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据广西,南面称王——西瓯人』

我们继续探索“百越”流源,据《汉书》载:“蛮夷中,西有西瓯,矮小瘦弱,南面称王。”西瓯,又称“西越”,先秦时期岭南方国,主要分布在广西柳江以东、郁江以北、湘漓以南、西江以西的广大地区。西晋郭璞注《山海经》曰:“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有一支越人活跃在浙江东部瓯江流域,另一支越人落活跃在岭南、西江、浔江、桂林一带。为示区别,称浙江那支越人为“东瓯”,而称在岭南、西江、浔江、桂林一带的那支越人为“西瓯”。具体讲,西瓯就是现在广西的玉林市、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一带。其首府或在玉林,或在贵港。大家注意,西瓯人比南越人要早,南越国建立时,西瓯方国已不复存在,遂与南越国捆绑进入封建郡县制社会。

先秦时期,由于地理遥远,中原人与岭南人少有往来,以至先秦古籍关于西瓯的记录廖廖无几。战国后期,在广西地区出现了西瓯、骆越两大方国,而广东地区的政治实体较为松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兴兵统一岭南。岭南地形复杂,山岭崎岖,运输困难,监军禄不能将粮草及时运到岭南,影响了战事,遂派几万兵士凿通了广西兴安县东面向北流入湘江的海洋河和西南面流入漓江的“大溶江”,使两条河相连,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从此,北方的粮草源源不断地顺利供应给进军岭南的秦兵,使秦朝士兵及时得到补给。第一阶段,攻打广东地区,几乎没遇到什么大的阻力。第二阶段,攻打广西,竟六年之久,并以“伏尸流血数十万”的代价才能统一广西及越南地区。如果秦始皇不发动岭南战争,那么,西瓯、骆越必然在战争中兼并,实现岭南统一格局。

秦瓯战争之后,西瓯彻底解体。那么,西瓯人去了哪里呢?据载,面对秦军的凌厉攻势,西瓯人不断向南败退,一部分融入汉人,一部分则漂泊海外。其后裔对秦人仇恨铭记于心,言必称“秦”“秦呢”,或恐惧、或仇恨。后来,这种称呼传到次大陆和东印度,印度语读“支那”,再由印度传西方,写英语即China。

还有一部分“西瓯人”逐渐演化成壮族的“南支”,壮族的“北支”则是与西瓯并立的“骆越人”。明天,我们讲百越的最后一个分支“骆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