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怀来鸡鸣驿1
从北京中心城区出发,向西北方向行进一百多公里,就能抵达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这座城地处河北省怀来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驿站,有着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邮驿建筑群,它的名字叫:鸡鸣驿。
在进京与出京的公路与铁路上,很多人都曾在车窗里遥望过这座拥有高大城墙的古城,但很少前去一探究竟……
从驿站到驿城张库大道与鸡鸣驿的发展
驿站,是我国古代独特的通讯系统——邮驿系统的核心。由驿站发展而来的驿城,是我国古城中独特的一种城市建置。在古代,邮驿系统不仅仅有着通讯功能,而且与军事活动、国家政权密切相关,可谓是国家的生命线。我国在元代时逐步建立了发达的驿站系统:“凡在属国,皆置传驿,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中国古代交通》)简单来说,驿城在战争时期用作战备,在和平时期逐渐成为商贸物流的节点。
鸡鸣驿因邮驿而生,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明代后期,朝廷和蒙古各部进行“茶马互市”之后,关内外的商贸往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发展,鸡鸣驿便在此时成为进京的第一大驿站,号称“极冲”。而驿站开始大规模建设,最终成为一座城池的时机,就是出现在明代:明成化八年(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砖修城池。进入清代,驿站又作为兵驿和邮驿两用驿站,吸引了各路商賈入驻,使得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功能完整的商贸枢纽城市。清乾隆三年(1738年),鸡鸣驿的城墙经过一次修缮,并在城东建设了一道城坝。
具体说来,清代至民初鸡鸣驿的快速发展,关键得益于张库大道的建成。张库大道,是曾经连通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重要通道。据《河北省公路史志资料》记载:“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为驿路,明清两代又辟为官马大道。当时运送物资所走路线,多依驿路。这运输物资的辋丛驿路、官马大道就是后来的张库大道。”而鸡鸣驿所在的这条联通北京、宣府和大同的驿路,同样是张库大道向北京和山西两个方向延伸的通道。和平时期,驿道逐渐承担了商道的职能。百年前,浩浩荡荡的驼队就是沿着这条路从北京出发,来到张家口,继而出塞进入草原,开展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一些外国的信使往来进京都要通过这里,邮驿事业持续兴盛。
邮驿事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商贸繁荣,许多客商把鸡鸣驿当做歇脚存货的重要节点。各类商铺、庙宇随之建立。繁华时,从鸡鸣驿东门至西门短短500米的道路上,有超过30家店铺;古城里仅当铺就有六家,各类庙宇十几座。如今,鸡鸣驿所遗存的古建筑以庙宇为代表,包括财神庙、泰山庙(泰山行宫)、城隍庙、白观音庙等,内部多存丰富精美的壁画。其中又属泰山庙的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历史上曾经主导北方草原商贸、名噪一时的晋商,也在这里留下了文化痕迹。譬如财神庙里留存的清代中期壁画,表现的就是晋商票号的情景,兑换处、票据制做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类似的壁画在山西的庙宇中普遍存在,可见晋商的影响。
鸡鸣古驿的双重功能军事堡垒与邮驿枢纽
鸡鸣驿的历史价值,由军事与邮驿两方面组成。
审视地图可发现,鸡鸣驿所处的位置是华北平原出塞外干道的瓶颈口,战略地位极为突出。据《五代史》记载:“幽州西北有居庸关、石门关,皆中国控御契丹之险也,按宣之通京师者,有居庸关,而居庸关之路必由鸡鸣(鸡鸣山和鸡鸣驿一带),故控御之法,宣地宜谨也。”在元代,全真教的丘处机曾在这里会见忽必烈。明朝时,政府于京西构建了以“宣城各堡、卫所-鸡鸣驿-怀来各堡、卫所”的带状防线。到明朝永乐皇帝十八年时,这里扩建为进京的第一大驿站。在清末八国联军进京时,慈禧西逃山西,也曾在这里的指挥署(贺家大院)过夜。作为连接京城与塞外的重要枢纽,这座古城保留有众多遗迹,其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直到民国初的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逐步衰落;随后张库大道的停滞,更是让鸡鸣驿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