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下的原始和荒凉——《边城》备课札记

论《边城》,常常以“三美”为基本主题。作者笔下的湘西茶峒风光优美,风俗淳朴,人物的品性也一如这里的山水般广阔宽厚。山水养育了人,也因人而增辉。如果我们要给这份美加一个修饰语,那首先一定是“自然”。

翠翠家境贫寒,爷爷撑渡船得些微薄的酬劳。然而翠翠却同时被当地最优秀的两个小伙子看中,天保更是直接对老船夫说翠翠“像个观音样子”。这就足以说明翠翠是美丽的,而这份美丽是不借助任何修饰的。这是翠翠的外在美。

翠翠也具有自然的内在美。她“从小就不骂人“,这并不是爷爷教导得好,也肯定不全是周围人的影响,而是出自于她的天性。天性中的一种善良、温柔,使得她即使在感到被冒犯,生气的时候也是“轻轻地”骂一句。这个世界的丑和恶还丝毫没有玷染她,所以,在这个世界面前,她没有任何的防御和戒备,她所表现出来的应对措施都是简单自然的本能反应。傍晚的河边,傩送问孤零零一个人的翠翠“是谁人”,翠翠的回答竟然是“我是翠翠”。这显然还是一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未谙世事的小孩子才有的回答。她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广阔,当然也就意识不到这个世界的复杂,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翠翠。理解的贬义一些,这种回答天真幼稚,理解的褒义一些,这种回答浑朴无机。显然在作者的笔下,倾向于后一种。

在感情问题上,翠翠的反应更能体现出她的“雏儿”本色。在得知被自己骂过的人是茶峒地方上有名的傩送二老时,她的内心“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一路“默默地走”。这在她是人生未曾经历过的,除了本能的少女的吃惊和羞涩,她没有任何的办法。在爷爷和顺顺谈及关于自己的话题时,她在一旁装作看河上的风景,其实却在一旁偷听。可是这也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回家的路上,爷爷试探她,问他愿不愿意嫁给天保,她的回答是:“爷爷,你疯了。再这样说我就不理你了。”这种含蓄的拒绝在爷爷那里被理解为害羞。她做了拒绝,却不知道应该怎样迈出前进的步子。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社会并不全然是淳美的。他更多地展现了这里的落后,封闭。《丈夫》中的年轻强壮的农村男子去城里看望自己的女人,女人在船上像其他地方一样做着“生意”。他一开始也把这种生活当作平常,坦然地在船尾入睡,且感到心满意足和快乐,然而水保、兵痞、警长接二连三的到来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他走的时候哭了。在他哭的不明不白的故事里包含这一种可怕的生活,这种生活在今天的人看来是如此的扭曲畸形不可忍受,而在当时的他看来就是千百年来如此,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更没有什么可抗拒的——大家都这样,世界就这样。即使偶尔有一点人性的光亮出现,那也是无边黑夜中在泥泞中挣扎的人相互伸出的援手。就像《萧萧》中小媳妇萧萧一般,失身存活下来,也实在不值得有太多的欢喜,只不过是在牲口圈里苟延了残喘而已。

到今天,有谁说自己要回到翠翠生活的世界中去?这么多年我们都在讨论为什么翠翠是美的化身遭遇却是悲剧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依然没有透彻地警醒我们,那个看起来美好的世界,原来是一副慢性毒药,它会慢慢地把身处其中的人——即使是淳朴善良的——都吞噬掉。沉溺在边城的美中,就是沉溺在毒蘑菇的幻想中。

《边城》中的世界,是一个在本色的山水中自然而然的世界,在它清新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作为自然的原始本质。这里的人和这些人创造出来的文明也都带有原始的印记,或者就是原始的。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孤苦无依的时候会想到群聚互助的法子。茶峒的人情风俗无不体现着这种群聚互助的性质。渡口是义渡,不收钱;老船夫帮助了人们,人们在赶集的日子也送给他肉和粽子;坐渡船的年轻人要给老船夫钱,老船夫收下了一个,却送给人家一大串草烟。杨马兵要帮翠翠安葬爷爷;顺顺要请翠翠住到自己家里……这种群聚互助使人们相互含忍谦让,即使是面对爱情这样的不可分享的事情,兄弟两个也变得恬退,爱情在亲情面前要退一步,公共的关系稳定胜过了私密情感的追求。这个处处充满温情的世界里隐伏的矛盾才是致命的根源。天保抑郁落水,傩送自责远行,爷爷心中烦忧逝世都是这私情和公义之间较量的结果。至于翠翠更是孤身一人在渡口撑船,一次爱情的萌动,引发了一系列的雪崩,这种文化氛围的缺陷不言而喻。翠翠的未来会怎样,作者在结尾写的游移不定,估计他是没有勇气给出结论,也无法给出结论。

