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张掖,之一
张掖,古“甘州”,是甘肃的“甘”字由来,而张掖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更早于甘州之名。
唐代以前,丝路一带的中心是武威,唐至清代,丝路一带的中心迁到张掖,而清代以后直到现在,甘肃的省会成为兰州。
夏朝之时,张掖为西戎;
周穆王时,西戎归顺中原;
西周之时,戎狄共居于此;
此后直至汉代以前,此地为月氏领地;
秦汉之际,匈奴驱逐月氏,此地成为匈奴休屠王、浑邪王属地;
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收复此地。
汉武帝在此置郡,名为“张掖”,意为“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两晋南北朝之时,沮渠蒙逊在此建立北凉国。在其治下,张掖发展农业,大兴儒学,扩大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继承发扬汉文化,推广佛教,翻译佛经,开凿石窟。尤其西域地区音乐非常发达,北凉国君将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相结合,创造音乐《秦汉伎》,使张掖文化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北方中国佛教的中心,同时也使张掖成为中国内陆与西域通使和商贸的中心。其中《秦汉伎》传入中原,称《西凉乐》,成为北朝宫廷的“国伎”,而张掖的佛教音乐传入中原,称《西凉州呗》,成为北朝佛寺的法乐。因武威为凉州,而张掖在武威之西,故又称西凉。
西魏时,因境内甘泉,改张掖为甘州。所以张掖之名早于甘州之名。
唐朝时期,张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其国际贸易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张掖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而大唐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张掖亦取代武威成为河西与西域的中心。大唐经济繁荣,而文化亦昌盛,尤以音乐非常发达,原本诗、词也是为唱服务的,而唐玄宗更是酷爱音乐,自办梨园,亲自教习音乐,杨贵妃是他在音乐上的知己。甘州音乐《波罗门佛曲》传入宫廷后,唐玄宗改制为《霓裳羽衣舞》;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以《甘州破》、《甘州子》、《八声甘州》、《甘州曲》等命名的词牌、曲牌流传甚广。
后唐时,回鹘占领甘州。
北宋时,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击败回鹘,建立西夏,继承汉文化,继续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推崇佛教、道教,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大佛寺。
元朝始建甘肃行省,立张掖为省会。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了张掖的繁荣。
明朝时,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
清朝时,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
清朝之后,中国没有跟上工业革命的步伐,错失了科技兴国的时机,国力日弱,战乱频仍,疆域收缩,而甘肃的中心亦转移到兰州。
张掖之辉煌与繁荣,历史素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张掖此地可谓宝地,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七彩丹霞、怪石嶙峋的冰沟丹霞、可称“小克罗拉多”的峡谷、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张掖还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我们今次是第三次来到张掖,仍充满无限惊喜。
丹霞地貌: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公布广泛,但分布之集中,造型之壮观者,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张掖七彩丹霞一处。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亿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与大家分享几张张掖七彩丹霞的照片。
丹霞地貌形成需要千百万年,而毁掉也不过须臾之间,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却也养成了我们的人民不懂得珍惜。希望大家行走在中华大地上时亦能心念万事万物皆有来者,皆有往者,来之不易,往去何迅,能珍惜世间美好的事物!
下期将向大家介绍冰沟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