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快顶不住了
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中秋的前一天,上海沪惠保公布了2个月的赔付数据:七八月总共赔了1.3亿元。如果按照1年的赔付来算,1.3亿*6=7.8亿,沪惠保一年要赔掉7.8亿元,
而这还是保守估计。
再看沪惠保的保费收入,
参保人数是739万人,每人保费115块,合计保费也不过8.5亿,
懂行的都知道,这种短险保司的成本要接近30%,这些产品的亏损,几乎是定局。
上海人民的心温暖了,就是保险公司的心瓦凉瓦凉的。
不只是沪惠保,我这么跟你说吧,现在大多数的惠民保都在亏损线上下徘徊,我保司的好朋友说起惠民保都是嗷嗷的,净说些不能播的话。
所以大家真的是能薅一年是一年,多盼着点惠民保不要停售了。对于老人或身体欠佳的群体,真有点啥事,压力山大。
因为从这两年保司公布的理赔数据来看,这事情能持续多久,太不乐观了。
近几年遍地开花的惠民保,凭借着低门槛、低保费、政府指导的优势,到2021年5月,全国达到了135款,参保超过9300万人,保费规模超100亿元。
惠民保的势头持续很猛。
在攻城略地的同时,惠民保暴露出了可能有史以来最大的难题:亏损
亏顺?保险公司还有亏钱的?
根据这几年各保司发布的理赔数据,真实情况是惠民保快要赔穿了。
最早落地惠民保的深圳,2015年每人保费低至20元,两年后,赔付的金额超过了总保费,亏损达到8000万元,而这还不包括各项成本支出。
学聪明了的深圳惠民保,把2019年的保费提高了30元/人,结果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这一年的保费收入是2.25亿元,赔付金额是2.3亿元。
到今年的39元/人。
再说2018年南京惠民健康保,当年39.5万人投保,总保费约1759万。这年总共受理了3185理赔案件,赔付金额是1420万元。
如果再扣除各项运营成本,保险公司几乎是赚不到钱的。
今年年初杭州上线的西湖益联保,就计划将90%的保费用在理赔上。
上海沪惠保2个月赔了1.28亿,即使后续赔付率不上升,满期赔付率也会达到90%以上,但剩下10个月赔付率很难不上升。
商业医疗赔付率总是逐渐升高的。
还有广州穗岁康半年赔了1.84亿元,每人保费180元,参保人数约330万,总保费是5.94亿元,一年的赔付金额也会达到4亿左右。
它造成的结果是,惠民保越卖越贵了。
而且这是大势所趋。
以北京为例,2020年北京京惠保是79元/人,2021年5月北京惠她保是89元/人,2021年7月北京普惠保是195元/人。
仅1年的时候,保费涨了两倍还多。
很多城市惠民保都有这样的趋势。
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惠民保这个局面呢?
主要是投保门槛太低,因为惠民嘛,允许带病投保,保费过低,只要有医保就能买,导致买惠民保的大多为不健康人群,而且老人居多。
导致保司根本赚不到钱。
像上海沪惠保66岁以上的参保人数达到了43%。
这不是某家保险公司的问题,而是摆在整个惠民保行业面前的难关,持续的亏损只会让惠民保退场,保险公司不玩的可能性还是极高的。
买了今年,没下年。
而且啊,即便赔到底掉了,老百姓也难说满意。
根据保司内部的反馈,惠民保出现了一些拒赔的负面新闻,导致很多人骂惠民保都是坑,骂保险公司不赔。
有人说惠民保根本不靠谱,手术费八九万,理赔时通不过,保险公司说不到2万免赔额,不予受理。认为花几百块钱交了个智商税!
还有广州的一个女士,买了穗岁康。
后面生病住院了,医保报销后还自费了2.9万元,申请理赔被保险公司拒赔,原因是未达到1.8万的免赔额。但明明自费部分也达到了2.9万元,超过你说的1.8万元免赔额,为什么不赔?
原因很简单,因为穗岁康的住院和门诊特殊医疗有1.8万免赔额,药品和检查费也有1.8万免赔额,两者是分开计算的。
北京京惠保也有因为免赔额被拒赔的案例,住院手术一共花了23万,社保报了15万,自费了8万,最后保险公司一分也没赔。
因为京惠保只报销社保内的费用,包括2万免赔额,但是他的自付部分只有1.9万,剩下的都是社保外的费用。
大家可以看到,基本都是消费者的问题,而不是保险公司的问题。
又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中国保险问题来源于老百姓过高的保险预期与有限的预算的矛盾。
这也是惠民保的面临的现状。
很多消费者强行无视理赔门槛,无视有无这项责任,出了事情一旦被拒赔了,就说惠民保不赔,媒体一看这个能吸睛啊,开始曝光卖惨。
没必要!
理智点吧,对保险最好抱合理预期。
保险公司不是冤大头,不可能专门来给你送钱。
那么,惠民保面对的困境,有没有解决之法呢?
我个人以为,商业逻辑跟公益逻辑是两码事。
甭管如何,企业能赚到钱,起码不亏钱,这个事情才有持续下去的动力。
可以逼这些赚了钱的保司去做这些项目,但这些保司里的员工是无辜的。(一条来自远方朋友的吐槽)
当然没有逼了,是竞标的,只是未来可能竞标条件里加一条“能够账面保平”,可能才更合适点。
保险公司如果想阻止亏损,大概有四个选择:
提高投保门槛,减少保障责任,涨价,停办。
1、 提高投保门槛
明确告诉大家,做不到。
惠民保这所以卖这么火,最大原因是它的门槛极低,允许带病投保,不限职业、不限年龄、无需体检,甚至连既往症也能赔。
以前被商业保险拒保的人,现在都买了惠民保,导致出险的人数变多了,保司赚不到钱。
那如果把投保门槛提高呢?
