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丨未来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本文根据#第三届绩效优化与人才发展大会#与会嘉宾分享内容整理,有删减。

更多关于大会的嘉宾发言请关注思齐圈服务号,回复“讲者合集”获取~

单国洪 武田大中华区负责人、中国总裁

对于“未来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这个命题作文,首先要落在两个关键词上,一个是未来的趋势,一个是人才的需求。

这个话题很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研究,都在思考,但是谁也给不出标准答案。未来的趋势,可以比较明确的一点是“相当的不确定”。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大多数人认为机会更大,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悲观情绪更大一点,认为未来会更加艰难。

这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只是基于目前大家看到整个行业很复杂,尤其在过去这几年,从2015年到现在,这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大家看到几乎每一年各个公司都会讲今年是政策大年。今年也毫不例外,还会这么说。不管是去年年底发生的药占比、神药风波、去年的两票制、医联体、包括卫健委刚刚成立之后,马晓伟主任在这方面一直坚持的医疗下沉。

这些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整个行业在全产业链上发生变革,在这一点上大家是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这个市场会随着所有相关政策再继续发生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它改变的频率和速度,是过去的二、三十年,我们在这个行业里没有看到过的,所以大家要为此做好准备。

01

我自己大概简单总结了几点,因为内容实在很多,我想有些未必是大家都关心的,所以我想谈七个在行业里面,可能是未来3-5年最可能发生的大概率事件,而且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

第一,中国的医药市场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这个格局大概很难改变,因为目前我们占到全球医药市场的10%左右,而日本是原来的第二,现在的第三,大概8%左右。相信即使再过3-5年,中国(这个份额)只会更高,而日本的份额会更低,所以这个几乎不会发生大的格局变化。今年一季度处方药市场增速已经进一步的放慢,但我还是属于大多数的乐天派,我相信中国市场还会以一个比较高的(个位数)增速,等于或者大于GDP的增速再继续增长。

第二、新药的注册。这其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信大家都能够感受到,仅去年一年真正的创新药就有三十多个获批。在未来几年,整个创新药积累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会集中爆发,大家会看到去年有个别公司,一年就批了三个药,而且都是在全球的创新药。相信注册进程的加快,对于这个市场上药品的结构会带来重大的改变,会让更多的在专利期内的创新药品进入到这个市场。同时,我们会看到那些过专利的产品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第三、在患者的承受能力方面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大家都看到2017年年初国家医保已经做了变革,而且这次有三十多个通过谈判进入到国家医保的创新药,高价药,尤其大家要注意到,在这次谈判之后,之前在业界普遍会猜测可能这些谈判药物会放入到丙目录,过去医保大家都知道有甲目录、乙目录。

大家认为这些高价药对于医保的冲击,如果放到乙目录里面,可能会影响比较大,可能会产生一些省政府会有压力,但是最终结果是超出了大家的期望,这36个创新药谈判成功之后,都是被要求放在乙目录,所以中国没有出现曾经幻想过的丙目录,这也说明了国家要让更多的创新药,让患者更有条件去使用,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这是很不一样的地方。通过2-3年左右滚动的更新,甚至在这期间如果有新的创新药,又是在重大疾病或者重要领域方面可能会得到政府滚动的接受或者敞开谈判的大门,这种可能性也不排除。所以在患者准入领域一定也会有重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对整个行业产品的结构也会发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推力。

第四、当然有好事,就有坏事,当然也不能说都是坏事,对于现在正在轰轰烈烈做的药物一致性评价,口服药已经批了22个,在今年年底估计还会有一大堆,后面还会继续做,四月国务院又发了文,在鼓励加快使用仿制药。在这样一个高水准的,高级别的,国务院的文中已经具体到了产品说明书,已经具体到了医院这个层面,所以对于加快仿制药的替代原研专利药,这个趋势看起来是非常明显的。

这方面的变化,即是好事,又是坏事,相信今天在座也有很多来自跨国制药企业,当然我也知道今天也有很多国内企业民营企业。这些跨国制药企业原来的业务结构发生变化了,现在理想一点的大概60%-70%来自于这样的产品,30%-40%来自于创新(在专利期内),不太理想的90%多几乎都是来自于过专利的这些原研产品,这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首先你有没有准入的机会,直接通过招标的方式结果就可能会出现“有”或“无”的可能性,这个压力就会非常地明确。当然招标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于这些跨国企业来讲,这个压力会很大。

第五、在医保的支付标准方面如何去实施?福建去年已经出现类似的例子,毫无疑问也是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于国内企业是一个好事,尤其是有实力的,高质量的,这些仿制药的企业,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是也稍稍给大家泼了一点凉水,就是曾经这些企业也有打算涨价的意图,看起来压力也是很大,要想涨价也不容易。

