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生平最得意的书法,被誉为“一代奇笔”,每个字都毫无破绽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大量的中国国宝外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到了日本,在今天的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永青文库当中,藏有一件“国宝奇珍”。
此作乃是宋代书法界不世出的一件书法奇宝,全篇171个字,每一个字毫无破绽。这件作品乃是黄庭坚晚年的极品之作,并且也是黄庭坚颇引以为自豪的作品。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大书法家范成大曾得到此作之后,写下了一段题跋:
“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和调,笔墨又如人意。”
意思是这件作品乃是黄庭坚晚年书法的集大成者,这件作品没有一处败笔,书写的状态、用笔的状态、纸张的融合度与墨色的感觉都超乎寻常的协调,假如让黄庭坚重新来创作的话,也难以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
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经伏波神祠诗》。
此卷可以说是行书,或者说是行楷,每一个字都长枪大戟,大开大合,同时在细节上能够做到极为完美的状态。
一个书法人达到了一个高度之后,考验其书法境界的因素已经不光是技法层面了,而是他的才情和学养。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唐代的“诗圣”杜甫和陈与义被誉为“一祖三宗”,在宋代诗坛的影响力,黄庭坚甚至还要在苏东坡之上。由此可见,黄庭坚的才情之高。
在黄庭坚的这件《经伏波神祠诗》作品当中,我们能够真切体会到“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书法超妙之境。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书写时候的刻意安排,而是凭借日常的书法练习以及深厚的才情,在一种独特的情境当中的自然发挥,使得毛笔、纸张、墨色、手感和心境达到了一致的契合状态,这也是孙过庭在《书谱》当中所说的“五乖五合”的道理。
这件黄庭坚的《经伏波神祠诗》卷后还有他的粉丝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的一段题跋:
“右黄文节公书刘宾客《伏波祠诗》,雄伟绝伦,真得折钗、屋漏之妙。”
我们在黄庭坚的《山谷论书》当中不难发现,黄庭坚获取笔法的途径是见到了张旭、怀素、高闲的墨迹,在这些墨迹当中悟出了“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的古人用笔之法,而这些用笔的法则,在这件《经伏波神祠诗》当中被完美得体现了出来,黄庭坚的笔法境界于此作当中可见一斑。
也难怪,此作成为了黄庭坚颇引以为傲的作品,从技法完备程度和艺术性的角度来看,此作丝毫不亚于东坡的《寒食帖》,皆是心手相合的神品。
此作之所以知名度不太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此作藏于日本,个种原因,殊不足道也,而但从艺术领域而言,此作不仅是黄庭坚生平的扛鼎之作,也是整个宋代书坛中的极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