《人生海海》推荐给我的时候,我其实是没打算好好看的。像我这样性格的人,要我接触一本不熟悉的书,比接受一个陌生人更有难度。——我现在看书越来越挑剔,总怕那些虚名太盛的书耽误了我的时间浪费了我的精力。
书全黑的封皮设计我不太能接受,小说的名字嵌在书脊梁上,“人生海海”,我连什么意思都没有弄懂。反正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我也不想查一下看是什么意思,就先打开了看。
还真别说,书不错,吸引得我一天没动地方就读完了。虽然读得有点粗糙,但那种沉重感和叙述方式让我首先认可了。我之前在图书馆书架上见过麦家的作品,还不少。可是,我没来由的对他不太感冒,就像我对网络上疯吵的国内作家不感冒一样。
直到书快读完了,才弄懂书名。“人生海海”原来是个闽南方言,意思是人的一生就像大海一样起起伏伏,既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不如好好的爱上生活。
——这小说名字给起的,真是俏皮。而且我发现,麦家在写人性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本领。在读惯了轻松风格的书籍后,读这样一本很沉重的书,我的感觉相当好。
小蔡说,我不必急着还。我索性接着开始读第二遍。一本书,能像这样叫我连续再读第二遍的情况不多,好像只有余华的《活着》有过。而且,它俩总体风格有点相似,都是揭示人性的小说,比较沉重。
读书就像旅行,看你想看什么,想学习什么。我第二次读的时候,读的细致多了,尤其特别注意作者的构思和设计。它的故事曲折复杂,又是奇巧叠出,即便是个专业设计师,也未必做得到这么纠缠而又缜密。
我需要从它里面学到很多东西!
什么样让你的故事令人信服?要把“我”放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可以直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一定要让读者看得到“我”的影子。余华在写《活着》的时候,把“我”放在了一个听众的位置,让“我”亲耳倾听富贵老人的讲述,间接地运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故事的真实性大大增强了。麦家的《人生海海》里,虽然主角是上校,所有故事都围绕着他展开,但这一切都是“我”隐身偷听偷窥来的,——听爷爷讲,听老保长讲,听林阿姨讲。这样,“我”就成了见证着,成为故事的牵引线。没有了“我”,这故事就没有办法展开了进行了。
写故事,作者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时时在场,但不是主角。这是他处理的绝妙之处。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说,每一个作家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麦家的手法的确神奇,叫我不断意外不断惊诧。
怎么样让你的故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我经常看小朋友画画,尤其是画树。她一定是先画一根长长的树身子,然后在这里画一个树枝,在那里画一个树枝。等四处斜伸的树枝画好之后,她们才在这里画片树叶,那里画片树叶。最后再增添上累累的果实,一棵树就这样成功地画好了。
写故事也应该学习小朋友们的这个方法:你要学会在树身上能画出尽量多的枝和叶,叫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派枝繁叶茂的茂盛景象。
《人生海海》的故事太复杂了,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但最终都指向一个中心——上校。
那些世界文学经典,就有这样的能耐。你梳理一下它们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而且似乎还有点没意思。可是,愣是叫作者给你写得曲里拐弯层层叠叠的,吸引着你跟着他在自己的书里边津津有味地走了一遭。
谈谈《人生海海》的人物形象。如果说上校的机智勇敢和光明磊落比较成功的话,其实更成功的是坏事做绝的小瞎子:阴毒,丑恶,又叫人可怜。
这两个人物,其实在书里做了一辈子的敌人,进行了一辈子的比照:一个善而被欺,一个恶而不死。小瞎子遭到报应:终于被人挑断手筋,割断舌头后,可他不但恶念不死,就像一棵毒草,而且还因为满腔仇恨,活得更加“顽强”了,他要把自己的恶毒刻在对手的骨髓里。“也许生不如死的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他的一辈子,好像一直就是被仇恨滋养着的。
关于塑造人物形象,有个著名的说法是,“生活中的人越善良越好,文学作品里的人越丑恶越成功。”
小瞎子这个反面人物形象很好,小时候鬼点子多,长大了浑身上下都是恶毒。有看似是文革这个特色历史时期造成的,但实际上,恶毒的人跟历史时期无关,他在任何时候都改不了自己恶毒的本性。就像草,长在哪里都是草,不可能成为树。
人性不好写。尤其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很多人都变形了:善的一面在萎缩,恶的一面在膨胀。你看到的他,已经不是本来的他。但是,一定还是要相信:善良在与丑恶做着殊死较量。
“小瞎子”是一个坏到了骨髓里的人物形象。从小捣蛋,鬼点子多。文革期间得了势,但却彻底残废。这种报应,不但没有让他反思迷悟,反而让他成为一个幽灵。如果不恶,他简直没有存在的价值。
那么,如何来应对这样的死死纠缠在你灵魂里的恶呢?包容他。自己放下了,他就消失了。“上校”以被人陷害批斗最终疯掉的状态,彻底放下了。“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当你学会这样理解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其实挺有意思的。
有人说,打败一个人需要用武力,而要打败一种流言和丑恶只需要放下。学会放下,对对手是一种惩罚,对自己是一种智慧。
小说的故事跨度太大了,几代人的经历揉杂在一起,为我们展示了一张社会百态图。要把这许许多多生生世世的纠缠撮合在一起,没有非常高超的手段真是做不好。
小蔡也在学习写作,我说,最好的写作状态是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学别人,写自己。这本书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故事情节处理技巧,和叙述方式方面的技巧。读书是为了写作,写作离不开读书。
为了表示感谢,我最后还是要好好鼓励一下:“写的再差也比不写强!”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