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药企都在做什么?
专栏作者/六小西
说人话,做正事,爱思考,懂谦卑的医药圈怪咖。
2020年的春节注定要被载入史册,有些部门有些机构有些人,也注定会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爆发,惊扰了人们春节归家的脚步,让本应喜庆祥和的过年,变成了一场需要举全国之力共度的难关。医护人员冲锋陷阵逆行进入重灾区武汉进行紧急救助支援,科学家们争分夺秒研发疫苗,医护用品的工厂从大年三十开始就加班加点的生产口罩和护目镜,而某些zf人员却忙着一轮又一轮的澄清和拙劣表演。
就在1月的最后一天,多少人熬夜不睡,就想等到WHO的一个决定,一个通知。消息揭晓后,一片哗然,朋友圈各种观点纷至沓来。有科普什么是突发国际卫生事件的,有对中国经济趋势表示悲观的,有劝人相信和乐观的。
那么这场来势汹汹扑朔迷离的疫情背后,本来已经遭遇寒冬的医药业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按照不同类型的产品线来看,短期内市场会出现积极信号的有:
抗生素类,疫苗类,检测试剂盒,以及诸如维C泡腾片,胸腺肽等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的药物。当然还有已经收入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连花清瘟。
其它宣称有强效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当然也会顺势而为。加上中国老百姓,最信偏方,什么方子越偏越邪门越不可思议,他们就越觉得可能有效。因此,可以预见,部分中成药有一次快速成长的机会。
而诸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药品,短期内会受到医院门诊量骤减的影响。
不过随着疫情平稳并最终解除,医院工作及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原本的市场规模和增长仍然有望很快回归。毕竟,病总归是要治的,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保护自己不要被病毒感染,等疫情过去,主要矛盾就变成要好好活下去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因此遭受不小的打击。那么,无论什么天灾人祸都相对坚挺的医药业,也会有薄弱端口么?
恐怕还是有的,即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医美及那些以改善而非治疗为主的领域。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如果兜里只剩下100元,追求更美更精致的生活,便没有治病救命,那么迫切。
面对新的局势,大家心里都没底。表面上,国家将整个春节假期延长到了2月2日,部分省市甚至严格要求2月10日之前不得复工。但好多医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已经从武汉封城那天开始,嗅到了危险的气味。并纷纷从大年初二开始就按耐不住陆陆续续开起了管理层的各种应对策略会议。
主要在讨论什么呢?猜想不外乎几点:
1、短期内无法做线下活动,包括面对面拜访和会议,用什么方式的活动来替代?如何在非常时期仍然保持与核心客户的互动与连接?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家家公司讨论来讨论去,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用线上活动。这几乎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讨论的核心其实应该围绕在,用什么样的由头,话题,形式来吸引医生参与线上活动。
我们是否了解目前医生面临的诊疗现状,他们正在关注什么,在焦虑什么。他们或许比之前相对更有时间,但未必就更有兴趣参与公司的这种五花八门的线上活动。
当然,首先买下一个稳定的好用的视频会议系统是当务之急。相信最近各个网络会议平台公司都会陆续接到好多询价和订单。这类公司也算是此次特殊情势下的潜在赢家。
2. 既然不能拜访不能做活动,但也不能闲着啊,那就做内部培训吧。
可做什么类型的培训呢?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区域管理,还是大客户管理。平日里大家觉得最不靠谱的网络培训方式,此刻终于得到正名。都什么时候了,哪里还有心思来管培训质量。至少先把大家的时间占上,管你可能会在电脑前面走多少次神。
3. 老患者购药会不会有问题?
这是比较实际的问题,新患者虽然暂时不敢想,但老患者购药却要尽量保证不出差错。这是维持现有销量,并且树立公司口碑的关键时刻。
及时了解医院库存信息,确保供货渠道,如果有定点购药医院或药房,要通过媒介或其它合规方式,及时通知到患者新的购药地点及时间。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温度储存的药品,更是给公司商务部提出更高要求。
4. Q1指标还要不要考核?
这就可以区分出一个公司到底有没有责任感,够不够高级了。企业当然有逐利本能,但在面对大灾大难的环境下,把什么作为主要矛盾,把什么作为优先级,就能看出这家公司真正倡导的文化和价值观。
但愿疫情能尽快解除,确诊病例死亡比例都不再上涨,中国能再一次创造奇迹,熬过这个难关,迎来下一个涅槃重生的辉煌20年。
头已秃,点在看求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