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龙:上海人的淮海路 2024-04-23 22:36:46 一条马路,有老房子便有了历史,有独特建筑,便有了性格,有人文浸染,便有了境界。一句话,似乎早有耳闻:淮海路是上海人的淮海路。只要是上海人,不管你和淮海路有多少物理距离,好像都感觉蛮亲近的。我请教缘由。很多人告知,淮海路高大上,精致优雅。这等于没说。要说高大上,南京路才是。一条大马路,后面有二马路到五马路四个小兄弟跟随,淮海路顶多是独善其身了。上海凡“第一”之店、四大公司,皆是开在了南京路。淮海路说出来也难为情,独多阿二头,第二百货商店、第二食品商店、第二医药商店……更没有中百一店永安公司两架“机器扶梯”的海威。很多店还用不着电梯,仅一层,只是在老式公寓底楼的铺陈。比如妇女用品商店、上海钟表店、大方布店……气派和规模不怎么耀眼。上海人亲和淮海路,是有缘由的。只是很少有人想过:“上海人的淮海路”,恰是发端于很多底楼开店的老式公寓。以淮海中路为主轴,也包括长乐路、复兴中路、重庆南路、瑞金路、茂名路、陕西南路,伫立着上海最密集的老式公寓。老式公寓开初的居住者,大多是医生、教师、演员、职员。他们是知识阶层,对文明、修养、时尚、品位的追求,在上海自然是“春江水暖”,领风气之先。他们所散发的气质、情趣和品位,成为上海人追随的审美观,同时也造就了淮海路与众马路不同的格调。从公寓房子里走出来,大人清清爽爽,小人规规矩矩,大人讲道理,小人懂礼貌。带脏话的大人和野蛮小鬼是不可能有的。待我长大后发现,小学里选学生干部,成绩好纪律好,小队长闭了眼睛谁都当得上,但是大队长,睁大眼睛也当不上,往往是公寓房子同学。密集的公寓群落里,几十年间诞生过许多作家科学家……有几十年后相聚的同学会,一个同学曾经是矮平房特困户,十几年前买了老公寓房子,还有一个公寓房子同学,搬走了。很奇怪,两个人的神色和腔调,从小到老,没有改变过。淮海路一带公寓虽然密集,毕竟还是石库门和更老旧的房子居多。在公寓成为周边市民的向往时,羡慕也罢,嫉妒也罢,公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修养,便被附近男男女女效仿。王安忆写到过如此的市井,大意是说:一个女人倒好痰盂马桶,揩一把面,搽了点雪花膏,走出弄堂转个弯到了淮海路,就像是个淮海路女人了。住公寓的人,不是榜样,而是风向标,代表了过日子的富足、文明、体面和教养。这个风向标,渐渐的,不管是大杨浦还是南市,上海人都看到了,都认了。这个风向标,如果要给它定义的话,那就是“公寓文化”。公寓文化是“上海人”很重要的必修课。南京路虽然是第一商业街,但是其周遭,原来是六合路、牛庄路、云南路诸多小马路,绝少公寓,大多是低矮的平房。看到过一张旧照片,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六合路与南京路交合之时,大热天夜里六合路上躺椅铺满,不少赤膊大仙在乘风凉。几十年后你会发现,虽然淮海路也拆了不少旧房,但是老式公寓基本保留下来了。在南京路周边的小马路,新楼造了不少,都是矮平房变过来的。一条马路,有老房子便有了历史,有独特建筑,便有了性格,有人文浸染,便有了境界。有人问,老公寓还在,现在的淮海路还是上海人民的淮海路吗?老公寓在,它是淮海路的铭牌。足矣。(淮海路街景 周培元 摄于今早) 赞 (0) 相关推荐 沪说 | 我与南京路步行街(作者:邵明) 沪说·第81期 全球顶级城市的上海,上海顶级的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 2008年国庆期间的南京路(图:马丁) 住在南市区(现在改为黄浦区了)的我们,儿时的记忆是大世界和城隍庙,以玩为主.工作后,尤其 ... 1921年之前的上海存留影像和片段记忆之三 三条大马路六条小马路相得益彰 北京东路一直向西到北京西路接愚园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外滩28号大楼正式门牌号码为北京路2号(如今北京东路2号),我们看中了TA家大楼落成的那个年份,TA也很自豪地将此年份大写在转角门面上,现在这个 ... #老寿读图#第133集南京路背巷的夜景 看看视频,听听上海方言,了解上海的城市变迁过程. 大多数人都喜欢到南京东路购物,往往是看到南京东路大马路光鲜的一面,很少有人会关注周边小马路的场景. 其实有大马路肯定会有小马路,这些小马路是支撑起大马 ... 马尚龙 | 上海人是讲究“分寸”,还是讲究“份寸”? 凡事皆有分寸,并非凡事都在讲分寸.因为分寸不是口号,也没有理论教科书,分寸是靠拿捏才能感觉是否得当的. 穿旗袍最要紧的便是分寸 分寸,在上海话中,很多人读作"fencun",和普通 ... 马尚龙:上海人的分寸在拒迎疏亲间 上海的城市结构,决定了生存空间相对私密,坚决而柔和地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格外重要. 多年前,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外交部制定了十六字接待方针:不冷不热,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强加人. 如果将这十六个字理解 ... 马尚龙:淮海路的2020 从热闹到冷清,又慢慢恢复人气,再到热闹喧嚣,2020年的淮海路一路坐看风云. 原来,我应该会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像我一样的人,安分守己地待在家里,事实上,我也确实很安分守己甚而胆小怕死.只是有一天,我 ... 马尚龙 | 还想得起来25年前你的收入、你的生活期待吗? 25年前,侬在做啥?工作了?一个月工资几钿?想得起来伐?格辰光满意伐? 25年前,大约是潜意识里受了一首歌的的影响--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这两句歌词,如果用来问一个人的收入,问一个 ... 马尚龙:分寸与份寸的牛角尖 复合型是有难度的,份寸也就有讨论价值了--份寸恰好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是否成功的复合型考量. 在上海讲分寸,讲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分寸,有两个沪语读音版本. 分寸,在上海话中,很多人读作&quo ... 马尚龙:文明即分寸 上海小姑娘的嗲,闻名中国,外国人也知道些的.但是很少有人探究过,嗲和发嗲之间的区别.说一个女人嗲甚而很嗲,女人听了,当是稍带妩媚地浅浅一笑:我又嗲不来的,心里就是认下了.说一个女人发嗲甚而很会发嗲,一 ... 马尚龙 | 没荡过雁荡路,等于没荡过淮海路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小黄鱼"偷偷混到废品里:吴昌硕的字画还不及鸡胗皮: 一只油酥饼夸 ... 马尚龙:最难拿捏是分寸 人的做派分寸处处,比如嗲和发嗲,没有教科书,凭的就是分寸. 我不是美食家,只知道好吃不好吃,味蕾上的美妙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不过我对已故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一直有很深的印象.在小说中,他 ... 马尚龙:最难拿捏是分寸——上海分寸系列之三 我不是美食家,只知道好吃不好吃,味蕾上的美妙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不过我对已故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一直有很深的印象.在小说中,他写到了美食家对年轻厨师的仙人指路:做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