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精妙:中药配伍大法!

中药处方的配伍,中医讲君、臣、佐、使,我们这里从略,本节主要讲临床中药常用的药对与药组。

第一类:用两种相对的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合,如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或取其另一种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最有意义。

例如:

桂枝—白芍 (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 (气—血)二参丹,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牡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吞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散,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感冒。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泻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劳热。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杞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苏子(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黄(酸——甘)连梅汤,化阴生律。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泻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第二类: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  平胃散,燥湿行气。

淡豆豉——葱白  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 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 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 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 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 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 人参蛤蚧散,补肾纳气。

黄芪——防己  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  参附汤,温补元气。

黄芪——附子  芪附汤,温固卫气。

白术——附子  术附汤,温补中气。

附子——茯苓  (相使)温肾利水。

黄柏——知母  (相须)清下焦湿热。

第三类: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的同用,目的在于加强药效,或使内脏之间得到兼顾。例如:

党参——黄芪  补气。

附子——肉桂  温肾回阳。

山药——扁豆  补脾止泻。

沙参——麦冬  润肺生津。

柏子仁——酸枣仁  养心安神。

杜仲——续断  补肾强腰。

麻仁——瓜蒌仁  润肠通便。

龙骨——牡蛎  固脱。

金樱子——芡实  固精。

赤石脂——禹余粮  涩肠。

谷芽——麦芽  助消化。

桑枝——丝瓜络  活络。

牡蛎——石决明  潜阳。

升麻——柴胡  升提气分。

旋覆花——代赭石  降气。

橘核——荔枝核  消疝气。

甘松——山柰  止胃气痛。

海藻——昆布  消痰核。

荆三棱——蓬莪术  消癥瘕痞块。

白茯苓——赤苓  利水。

甘遂——芫花  逐水。

常山——草果  截疟。

当归——川芎  活血祛瘀。

桃仁——红花  破瘀。

蒲黄——五灵脂  祛瘀。

乳香——没药  理气散瘀止痛。

藿香——佩兰  清暑。

金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

黄连——黄芩  泻火。

桑叶——菊花  清风热。

羌活——独活  治风湿疼痛。

川芎——草乌  治寒湿疼痛。

青皮——陈皮  疏肝胃气。

苏梗——藿梗  理脾胃气。

天冬——麦冬  滋养肺肾。

芦根——茅根  清肺胃热。

砂仁——蔻仁  健脾胃。

神曲——山楂  消谷肉食积。

关于药物配伍应用的例子很多,不能悉举。

如外感咳嗽常用苦杏仁、象贝母,但肺阴不足,兼见内热,或外邪不解,咳痰不爽的,可与甜杏仁、川贝母合用,处方惯写甜苦杏仁、川象贝。

还有三种药配伍,如杏仁、薏苡仁、蔻仁同用,宣化三焦之湿,以及个别地区用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处方惯写焦三仙之类,没有提及。

总之,药物配伍有其重要意义,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随意凑合,将会造成杂乱和叠床架屋的现象。

本文来自:秦伯未

秦伯未相关书籍: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一)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疑难病,其病程迁延,呈进行性发展,部分患者逐渐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西医一般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可以协同提高疗效,并有助于顺利撤减激 ...

  • 中药配伍经验,提高疗效

    中药配伍经验,这样用疗效提高,你了解几个?] 1.痛风--土茯苓+桑枝 2.早(xie)--枸杞子+桑螵蛸 3.自汗--太子参+黄芪 4.盗汗--地骨皮+黄连 5.胃溃疡--白芨+丹参 ​​6.支气管 ...

  • 郑邦本辨病、辨证、辨症的对药 角药经验

    景邈中医人 1月18日 一.辨病用药 1.食管炎:栀子.黄连.法半夏.桃仁 该药组适用于食管炎症见胸骨后灼痛者.栀子清热除烦,尤善除胸膈之邪热,如<伤寒论>栀子豉汤,主治"胸中窒 ...

  • 数十年精华篇:中医用药精妙心得!!!

    用药心得:  中药不传之在量呵呵,这个量绝非越大越好,而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对药的了解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运用的好. 一,淋巴结炎: 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久病化痰祛瘀,扶正祛邪,临床以辩证为主.年前治疗一 ...

  • 精华篇:中医用药精妙心得

    用药心得: 中药不传之在量呵呵,这个量绝非越大越好,而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对药的了解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运用的好. 一,淋巴结炎: 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久病化痰祛瘀,扶正祛邪,临床以辩证为主.年前治疗一个 ...

  • 数十年精华篇:中医用药精妙心得!

    用药心得:  中药不传之在量呵呵,这个量绝非越大越好,而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对药的了解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运用的好. 一,淋巴结炎: 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久病化痰祛瘀,扶正祛邪,临床以辩证为主.年前治疗一 ...

  • 基于数据挖掘对名老中医治疗胃病中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

    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中全国125位名老中医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胃病.共计方刘162首,涉及中药199种,总用药次数为1563次.在199种中药中,使用频率>0.5%的中药共58种,依次 ...

  • 中医用药及常用配伍集锦

     各种病症的首选用药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 ...

  • 中医用药精妙心得

    用药心得:  中药不传之在量呵呵,这个量绝非越大越好,而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对药的了解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运用的好. 一,淋巴结炎: 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久病化痰祛瘀,扶正祛邪,临床以辩证为主.年前治疗一 ...

  • 中医医 常见病 中药 配伍一览表大全,很实用,收藏吧

    常见病方剂配伍: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补脾一号: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 ...

  • 老中医整理的中药功效表 配伍口诀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很全

    老中医整理的中药功效表 配伍口诀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很全

  • 中药配伍规律 10大疾病的中医辩证用药心得

    中药配伍规律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6.黄芩得连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