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炎黄子孙与黎民百姓”
“炎黄子孙与黎民百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是很多人都不懂,认为都是百姓的泛称。那么为什么有这样两个词呢,大家可能说不出所然来。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弄个明白。
“炎黄”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神农氏称为炎帝祖先,是原始社会的早期领袖,然而,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化微和淡化。因为,神农氏族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基础,所以,中原各部落逐渐脱离神农氏的统治,彼此之间展开了较量。而黄帝出身的轩辕氏,就像是乱世之中崛起的英雄,平定所有诸侯成为中原霸主。
此时的神农氏就是炎帝身为名正言顺的统治者,自然不会放任黄帝取代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开始派兵讨伐那些归顺黄帝的部落。黄帝与炎帝三战阪泉之野,至于这三场战争中发生了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炎黄之战时,只是一笔带过,我们无法在其中找到任何勾心斗角的细节。其实在起初,神农氏势力强大,轩辕氏屈居其下,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此消彼长后,轩辕氏通过战争使两个部落重新合并。若轩辕氏未能整合神农氏,那么,历史在后来发生的蚩尤之战中,会走向另一个结局。
炎帝的一生有着十分鬼蜮传奇色彩,就像通晓古今的先知一样,所有远古时期的科技发展几乎全部与炎帝有关。从理论上来看,人类根本没有在几十年内迅速掌握所有先进知识的能力,种植五谷、打造农具、掌握节气。所以,这些肯定是经过长时间发展才能做到的,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由此可见,极有可能是后人错误地将八代炎帝的努力,全部归功给一位炎帝了。
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农业视作国家发展之重,炎帝致力于改善民生,堪称农耕社会的鼻祖;而驯服熊罴貔貅虎,征战天下的黄帝,更像是一个“武帝”。所以,二者之间的排位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就是根据“文武”的顺序而来的。
“黎民”:说的是上古炎帝时代,诸侯部落之一的"蚩尤"(chi you)部落是东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统称,各族部落众多,以后又称"南蛮"、"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壮族等现今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蚩尤"部落因为经常叛乱,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敢,逐渐向南躲避于山岭,以至其中一支古骆越人(后称"俚人"),人口大量减少,部分人从大陆两广和越南北部一带乘独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岛,成为海南最早的居民,这就是黎族的祖先。到了南北朝时,大陆两广一带的"俚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海南岛,并归附冼夫人统治。海南岛的"俚人"在宋朝以后始称"黎"至今。
黎族是唯海南独有的民族,人口约114万人,是3000多年前就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的原始居民,历代受后期登岛的汉族居民逼迫,从沿海平原退居到岛中南部山区。
“黎”内为竹架或木架、外铺茅草的架空高脚船形屋(可能是源自于黎族祖先乘船从大陆而来)。因黎族生活在山区,男女接触机会较少,加上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人口繁殖率低,儿女到了十五岁时,父母会为他(她)搭建一个茅草房(寮房),为其提供机会自由选择异性;在平时劳动结束后或每年三月三节日时,男女青年会结队在山坡上对歌以寻觅心上人,而后成双成对地离开去谈情说爱。
所以,这里归纳一下,就是在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以姬水成,今陕西武功漆水河。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而"蚩尤"所生的部落,则为九黎族部落,他的后代之人叫“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