02

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当中,首先是口服药一定会面临着格局上的改变。注射剂也被提上了议程,大家知道去年12月份征求意见稿出来。这里中药、西药都会受影响,尤其是现在比较大的一些中药的注射剂,大家也知道这里面质量的担忧,大家也都清楚。

在药物一致性评价方面很快就会看到具体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会相当长的时间,后面还有很大的问题,因为这到底是一次性的证书,还是一个长期的质量监控?全程的质量监控?如何保证?大家知道中国有GMP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质量不合格的药品?所以仅仅是一次认证并不能解决药物一致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依然需要时间来保证药物一致性,真正能够保证仿制药高质量的过程,这里面大家可以想像,是有空间,有时间。

价格,毫无疑问每年的招标大家都很清楚,现在随着药物一致性评价之后,跟招标的联动,以及跟医保支付这种价格或者支付标准的联动,这种可能性。尤其是现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大家如果仔细去看一看的话,几乎是把所有这方面的功能集中到了一个行政主管单位,这更有利于统筹、安排和策略的决定。

这些对所有企业来讲其实方向基本上都是一样,都是一个向下的(对于价格而言)。这个大的因素加上前面这两点,刚才提到的准入方面的改变,注册方面的改变,将构成整个中国医药市场大格局变化的主要依据(从产品的领域,从消费的能力上)。

第六、渠道的变化。过去一提到中国医药市场,尤其是处方药市场,那就是医院市场(很简单),中国既没有GP,其他的渠道都很小。但是现在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个是用咱们国内同道的说法是“六大渠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剩下那5大渠道加起来跟主渠道(医院渠道)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变化很快,增长速度很快。

尤其是现在医药分家,未来药品它的电子处方外流由零售药房,社会药房承接,这个趋势现在看起来是非常地明确,所以在零售渠道的处方药销售,如果你是经营处方药的公司来讲是需要关注的,所以渠道的变化一定也要在传统思维模式之外,要开始关注,甚至要早做准备。尤其对于一些大外企来讲,在这方面有的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有的才刚刚开始。

第七、国内研发实力的提升。国内公司现在也开始日益的分化,一部分以质量为代表,一部分以创新为代表。所谓质量为代表就是这些有实力的,能够很好的监控质量,可以让整个公司的规模效益得到体现。

另外一类是国内借助于这次的技术突破,因为整个全球范围内在科技领域底层的创新,推动了几乎是各行各业的改变,咱们这个行业也毫无疑问受到影响。大家会看到新药研发方面,现在在国内有很多的公司估值也很高,尽管才刚刚进入到临床一期,估值已经非常非常高了。这些公司正方兴未艾,而且接下来还会在其他的领域。

因为现在不管是大的数据,大数据带来很大的变革。精准医学,精准检测,也给整个药物靶点的选择、研发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机会,几乎你每一天都会看到,在全世界各地的公司在新的靶点上从实验室进入到临床,宣布他们开始了一个新的研究。几乎现在在全球大概超过2/3以上的研究都是在这些创新领域。

这些都是会影响改变整个格局,因为过去我们比较传统的想法是,这个市场百分之多少?75%左右是国内企业占据了,25%左右是跨国企业。以前很简单,把国内企业都是归到一个大类,但是未来可能要稍微的改变一些,国内的企业会有一批是以创新能力为主的,随着接下来1-2年的时间里面,第一批这些产品的问世,前面有贝达,接下来我不说具体名字了,这些公司在接下来一两年之内,肿瘤免疫的产品,PD-1,PDR-1等等,还有糖尿病的领域,这些新的产品可能都会陆陆续续的上来,还有病毒领域,这些也会改变整个市场的格局。

03

回答第一个问题,未来行业的发展往哪里去?大概主要这些因素,这些特征会是比较大概率,大家可以看得到,我就先说到这儿。谈到人才发展,我在这个行业也待了二十多年,很多同事是低头干活,不抬头看路。所以在这儿我只是想引起大家一点点重视,国家这次整个大的组织机构的改革,其实是会影响整个行业。

首先是供给侧和支付方,已经非常明确的区分开。你可以看到,不光是把原来卫计委医疗健康的职能,还把原先其他部门分管的职能也包含进去了。医疗保障局也是一样,全链条的,全部都保障在一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在虽然看上去是在大的市场监督总局之下,但依然是独立,而且可能有更大的机会可以整合市场监督总局的一些力量,来加强在药品的管理方面。

这些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都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加上主席也承诺,中国会门越开越大,就在这两天,刚刚宣布说医疗器械的管理办法对海南不再适用。也就是说,如果在座各位有做器械的,尤其是进口器械,海南是可以在国家局没有批准之前,在海南就可以率先使用,当然限于20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一个人才,在行业里面如果要长期发展,这类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这儿稍微提一点,也希望通过你们,呼吁我们更多的年轻人可以花一些时间去了解整个的环境,整个的政策变化。

