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读诗 | 故事:伊丽莎白 • 毕肖普《铁路》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铁路》,也来听听诗人的故事。

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吧。伊丽莎白·毕肖普是继艾米莉·狄金森之后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她生前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毕肖普存世的诗作不多,但几乎拿到了美国所有重要的相关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奖、美国国家书评奖等。

✦一起来听听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歌《铁路》,这个版本由包慧怡翻译:

铁路

独自走在铁轨上
我的心怦怦作响。
枕木彼此靠太近
或许又太过疏离。

风景一片贫瘠:
威忌州松和橡树;
越过灰绿掺杂的树叶
我望见一小塘水。

邋遢的隐士住在那,
躺卧如一颗陈年泪
年复一年,清澈地
坚守住它的伤口。

隐士叩响了猎枪
树在木屋边摇晃。
池塘上散开涟漪
宠物母鸡咯咯叫响。

“爱必须付诸行动!”
老隐士尖声叫唤。
池塘那头一阵回声
反复努力将之确认。

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歌,很多都和旅行有关,这些诗歌是她漂泊人生的一种记录和映射。

毕肖普才八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五岁的时候,母亲被送到了精神病院。之后,毕肖普被送到加拿大,跟随外祖父母在农场生活,不久后,祖父母又取得了监护权,将毕肖普接回到美国的伍斯特。祖父母家庭条件更好,但毕肖普并不快乐,而且这段和祖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她患上了慢性哮喘病,这个病几乎伴随她一生。后来,祖父母意识到,毕肖普好像不太喜欢跟他们生活,于是,他们又将毕肖普送到她的大姨母莫德家里,受莫德喜欢文学的影响,毕肖普开始写诗。

童年的经历对人的影响很大,在最需要父母关爱和安全感的年龄段,毕肖普被迫在几个抚养者之间辗转,这种漂泊无依、动荡不安的日子,对她的心理和性格形成都产生了影响。大概她觉得心无所依,没有羁绊,到哪里都是流浪,所以成年以后,她选择了过四处漫游和旅行的生活。她到过美国很多地方,还去过法国、墨西哥、巴西等地,晚年应哈佛大学之邀,回到美国任教。这些旅行和漫游的经历,给毕肖普带来了丰富的馈赠。那些旅途的见闻,经历的事情,认识的人,都是她创作的素材,而她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赋予这些人、事、物独特的意义,带着毕肖普强烈的个人风格。

一直漂泊的毕肖普可以说是不幸的,在给友人洛威尔的信中,她说,“你为我写墓志铭时一定要说,这儿躺着全世界最孤独的人。”与此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因为诗歌给了她一方栖息之地,也让她的人生有了别样的色彩。

你时刻挂念

涓子,成都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学音乐节目资深主播,文学高编,大学客座教授。编播多部广播短剧、文学专题获国家及省市大小奖,发表多篇文学作品于国家及省市级文学刊物;改编世界名著《安徒生童话》多篇由成都音像出版社有声读物系列出版。为广播电视台专题及广告短片多件配音,为央视电影频道译制片多部配音。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歌《铁路》,以及诗歌背后诗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