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宇航事业的中流砥柱 ——写在长征七号成功发射的历史节点上
中国是世界宇航事业的中流砥柱
——写在长征七号成功发射的历史节点上
作者:贺鹏梓
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新一代大型火箭家族开始投入使用。这对世界宇航事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也再次印证了标志着中国是世界宇航事业不折不扣的的中流砥柱。
大型运载火箭是一种研制周期很长、难度极大的高技术工程系统。回顾历史,任何一个成功的火箭家族从研发到退役,都要经历将近半个世纪的生命周期。例如中国长征二、三、四号火箭系统从“东风五号”东风五号战略导弹起步,预期将服役到2025年前后,历时55年。俄罗斯的“联盟”火箭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57年的R-7导弹,至今依然是国际上性能最稳定、发射频率最高的载人火箭。
因此,任何一种大型运载火箭的出世,都是宇航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而任何一个决心研制大型火箭的国家及其航天界,都是带着惊人的勇气和决心踏上征途的。
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的研制启动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已经过去差不多25年。预计这两种火箭还有10年的时间才能进入成熟期。考虑到航天设计师要经过漫长的求学历程才能进入岗位。35年几乎是一个航天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如此看来,“用一生来做一件事”绝不是夸大其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聚集起这样的一群人,本身就是综合国力和文化凝聚力的体现。
今天的国际宇航界虽然面对着小卫星、小火箭和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的局面。但这都是在现有基础成果上的延伸和应用。航天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星际探索的前景,必须依靠大型火箭。这是世界航天界公认的事实。
然而由于大型火箭研制的巨大难度,任何一个航天强国在决定研制新一代大型火箭的时候,都如履薄冰而又坚定不移。在美国,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政界高层反复争吵,最终由国会强行命令NASA研制新一代重型火箭;俄罗斯面对政治经济的重重困局,依然咬紧牙关投入巨资,推动“安加拉”火箭的试飞;欧洲在经济严重滑坡、内政纷乱的局面下,毫不动摇地推动阿里安-6火箭的研制;连作为商人的马斯克都打算不惜代价,研制和发射重型猎鹰。
长征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中国具有同样的决心和意志。这不仅仅提现了中国的航天科研能力,更是在支持整个国际航天界,让他们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争取全社会的支持。
长征七号的发射,更是对国际载人航天事业的支持。随着国际空间站建设完成和寿命的消耗,未来载人航天向何处去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超越国界的沉重话题。作为负责发射无人舱段和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它的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定决心。这也将给予美国航宇局美国宇航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更大的勇气和更坚强的信心,把已经开展起来的国际载人航天合作继续下去,推动国际载人航天技术恢复良性竞争的局面。无疑,这是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遥望长征七号留下的尾迹,我们期待着长征五号的风采。
本文为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请与我们取得授权,感谢互动
深耕行业18年,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动图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