第二个主题词是人才发展。

其实你们比我更专业,你们天天都在做这些具体工作,来帮助整个行业发展人才。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中国缺不缺人才?中国有13多个亿的人口,缺不缺人才?中国是比较平衡的,需求和人才供给是比较平衡的。全行业而言,中国整个市场,我们的人才需求“高中低”,从专业到通才,在整个供给市场来讲足够。因为中国每年有800多万新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通过职业训练之后能够成长起来的。从全球范围之内来讲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才总体而言是自给自足的,而且特别改变了一点,在既往是专才更多,基层、中层人才更多,但是现在在高级人才方面也已经几乎是旗鼓相当。

一个具体的表现,在咱们这个行业里面,包括其他的行业你会看到,大量中国本地的人才在担任中国的总经理,这已经完全跟10几年之前不一样了,完全的改变。现在从大体上而言是不缺的,这是一个好事,但又是一个坏事,因为竞争变得很激烈,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有人替代的,所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变得很重要。当然作为我们人才发展,你依然还是会面临问题,如果你是培训老师,你的工作很烦恼,因为各个公司的人才流动都很高。好容易培训了一茬,然后又一茬又来了,很快他就走了,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大家还是首先要从宏观面上来看,我们确实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们的人才供给能力还是足够强的。这给人事部门也好,培训部门也好,其实是可以提出一些思考的。我们在总体平衡,但是流动很高,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如何去建立更好的制度?如何能够更好的保留发展我们的员工?

这是一个大变,如果细看的话,并不是所有领域都是有足够的人才供给。以我自己的经验,我观察至少有这样几类人才在咱们这个行业里面是严重缺乏的。

在研发领域,我们的研发人才是严重缺乏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已经有二三十年时间了,但是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真正在中国跨国企业当中有能力去设计临床试验方案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大家会觉得很奇怪,我们这个行业现在都有很多临床试验在做,这些实验方案都是从哪来的?难道不是我们的同事设计的吗?我告诉大家,还真不是,大部分都是从国外拷贝过来的,尤其是跨国企业,几乎都是总公司一个研究,中国的延伸、桥接或者是拷贝。在这方面为什么大家看到现在的CRO公司如此的兴旺发达?原因除了药物一致性评价带来的机会,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二三十年的跨国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培养真正的这样的人才。

在营销领域也是一样,在中国有很强的人才储备,但是作为一个领先的市场,全球第二大市场,我们的国际化运营的能力是非常弱的。有些已经开始走出去了,有些公司也在大力的推动,但还是远远不够,如果大家去看,在这个行业里面,全球的人才浪潮大概第一波从发达国家进入到发展中世界的是欧美这些领先的企业,领先的人才,第二波是来自于新兴市场,诸如韩国、土耳其、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出来的人才,中国还没有形成浪潮,中国现在只有零零星星的。但是未来如果中国真的要在医药行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力量,一定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中国人才走向世界。我只是给各位举这样一点点例子,说明我们并不平衡,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差别,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看法。

未来,我自己认为可能有这样一些中国发展的趋势,大家会看到,我们公司人力资源的负责人是台湾的,也有来自于其他国家的人才在中国变得更加的本土化。另外有更多的中国人才走向世界,这是很大的一个趋势,不只是在营销,这个行业各个方面的人才都在做这两个双向互动。

从功能来讲,分工越来越细,这个趋势也变得更加明显,如果退回去几十年看,有些公司原来还没有市场部。现在有市场部、销售部、医学部等等,大家会看到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元化,这一点是非常明确。如果你去美国看的话,它有很多岗位在中国到现在还没看到,但未来中国相信一定会有。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医保,其实医保现在已经变得超级复杂,即使是你专职做医保的人,都很难把这个事讲清楚。曾经发生大病谈判结束之后,一个省里面要能够把这个政策执行下去,从省里面已经签了文件,到市里面真正知道,到医院的院长真正知道,大概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所以在美国是专门有这样的职位,这样的专才来做这样的事情。

04

过去职业经理人这个词就有,但是中国究竟有多少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其实要打个问号。他对于自己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有相当的视野,还有职业操守,我相信接下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里只是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相信未来在人才的构成、结构、选择上可能会发生一些趋势变化。

为未来做好准备,而且是越年轻的时候越好,越早做好准备,做好自己最最基本的工作,同时要有深度和广度,同时要对整个新的领域,新的行业要有一定的了解。还有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永远都是重要的。

这是我大概对这个命题作文算是一个回答吧。

总结一句话,面对大环境的变化,早做准备,一定是立足于自己的立场做正确的事情,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顺势而为。

思齐俱乐部——医药经理人自己的俱乐部

市场、销售、医学、SFE、培训......

更多阅读:

徐捷丨如果没有L&D和SFE

罗颖丨如何在新模式下驱动各职能团队的高效运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