社会发展到今天,感情生活中自我的中心地位已经确立。现在的年轻男女们在享受爱的热烈表白的时候,大概很难想像翠翠为何是羞涩不语的,为何请爷爷吹《娘送女》的曲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处于那样的世界中,处于那样的年龄,她有什么办法有什么经验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她只能像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一样,受着自己看不见的、想不明白的力量推动,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因而也就随波逐流的态度面对,孤独地沉沉睡去,任这命运的浊流把自己载向悲剧的河流。小说中翠翠行事的方式是值得玩味的。她的狗没有名字,就叫“狗”,没有修饰,没有雕琢,有一种朴素原始的味道。翠翠的爱情也散发着原始朴素的气息,像午后的强烈阳光里,无人过渡的渡口,苍山青翠,绿竹丛生,而又阒寂无声,一片荒凉。

鲁迅曾说:“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文明的进步在沈从文的笔下,虽然温情脉脉,然而处处泪痕斑斑,虽然含笑,总归沉重。在今天,近乎百年的岁月中,我们在高楼林立之中,如果还只停留对山水的眷恋对淳朴风俗的怀恋中,我们可能低估了现实的意义,也低估了现实背后的文化的意义。

在写作此文的过程中,又读了沈从文的《三三》,又是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的故事。这次,她死了父亲,但却有娘的陪伴。她说话的口吻和翠翠毫无二致,她细腻的内心世界也和翠翠一样,丰富而荒凉。让她牵心的那个城里来的人病死了,她走出这个世界的路也断了,娘也不能帮她一把,指给她一条路。都市文明就像海市蜃楼,也像昙花一现,它不属于三三,也不属于翠翠。

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人物形象的朴真做一点演绎和推断,从现象进入到本质,从正面转到反面,体会一下这天真烂漫的背后不可抵挡的荒凉。

(0)

相关推荐

  • 鄢永华:一曲人性之歌——品读《边城》|书评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鄢永华 [作者简介]鄢永华,贵州省作协会员,1989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20多年来在贵州日报.贵阳日报.贵州政协报.贵州民族报等报刊发表散 ...

  • 《边城》不是城,它是沈从文游历精神世界的故事,是潜意识的梦境

    发表于1934年的<边城>,曾经多次帮助沈从文提名诺贝尔奖.<边城>虽然只讲述船夫爷爷与孙女翠翠帮人渡河的故事,却叙述着并不简单的人生."边城"不是城,它更 ...

  • 原始的荒凉《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是曾经幻想的未来》

    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是曾经幻想的未来 二十岁那年,我迎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不可否认有些虚度年华,然而我永远会记得那一年,虽蹉跎,却意义深刻. 在很多我认识的人眼里,我的做法很愚蠢,因为身为一个农 ...

  • 原始的荒凉《黯黯春愁,醉难将销》

    黯黯春愁,醉难将销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柳永<凤栖梧> ...

  • 原始的荒凉《暨南大学:人生起点》

    暨南大学:人生起点 进入高三以来,班级每一个的学习气氛就变得非常紧张了,一轮复习已经执行完,离高考只有一百天了. 三年来我们一直在与困难做斗争,披荆斩棘走到现在只为那辉煌的一刻.每天"迎着星 ...

  • 慈禧出逃后,日本人拍下紫禁城原始老照片,每一张都是经典!

    清末光绪二十六年的1900年,积弱已久的清廷,在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八国联军借机侵华,当年8月14日,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与光绪帝携王公大臣次晨仓皇西逃,自此紫禁城的城门大开,被八国联军攻占后大肆抢掠, ...

  • 沐浴在温暖、明亮阳光下的原始风景,英国艺术家威廉·梅勒

    William Mellor 威廉·梅勒 英国, (1851-1931) 威廉·梅勒(William Mellor)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景画家.1851年出生于巴恩斯利.人们对他的早年生活了解不多, ...

  • 《祝福》备课札记

    小说这个文体,我驾驭不了,读小说还行,写就画虎类犬了.所以讲起小说来,也没有太多底气.从小学开始学鲁迅的文章,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更加喜爱鲁迅的文章,甚至顿生敬畏了. 最近要讲<祝福>,昨 ...

  • 浴于备课 醉于研讨 ——语文期初备课札记

      秋日暖阳,风微凉.我坐着公交车,一路绿色出行,参加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期初集体备课.        工作十八年,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它融入到我的血液中,随着血液的流淌,与我的人生一起 ...

  • 《琵琶行》备课札记

    <琵琶行>是我不喜欢的一篇好文.给学生上课,当然只能说好.教书,传递语言文字之美是我的工作.喜不喜欢,是我的个人取向. 有人说,白居易等人听了三遍琵琶曲,第一遍起到衬托作用.我看未必,钱锺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备课札记

    我常常羡慕那些在长三角读书的人,比如从南京出发,坐半个小时的动车,就可以到达镇江.镇江原是江苏的省会,江苏大学就在镇江,在这个小城里,有著名的金山寺,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看到了郭璞墓.当然,最令我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