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主张切胆是绝对安全的?医生辟谣,盲目切胆是错误的观点
胆结石是如何“演变”的?
目前医学上对胆结石的成因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专科/微创外科主任胡海教授经过研究提出:根据胆结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将其分为遗传期、生理生化期、物理期、症状期、并发症期等阶段。
在这其中,所谓遗传期,是指先天性肝脏胆汁酸、胆固醇或脂类代谢异常;所谓生理生化期,则是指患者胆囊内出现了致石性胆固醇过饱和胆汁。受医疗技术所限,我们现在还缺乏对胆结石遗传期、生理生化期进行有效干预的手段,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进入物理期,即无症状结石期之后,才被诊断发现。
而且我们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对某个具体的患者,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明显症状,或由于胆结石引发其他并发症进行准确预测,而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及其他并发症,导致胆囊组织及功能受损,就只能被迫切除胆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所有胆结石患者当中,大部分(约50%-70%)均为无症状结石,即患者在较长时间里,都不会表现出胆绞痛、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或放射到背部的上腹部疼痛等明显症状,往往只能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的结石。
胆结石是如何处理的?
在微创技术兴起之前,医学上对于胆结石患者往往都采用开腹切除胆囊手术的治疗,这也让许多患者对于手术望而生畏,产生讳疾忌医的心理。而由于开腹手术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当时医学界也有观点提出,对于无症状的结石患者,不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而采取长期随访,被动地等待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再进行治疗。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虽然结石本身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但对患者胆囊组织造成长期而持续的刺激,不仅会对胆囊功能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心脑血管健康,严重的还可能诱发胆囊癌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胆结石患者无论是否表现出明显症状,都应及时接受专业治疗。
切胆逻辑的错误
主张切胆的逻辑成立有四个前提:(1)胆囊可有可无或短期存在没有价值;(2)胆囊非切不可;(3)切除胆囊是绝对安全的;(4)胆囊结石取出后必然复发。
第一条,显然是错误的,人类经数万年的进化没有将胆囊“革命”,自然说明其存在的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胆囊这一重要的消化器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具有浓缩、收缩和调节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外,还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器官。
胆囊的9大功能
第二条,只要当怀疑胆囊癌变或已经癌变、胆囊失去功能、发生并发症等情况下才成立,因此大多数胆囊结石并非必须切除胆囊。
第三条,胆囊切除并非绝对安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总管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达1%。1992年Morgensten等报道,剖腹胆囊切除的死亡率为1.8%,全为年龄大于66岁的病人。当必须作胆总管切开时,死亡率增加3倍。腹腔镜胆囊切除情形也相似。
第四条,取石后结石复发并非必然。事实证明,采用新式保胆取石法,15年随访结石复发率在2-7%。
毫无疑问,盲目切除胆囊是极端错误的观点,即便把人看作机器,把胆囊看成一个部件,如果出问题了,也应该修复它,尽管不能换一个,也不应该一切了之。事实证明,胆囊切除手术后可以发生众多问题,如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液返流、胃食管返流、结肠癌发生率增加、胆总管扩张和结石发生率增加、胆总管损伤及胆囊术后综合症等。
保胆的逻辑
首先,胆囊与生俱来,受之于父母,必有其用。这不仅仅是直觉和信念,胆囊功能的多样性已为医学科学所证实。其次,保胆手术特别是新式保胆,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而且还事实证明了胆囊结石复发与旧式保胆取石不彻底有关。最后,人类已经显示了认识与防止胆囊结石形成的无限潜能。
有关结石复发,随访时间与结果相差悬殊,这与病人选择、适应症把握、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后处理等因素有关。
面对复发,我们不仅要问为何复发,更要问为何不复发,也许后者更能为我们提供解决结石复发的思路与线索。上海瑞金医院教授张圣道指出:“即使保胆术后复发率高达50%,那么仍有一半的胆囊保留下来也是有意义的。”因此,保胆取石治疗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今后胆石病防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