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体质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对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体质类型进行探讨,分析其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研究中医体质与发病的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辨体论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性试验的研究方法,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015年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0例,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开展调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肝胆脾彩超、HBeAg、HBVDNA定量以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为主,气郁体质占23.1%,气虚体质占20.4%,湿热体质占19.6%,其他4种体质所占比例依次为,痰湿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2)性别、年龄、病程与体质有关。男性湿热体质占22.2%,气郁体质20.5%,气虚体质占19.2%;女性以气郁体质占28.6%,气虚体质占22.6%,湿热体质占14.3%,男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40岁患者体质类型气郁体质28.6%;年龄≥40岁患者体质类型气虚体质占28.3%。病程≤5年组,湿热体质所占例数最高;6-10年组,气虚体质所占例数最高;11-15年组、>15年组,气虚体质所占例数最高。中医体质与性别、年龄、病程具有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3)各种中医体质类型中,肝功能的变化以湿热体质最明显,酶的变化以及胆红素的变化,湿热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血瘀体质。HBeAg阳性者湿热体质比例最高,占20.9%,HBeAg阴性患者体质类型气郁体质比例最高,占29.5%;中医体质类型与HBVDNA定量具有相关性,<10~5IU/ml组中气郁体质占27.6%,湿热体质占23.5%,气虚体质占14.7%;≥10~5和<10~7IU/ml组中湿热体质占24.2%,气郁体质占21.0%,气虚体质占17.7%,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回声增强,气郁体质占20.8%,湿热体质占19.6%;伴有脂肪肝者湿热体质占29.1%,痰湿体质占25.6%;脾脏增大者气郁体质占22.9%,湿热体质次之,占20.8%;胆囊壁增厚气郁体质占27.6%,湿热体质占19.0%。肝脏回声增强、胆囊壁增厚均以气郁、气虚体质比例较高。
(4)中医辨证分型以肝胆湿热证为多,占27.3%,其次为肝郁气滞证、脾虚气虚,分别占25.8%,22.3%,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以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为主。肝胆湿热证以湿热体质占71.8%,其次为痰湿体质占24.0%;肝郁气滞证以气郁体质占89.6%;脾虚气虚证以气虚体质占89.8%;瘀血阻络证以血瘀体质占77.8%;脾肾阳虚证以阳虚体质为占95.7%;肝肾阴虚证以阴虚体质为占95.5%,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质以气郁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三种体质比例最多;性别、年龄、病程影响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
湿热体质肝功指标变化最明显;患者体质类型的影响HBVDNA定量、HBeAg状态以及肝胆脾彩超的变化;体质类型与辨证分型呈正相关;通过调理体质的偏颇,有助于防止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