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讲述中国内功:师傅断气前叮嘱弟子,死后不要碰他|李立群|林鼎禧|武术
对于每个男生而言,武侠梦总或长或短地存在于他们的青春岁月里。 小时候,我们总会被金庸、古龙的小说吸引,向往那个光怪陆离的群侠世界,那个世界,侠者以轻功起居,以剑会友,恣意放浪,饮酒自醉。什么竹林潇潇,断肠天涯,不过浪迹游子的常态,仿佛那个世界里,一切都可以成为纯粹的江湖,而自己就是江湖。
但和童话一样,随着我们长大,不知什么时候起,那个世界便与我们逐渐远离,因为我们知道它只存在于小说,只是虚构,虚妄。
世间怎么会真正存在金钟罩,铁布衫这种武艺,血肉之躯怎么能抵挡锋利的刀尖;也不相信存在什么铁砂掌,易筋经,身体奇经八脉怎么能颠倒乾坤。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那不过是旧时吸引我们的文字,不过是一种夸张的言语。然而事实上,它的确存在着,存在于这个现实的世界,而非虚构,甚至它被人见证着,而它也见证了整片武林大陆,见证了所有中华儿女。
结缘师徒
就和小说中所写的一样,每个公派都会拥有一位大师,而大师座下则会有众多徒子徒孙。
而这位大师,名叫林鼎禧,是浙江宁波人,后来只身前往上海,参加了上海青帮,并凭借自己的武功在那个时代和帮派里打出了自己的威严和名号,道上的所有人都按理地尊让着他,后来又因战乱,漂洋过海地去了台湾,退隐居于庙内,这才有了气功大师的帮派与徒众。
而徒众里,最有名的当属李立群,那个时代里,李立群可以说是炙手可热,参演过《康熙王朝》,《神雕侠侣》,《洪武大案》等历史大剧,而就是这样一位明星居然也曾经和气功大师有过不解之缘。
缘分这种东西十分奇妙,就像一根绳索,牵连两头的有缘人。
当时的李立群是个什么都不会的愣头小子,但就是对武术产生十分浓厚的热忱与兴趣。那时他才十八九岁,他和父母笃定自己是个练武奇才,要去拜武学大师为师,走上武林的道路,这无疑是痴人说梦,父母只是笑了笑,对他这不切实际的梦想置之不理。
就这样,这个愣头小子,每天在家拖地时看着金庸,幻想着自己有天也会被某个闭关大师给发现并传授以绝世功法,然后自己便仗剑天涯,行侠仗义。他在那里一手便捧着书,一手举着拖把,傻傻地痴笑。
这就是武侠带给李立群的一份热情与期待,或许每个男生也有过这样疯狂迷恋的岁月,向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天地,向往风餐露宿,仙骨侠情的人间。
于是,他的机遇来了。
那日放学,无数背着书包的学生都向庙里跑,李立群心生好奇便问旁边的同学:“他们是干嘛去。”
同学回答说:“山上的庙里来了个大师,从大陆来的,听说会武功。”说完便急匆匆地跟上人潮,跑了去。
李立群当时便愣在原地,心想着自己的机遇来了,他不能错过这次好机会,于是便疯也似的追了上去。
当时夕阳下的山格外巍峨,寺外的阶梯已被挤得水泄不通,李立群当时便心凉了一半,想着那个师傅一定已经收了徒弟,叹气正要离开,却听闻下山人说那个大师拒绝收徒,算是白来。
听到这话,李立群不免死灰复燃,那日他兴高采烈地回了家,家里人也都以为他吃了火药 。第二日开始,李立群便第一个到那寺庙,师父一日不见,他便扫一日地,直到拜师的热潮散去,他还是来,日复一日的扫地。
直到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林鼎禧推门打开,看见这个月下扫地的男孩,也许是他耐得住寂寞,又或许是这个男孩足够执着,他成功地入了林鼎禧的门下。
徒孙印象
就这样,每天一放了学,李立群就山上的庙里去找自己的师父,给师父打打杂,做做家务,之后再跟着师傅练气功。
而师父有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用他自己的话讲:“你不亲眼见到这样的大师,你根本无法想象中国功夫的厉害。”
在他的描述下,林鼎禧练的是郝派的太极拳,杨家的气功,是当时武林一等一的大师,功力深厚的他甚至不怕刀枪剑戟,像小说里写得那样,一件铁布衫,一道金钟罩,便可以毫发无损地走过整个江湖。
甚至当他剪头发的时候,林鼎禧悄悄憋了一口气,那剃头师傅的刀子便连他的一根头发也削不下来,而他哈哈大笑,才能顺利剃下头发,此乃他的趣事之一。
由于练习气功,他的丹田处总是鼓起,沉郁着全身的气,用他的话讲,“师父的气一直沉在丹田里,所以小腹看上去鼓鼓的,是很了不起的。”
但那既是他功德圆满的象征,却也是他的死穴。
而关于练功师傅的身体,李立群在节目里笑着说:“一脱衣服,你就知道他是有内功的。因为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就像三十多岁的运动家一样结实,甚至皮肤还白嫩且发光。而师傅的肌肉线条绝对不似健身房中练出来那种凹陷的线条,而是全身都圆滚滚的。而师父练功时,就像蝴蝶一般步伐轻盈,仿佛他的周身被“气”包裹着,一般人根本进不了他的身。”
这便是李立群对于师傅的印象,高大巍峨而又神采奕奕,但后来家里出了些变故,他只好拜别师傅,下山回家,但他从未懈怠武术的练习,仿佛那几年的练习已经和他融为一体。
他享受着武侠精神对于自己的震撼与激励,他立志把这样的精神融于生活,把生活过得自律,奋发与侠义。或许,这么多年的武侠时代逝去,但留给后人的却还有难以磨灭的武侠精神与道义。
大师陨落
金庸小说里有这样一句形容武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今日我非要这个武林第一不可。”
武林总是空乏,也不缺乏挑战和斗争。所谓生死,不过一时,恩怨情仇又是一世的俗事。
世人皆知,万物相克,而刀枪不入的气功也有着致命的弱点,便就是丹田之处的气,一旦用铁砂掌打入,便会气散人亡。而林师傅便亡命于此。
用他的话讲:“那次师父对决遇到的是“铁砂掌”,练这种武功的人,会一边用药一边练功,把有毒的铁砂存留在自己的手里,表面上看上去只是一双普普通通的手,可一旦中招,铁砂就会被打进身体里,尤其是对付气功高手,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中了铁砂掌后的林鼎禧,知道自己气已散尽,回天无力,且自己的内脏也已被重创,无法治愈。于是他让弟子将他抬回寺内,自己准备好棉衣,并叮嘱弟子死后不要碰他,也不要去寻仇,不要再理会世间江湖的恩怨。
两个月后,师傅真的归于离恨天。而弟子们也遵守师傅遗嘱,不去触碰安置他,只是在一旁诵经超度。
小结: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纵使身死,义不容辞。”终究烙印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脊髓里。或许武侠真的存在过,存在于世间的某个角落,它清醒地反映着这个世界的变化,人心不古的现状,以及世间道义的颠覆。它从未消逝,它用另外一种精神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脑海里,化作新的江湖,新的未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