以前我们只要有当地医保就可以买,现在把这个标准提高些,比如65岁以上老人不能买,或者设置健康告知门槛,把一部分风险高的人拦在外面,行不行。
这样一来,惠民保和商业保险的区别就缩小了,那惠民保还能叫惠民保吗?相当于砸了自己经营起来的口碑,你本来就是靠低门槛做大的,现在闹的又是哪出?
去年买,今年买,明年加了个健康告知,
但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你让大爷大妈们搞清楚这些?
这明年的拒赔率不是蹭蹭的往上涨?
这不被骂得狗血淋头?
2、减少保障责任
既然提高门槛不行,可不可以把责任减少了,比如以前赔付比例是70%,现在减为50%,以前免赔额2万,现在加到4万。
一是降低理赔金额;
二是提高理赔门槛。
明确告诉大家,也做不到。
好嘛,现在很多人都嫌保的少了,还减责任?
惠民保保障本就一般般,大多数产品只报销医保目录内的费用,也不报销外购药,而且很多产品免赔额动不动达到2万,你可能得花8W以上才能达到赔付条件。
比如北京普惠健康保,
如果是医保目录内费用,以2020年为例,城镇职工的免赔额达到3.95万,如果再扣除医保报销的部分(假设按70%算),也就是说,这部分费用要超过12万才能报销。
达到惠民保的起付线后,还有赔付比例的限制。至于医保外的费用和特药责任,又有免赔额和赔付比例。
用上惠民保,基本都是大病。
再降低责任, 那普惠的意义也会大大降低。
雪中送炭,变成雪中送火柴。
说到底,其实就只剩下涨价这一条路了,才可能阻止赔穿。
3、涨价
没有盈利的产品,难以持续发展。
既然惠民保赔付率过高,只能涨价了,收到手的保费多了,也就不怕赔了。
惠民保刚起步时,靠低价这块敲门砖抢占了市场,但如果想持续的发展,未来保费肯定要大幅上涨。
今年6月2日,银保监会也下发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就提到了“低价恶性竞争”问题。
所以也造成了今天惠民保的局面,越卖越贵了。
但要涨多少,也是个问题,大家可能对医疗通胀没有概念。
根据《2021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ANO预计2021年的医疗总通胀率为7%,2020年的医疗总通胀率是7.5%,是社会平均通膨的整整3倍。
去年的医疗净通胀率也达到了5%!
(医疗净通胀率=医疗总通胀率-社会通畅率)
未来大家能普遍接受医疗的通胀吗?
大家本来就是奔着价格低去的,现在涨价了,难免很多人不心生怨恨,肯定也会影响参保率。
(大家想想相互宝现在才分摊多少钱,都已经骂声连天了,而且它还是给付型的互助,,,,,,)
涨价也不接受?
行,那就只能停办了。
4、停办
停办就没什么可说的,无非就是保险公司不玩了,既然明知道惠民保赚不到钱,甚至出险严重亏损,还会白白送钱吗。
所以你问它,今年有,明年还有吗?
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会告诉你:
无法保证第二年能不能续保
停售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益阳的益惠保,去年9月发布了落地消息,卖了几天,结果突然停售了,因为预判偏差。
你希望惠民保停办吗?
不希望吧,我也不希望。
那么下面的话,请认真看。
求求某些人降低对保险过于夸张的预期吧!
我发现有些消费者抱着一个心理,他们对保险的要求特别夸张,一旦生了点病,无视责任无视门槛,反正不管在不在理赔范围内,都嚷嚷着要赔。
甚至还有人生病了,才想赶紧买个保险报销的。
保险公司要盈利,不是慈善机构。
惠民保作为商业模式,很可能走不通,想走通,参考现在已经有了,就是百万医疗险。
百万医疗险贵吗?可能对老人贵点,但年轻人买一年也就一百多到几百块,责任还好出不少。
这几年,我是被很多人伤到了,看着相互宝挨骂(虽然它不算保险),看着惠民保挨骂。
每个人必须清楚的认识到,
你那点保费只能保这么多,而且保险公司还是亏的,未来涨价合理。
那么我才相信,惠民保能继续发展下去。
再说回惠民保,它的免赔额的设置比商业保险高很多,定价极低,门槛几乎没有,你可以说它是带福利性质的保险。
对于身体健康不佳或者老人,已经买不了商业保险,惠民保有一个就薅一个,但理赔的时候也别抱太大预期,它更接近“灾难保障”。
通常到大病才能报销,而且它赔付力度也不大。
最后提一嘴,最近杭州西湖益联保又升级了,
保障确实还不错,尤其是2022版新一代的惠民保,免赔额更低,只有7千,这一点它在所有城市里做得最好。
除此之外,赔付比例优势也非常明显,医保外的费用能报销。
每人是150元,也不算贵。
如果人在杭州,在支付宝搜索“西湖益联保”可以进行投保。
不要觉得理所应当,有人为你负重亏钱(手动狗头)。
惠民保这几年能快速发展起来,背后无疑有只“有形的手”的影响,
其实就是盘子里的钱不够了,你们保司赚钱也赚了,现在过来帮点忙。
但买保险切记一句话:
好的保险一定贵,但贵的保险不一定好。
这话够很多人想一想的。
既不愿意付更多钱买商业保险,也不接受提高门槛或减少责任,惠民保未来涨价是必然,涨价接受度低,就一拍两散。
但那种结果,想必不是大家想预见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