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月第11卷第25期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符梅香 张国宏 易浩萍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整形科,江西新余338000】
摘要: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各种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血管瘤患儿36例,对不同部位的血管瘤均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注射治疗。
结果:范围较小的瘤体注射1次即可治愈,部分病例经过3~5次注射后停止治疗,皮肤血管瘤有效率达95%,口腔黏膜血管瘤有效率100%,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聚桂醇硬化治疗血管瘤操作简便,有效率高,几乎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
血管瘤 聚桂醇 注射液 疗效
文献编号:
1671-8194(2013)25-0214-02
0
引言
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1],目前临床上对于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2],但尚无十分理想的模式,传统疗法对于头面部血管瘤的治疗往往会留下功能障碍或美容缺陷[3],效果不能让人满意。我们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采用聚桂醇硬化治疗血管瘤患者3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临床上血管病变出现的时间、肿瘤生长的速度、肿瘤体表的颜色、是否是实质性、可否压缩等进行临床诊断。根据上述诊断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血管瘤例进行分析,见表1。
治疗方法 注射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胸部X线片、出凝血时间检查,检查无异常者可进行治疗。
硬化剂选择 1%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注射部位严格消毒后,用带有4号皮试针头的注射器抽取聚桂醇注射液,从血管瘤瘤体外周0.5cm的正常皮肤处进针,回抽静脉血以确认针尖位于血管瘤腔内,然后将注射器内的聚桂醇注射液向瘤体周围及瘤体中央进行注射。根据患儿年龄、血管瘤部位、大小注射1~5ml,注射后压迫注射点10~15min,儿童第1次注射用量为1~2ml,最大剂量不超过肿瘤体积1/2的。治疗未痊愈者,可在1~2周根据治疗效果及瘤体大小调整剂量重复注射聚桂醇,重复注射不超过5次。药物注射不宜过浅,若进针过浅易引起瘤体表面溃烂也不宜过深,进针过深破坏皮下正常组织易形成瘢痕。
疗效评价标准[4,5] ①特效注射1次,用药量2ml,瘤体全部消退,皮肤载膜正常,无功能障碍,无复发。②显效注射2~3次,每次用药量<10ml,瘤体消退。③有效注射3~4次,用药总量<20ml,血管瘤瘤体缩小。④无效用药后瘤体未见缩小或继续增大。
2
结果
36例患儿应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全部治疗成功,其中18例血管瘤范围较小的注射1次治愈,注射2~3次瘤体消退14例,经过3~4次注射后瘤体缩小4例,见表2。
3
讨论
很多学者几年前对血管瘤曾采取了等待退化的方法[6],现在看来有些不妥。按照血管瘤的生长特点应该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进行,而不应该盲目地等待退化,以免错失治疗良机。目前临床对于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有手术切除、液氮冷冻、激光治疗等。手术切除虽可一次性切除病灶,但创伤大、出血多,易造成组织缺损与继发畸形,影响外观,故血管瘤位于头面部的患儿家长多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治疗血管瘤常用的硬化剂有平阳霉素、水杨酸盐、鱼肝油酸钠、聚桂醇等,不同的硬化剂通过不同的机理破坏血管内皮,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多数硬化剂或多或少的有些并发症,如发热、针刺点出血、皮肤坏死、感染、疲痕形成等,而且对患儿的治疗年龄有一定的要求,有时会错过患儿的最倡治疗时期。
聚桂醇注射液注人到血管瘤瘤体组织后,使瘤体内血栓形成并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促使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使瘤体萎缩、消退。通过洽疗观察,我们认为聚桂醇注射液治疗方便,门诊即可进行,治疗时间短,治愈后皮肤色泽、弹性均达到或接近正常,绝大部分不留明显痕迹。聚桂醇血管硬化治疗不失为简单、安全、实用、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头面部难以切除的血管瘤或不能完全切除掉的血管瘤病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见图1。
本组血管瘤患儿聚桂醇注射治疗近期总有效率达100%,可能与病理偏少,瘤体面积不是很大有关,临床需要收集更多的病例,为聚桂醇硬化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提供佐证,从而血管瘤的硬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微信号:硬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