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战模拟计算的角度分析南京保卫战(上)

南京大屠杀,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痕。而在南京大屠杀之前的南京保卫战,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军不抵抗才会造成惨败的,国军的作战不力对南京保卫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南京保卫战,究竟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从一个新的角度——作战模拟的角度审视南京保卫战。

1.什么是作战模拟

作战模拟,又称作战仿真,我军军语中,对作战模拟的定义为:按照已知或假设的情况和数据对作战过程的仿效。广义来讲,作战模拟包括实兵演习,沙盘作业,图上作业,作战分析博弈,计算机辅助模拟仿真,解析模型模拟,武器装备仿真等多方面。

截图来自《指挥:现代海空作战》

一般来说,作战模拟指的是运用各种非实际作战方法和手段,对武器系统、作战方式、作战行动和作战过程进行模仿的技术、方法与活动。

演习也是一种坐作战模拟

作战模型从结构上可分为三大类:(1)解析模型,其特点是模型中的参数、初始条件和其他输入信息以及模拟时间和结果之间的一切关系以公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形式来描述。(2)仿真模型,其特点是把所关心的战术现象分解为一系列基本活动和时间,通过对这些活动和事件的模拟以及他们之间按逻辑关系的相互组合,来达到表述战术现象的目的。(3)作战模型对抗:是一种吧定下决心的人的四位和战斗行动的模型描述结合起来的模型,其结构类似于仿真模型,但是在模型中,指挥行动由演习人员做出,基本活动和时间用定量模型(如兰彻斯特模型和火力指数模型)描述。

今天要进行的作战模拟计算,就是以解析模型的形式,对整个南京保卫战的双方进行建模计算。

2. 杜派指数法作战模拟介绍

指数法适宜于对比较大规模的,比如军、师级以上战役战斗中作战因素的量化。其优点为:结构简单,估计分析快捷简便等。其局限性为:描述不够细致,比较粗糙,只适用于宏观评估。不过相对于对于营级战斗就仅有一定指导意义,团级及以上部队的战斗计算结果就会严重失真的兰彻斯特方程而言,杜派指数法对于大规模战术集群的模拟计算更为准确。

南京保卫战,双方共投入了二十个师,因此选取使用指数法进行作战模拟较为适宜。

参战部队

指数是在作战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化为可以对比的相对于同一个量的数字。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如果一门炮的战斗力等同于十把枪,那么以枪作为基准对炮进行战斗力量化的话,炮的战斗力就是10。

但是这样的话,不同的战斗力参考系对战斗力数值的表述方式不同,如果要对交战双方的战斗力进行考察而不能提前找到一个合适的基准的话,作战模拟很难做到客观真实。

基于此,美国作战模拟研究室的杜派给出了这样一种计算方式:

如果先假设目标都是同一宽度,纵深无限的阵列队形,每平方米一名士兵,然后对每一种武器进行考察,考察理想状态下在单位时间这种武器在这个假想的阵型中使多少士兵失去战斗力,由此比较出各种武器对人员杀伤的能力,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就是“假设杀伤力指数”,简称TLI。

TLI的计算方式为:

TLI=RF*PTS*RIE*RN*A*RL。

RF:射速,每小时射出的射弹数。

PTS:潜在目标数,一次攻击可以对几个目标造成伤害。比如,一把枪可以同时对一个目标造成伤害,

RIE:相关致失效应,这一次攻击使目标失去战斗力的几率。

RN:理想有效射程,单位为千米。RN=1+sqrt(0.001*实际有效射程)。

A:精确度,与武器本身性质有关,与使用者无关。

RL:可靠性,与武器本身性质有关,与使用者无关。

实际上,武器的机动性、武器分布的疏密程度,真正战场上的人员分布密度都对武器的杀伤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TLI的基础上引入一个修正值——疏散因子,从而得到武器的近似战斗力值(简称OLI)。

得到OLI后,经过训练水平、天气、进攻与防守战斗性质、机动性等对双方进行加权,最后可以得出双方加权后的战斗力指数(潜力),简写为Q。将双方的Q值作比,即可对战役结果进行模拟。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