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孔庙游记
作者简介
郑永生,男,1963年出生,笔名郑直,寓意直来直去,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爱好文学基本到了如痴如醉地步,喜欢途步孤行旅游,小打小闹写点游记,曾经没事就弄点短平快的“豆腐块”,偶尔也弄点杂谈、通讯、专访等,现在开始琢磨起零零散散的追忆文章,就想留下点絮絮叨叨的人生百味。从前在《冶金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经营时报》《辽宁日报》《辽宁经济报》《写作》《党风月报》《廉政之声》《本钢日报》等国内报刊发表400多篇文章。
上海嘉定孔庙游记
原创:郑永生
早就听说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上海嘉定孔庙是全国目前保存完好的孔庙建筑之一,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云南建水文庙,可以排第四。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古建筑群,被称为“吴中第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孔庙内设有中国科举博物馆,该馆生动再现了隋唐开始到清未废止,中国科举制度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
五年前我曾不经意去过孔庙,这次也算是旧地重游。孔庙是中国历代王朝祭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代统治者将孔子奉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清乾隆皇帝曾八次到孔庙拜谒。
游走孔庙,最先入眼的是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随便找一棵树就有三百年以上,古老斑驳的树影婆娑其下,古味十足。孔庙门前三座高耸挺立的牌坊,肃穆庄严的感觉扑面而来。中间那座“仰高”二字出自《论语》“仰之弥高”,意思是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至于东西两边的“兴贤”“育才”则分别建于南宋年间和元代,孔子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选拔有才能的人。
孔庙第一道门叫棂星门,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两侧72头小石狮,形态各异,象征孔门七十二贤。只是没想到的是石狮并不对称,一排40头,另一排32头。走上泮池桥,在古老的松柏衬托下,显得有些沧桑,让我情不自禁想到《论语》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感觉。其实泮池桥是并行的三座桥。这三座桥也是有讲究的,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学子只能从边桥通过,只有状元或官员可以迈上中间这座桥,所以中间桥又叫“状元桥”。据介绍:每年高考前夕,不少莘莘学子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都会来孔庙烧香拜孔子,走走“状元桥”讨个好彩头。
走过状元桥便是孔庙大堂,大堂摆放着温文尔雅的孔夫子塑像,而且还摆放祭祀圣人所需用的器具,很多是乐器。比如,编磬、编钟、古琴、笙箫等。传说,自清代康熙开始,历代皇帝都要赐匾悬于大成殿上,各地的孔庙也要效仿摹制。今天看到的大成殿内的4块匾额,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嘉庆的“圣集大成”、光绪的“斯文在兹”。大成殿左侧详细介绍了全国各地孔庙所在地。大堂右侧是孔夫子与七十二弟子塑像,七十二贤士神态迥异,个个气质非凡,举手投足透出“文人墨客”的气质。看到这些,我脑子里不时岀现颜回、子贡、子路等这些孔门弟子“有教无类”,孔子亲和力强,师生关系融洽的情景。孔子去世后,子贡他们按照对待父亲的标准办丧事,并且为孔子守墓六年。
孔庙内有一个书院,名“山湖书院”。史料上说,这个书院并有仿制贡院考场,每个人一间,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考试桌子其实是两块板,考试时作桌椅,不考可以铺成床以供休息。里面有些蜡像,形象再现了科考的状态。现场介绍:嘉定孔庙有3名考中状元,分别是王敬铭、秦大成、徐郙等,他们不仅精于诗文,也擅长书画。
瞻仰了孔庙和孔子,来到“中国科举博物馆”。据介绍此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科举专题博物馆,里面有珍贵的画像和手迹历史资料,分为“科举制沿革”“科举与儒学”“科举与社会文明”“科举考试程序”“科举与教育”五个板块。此馆介绍了经过科考后成名的士子,几乎隋唐以来的都提到了,如“唐宋八大家”除苏洵外,韩愈、柳宗元、殴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等7人都是科举出身。令人震撼的是一组蜡像,文天祥在狱中写了后世传颂的《正气歌》,过零丁洋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林则徐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作为考试制度的科举能延续一千多年,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有学者称,科举作为中国的发明,传播海内外,完全可以与中国四大发明相媲美。
编辑:一寸丹心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