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及第后向朋友炫耀,友人不屑一顾:考了十年有什么资格吹牛

自从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之后,在唐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当时还是存在举荐、征召等途径,但统治阶层越来越发现科举制度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更可以通过树立目标,让文人们安心读书,不至于终日牢骚。

反过来,有志于功名的文人们更是醉心此道,孜孜以求。可惜的是,僧多粥少,难以让所有人如愿。唐朝时的进士,每次只取十几人,有时候甚至只有数人而已。在那个遍地是诗人的年代,科举考试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落第的人才举不胜举,比如后来动摇唐朝统治的黄巢,又比如中唐诗人章孝标。

章孝标其实很早就参加科举了,18岁时第一次落第,就非常失望。因为当时的考试,并不采取封名、誊录等方式,谁的考卷一望便知,所以当时干谒之风盛行。而且,这在唐朝并不算舞弊走后门,而是相当正常的社交方式。章孝标显然没有这个能耐,他郁郁寡欢,后来又失利了几次,逐渐心灰意冷。

此时的他,也打算行走于名山大川之间,穿梭于烟花酒巷之中,放浪形骸,作践自己。然而,他在游历扬州时,遇到了当时的节度使李绅。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比较陌生,但他的《悯农》却是我们从小就朗朗上口的诗歌。李绅对章孝标的才华很欣赏,勉励他说:我自己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你还年轻得很,有此才华,没有问题的。

要知道,李绅在当时,无论是文坛还是仕途,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即和白居易、元稹一起推动了新乐府运动,又和李德裕、元稹一同被誉为“三俊”。所以,李绅的鼓励,对于章孝标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从此,章孝标更加发奋读书,誓死要考上进士。

有志者,事竟成,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章孝标终于进士及第。能达成这个目标,有的人疯了,有的人在京师骑马狂奔,章孝标则得意洋洋地写下了这首《寄淮南李相公绅》: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这首诗就是写给节度使李绅的,诗人对李绅存在感恩之情,但对其他曾经蔑视自己,慢待自己的人却很反感。他感觉自己考中了进士,就像是在金汤中镀过一场。迟早他要返回扬州,让当初那些有眼无珠的人好好看看自己。

李绅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毁誉参半的,他为人刚直,却是个酷吏。但他对于后生晚辈的提携和鼓励,却是有目共睹的。章孝标没有功名时,他能够给予勉励,章孝标得意忘形时,他又给予了回信。其中,只有这首《答章孝标》: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在这里,李绅毫不客气地告诉章孝标,只有假金子才需要镀,真金当然不必这么麻烦。你考了十年才得以及第,又有什么好炫耀的,这说明你的学问还远远不到啊。

李绅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但只考了三年,其中失败一次。章孝标十八岁参加考试,十年磨一剑,二十八岁考中。到底孰优孰劣,实在很难判断。但是,李绅对章孝标显然没有恶意,完全是为了他着想。章孝标也很清楚这一点,不但不敢反驳,反而惭愧拜谢。

话说回来,也许两人的格局就限制了成就的高低。李绅活到了七十四岁,官至宰相,章孝标活到了八十三岁,始终都是厮混于低级官吏之中,最终也不过是秘书正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