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陆俭明:当代中文走向世界必须做好这四件事

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主题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围绕论坛主题做专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

为确保当代中文走向世界

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文 | 陆俭明

当今整个世界正经历大变革、大转向,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大趋势是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语言铺路搭桥。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和国力的不断发展与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如今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文。这给中文走向世界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为确保当代中文能稳步健康地走向世界,还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最必须做好的是下面四件事:

★ 第一件事 ★

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

抓好汉语书面语教学

国际中文教育必须坚持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特别是要抓好汉语书面语教学。
外语教学的具体任务有三:其一,让受教者学习、掌握好所教的外语;其二,让受教者学习、了解所教外语所属的国家、民族的文化;其三,让受教者受到良好的真善美的教育。古今中外的外语教学概莫能外。但是,在这三项任务中,最核心的任务是第一项任务,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是所教外语的语言文字教学。文化教学、真善美的教育都是伴随性的。我们的国际中文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更需要强调这一点。
理由呢?

1

让越来越多的各国民众

掌握书面汉语

第一,真要让汉语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努力设法让越来越多的各国民众学习、掌握好汉语特别是汉语书面语。这样,才能像如今英语那样走遍世界各地。
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要求会说、会听几句汉语口语,以便跟中国人接触时能增进友好情感。另一类是出于某种目的与需要,真想学习、掌握好汉语,以便自己能跟中国人进行自由交谈,能较好地阅读自己所需要的中文文献资料,甚至能在中国工作。我们国际中文教育当然要满足第一类学习者的需要;但是国际中文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第二类汉语学习者,力求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让他们成为汉学家、中文翻译家。

2

国际中文教育

必然伴随着文化教育

第二,国际中文教育必然伴随着文化教育。中国既有辉煌灿烂的古老文化,也有多姿多彩的中外交融的现代文化。中华文化需要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中去,让世人了解、认识、喜欢、欣赏。
而真要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中去,让国外民众了解中华文化,就得靠学习、掌握好了汉语书面语的汉学家、中文翻译和本土汉语教师/中文教师。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换位思考。想想我们自己对外国文化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认识的。我们并不都是去直接阅读了各个国家的原著、看原文影视才了解、认识的,主要是通过我们国家的外语翻译人员的译作或对这些国家文化的介绍,来了解、认识的。同样道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最最有效的渠道与途径,就是通过各个国家的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向他们国家的民众介绍中华文化,将中国的古今经典作品,包括影视作品,翻译成他们的文字,以便让他们国家的民众广泛地了解。
附带说一点,我们常说“要讲好中国故事”。谁来讲?用什么语言讲?我们自己用汉语讲?靠我国的外语学人向各国去讲?真能取得有效效果,“要让外国人来讲好中国故事。这要比我们中国人向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效果要好得多”。(文秋芳)可是,如果外国汉语学习者汉语不过关,办得到吗?

3

取得汉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第三,我们常常谈论汉语话语权的问题。但必须认识到,我们真要取得汉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除了国力强,除了教育、科技、体育等居世界前列外,也必须要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
到哪一天,中国成为国际青年求学进一步深造最向往的国家之一,各主要学科必须参考中文文献不可,国际上的汉语学习就自然不断升温。汉语国际话语权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但即使到那时也别忘了汉语教学应有的一份责任!
当今英语话语权的获得,我们暂不去追究其初始原因,就当今情况来看,靠的就是各行各业的领导层、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都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

★ 第二件事 ★

花大力抓紧做好培养本土中文教师的工作

各个国家没有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中文教师队伍,当代中文要走向世界会落空。在境外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基本立足点应放在本土教师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派大量志愿者汉语教师出国”上。派大量志愿者汉语教师出国既非策略之举,也不科学。
有人说,本土汉语教师,他们在发音上,他们在用词上,他们在句法规则的使用上,不标准,赶不上我们中国的汉语教师。这个看法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必须看到,本土汉语教师上岗担任中文教学任务,对国际中文教育来说,利大于弊,起码会有三大好处:

1

本土汉语教师更了解当地学生

第一,本地汉语教师在教学中比我们更了解学生的心理,更了解教学的重点,更了解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比我们更善于进行对比教育,所以会更好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本土汉语教师更了解当地文化

第二,由于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如何讲授汉语使汉语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外语教学的历史告诉我们,能根据教材的内容,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地举出与对象国国情、当地风土人情相关的例子,说实在的只有本土教师能做到,这是他们的专长。而这一点我们是望尘莫及的。

3

助力汉语教学

进入当地基础教育体系

第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支本土化的汉语教师队伍,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和生存,他们自己就会向本国政府提出加强中文教育的要求,而这是使汉语教学进入对象国国民基础教育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助推力量,也是国际中文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这一点上也要换位思考。我们国家的所有外语教学,其初级阶段,乃至中级阶段的教学任务都是由中国的外语教师承担的,除非是新开设的语种教学。其实,不只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如此。
也不是说绝对不能派出汉语教师。但是,这也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派出对策,而所派出的汉语教师必须是高质量的,真顶用的。

★ 第三件事 ★

以科研引航

切实做好国外中文教材建设工作

以科研引航,切实做好国外中文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出学生爱看、爱学,老师好用、好教的规范、科学的系列化汉语教材。
汉语教材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因为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学法的纽带。有人说:“一部精品教材的影响力,要远胜于十个优秀教师。”此话也旨在强调教材建设之重要,必须重视和抓紧教材建设。
近二十年来,汉语教材的编写与研究有成绩。教材数量大幅度增加,教材种类不断增多,对教材编写也摸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出版了一些好的教材。但问题也很突出。从总体上来看,汉语教材不适用境外汉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当前汉语教材的问题,主要不在量,而在质。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怎么能编写出能满足国外中文教育方方面面需要的,学生爱看、爱学,老师好用、好教的规范、科学的系列化汉语教材?如今亟需考虑研究的是——其一,怎样使汉语教材既具科学性,又具普适性?其二,教材内容,特别是课文怎么能让对象国的汉语教师和学生喜欢、爱看,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

★ 第四件事 ★

抓紧研究

加强建设国际儿童中文教育

最后,我还想提出要做好另外一件事——抓紧研究、加强建设国际儿童中文教育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中文纳入本国基础教育系统,必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中小学就开展汉语/中文教学。而这方面过去研究不够,因此得“抓紧研究,加强建设”
做好上述各件事还得有个大的前提条件:必须明确并牢记我们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世界各国建造通向中国和各华语社区的友谊之桥“汉语桥”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

陆俭明教授在论坛现场为粉丝签字

论坛直播间粉丝反响热烈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并对报告内容做了部分删节。)

本文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