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N种痛苦,都来源于不能与自我和解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著名佛教禅宗大师一行禅师的弟子蒂姆·德斯蒙德所写。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往往会谴责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为了摆脱这种负面情绪,作者研究出一种全然接纳和善待自己的态度,就是自我同情。这不是对现实的妥协,而是与自己和解。
①
『心理的误区』
你多久没有给自己一个拥抱了?尤其在你感到恐惧、抑郁、愤怒或孤独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最需要的是理解和爱,可是我们总不能指望别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立即出现。于是,很多人在寻求自我安慰时,总会走入一些误区。
001 自我放纵。“大醉一场吧!”“我要消费!”“吃再多也赶不走我的忧伤。”对欲念的过度满足或毫无限制是不少人处理自我心理问题的方式。却也因此慵懒度日、消极避世,放弃了纠正自己问题的机会。表面上是自我同情,实际上是自我放逐,甚至陷入“在生活中求而不得,于是只能消极抵抗”的怪圈。
002 自怜自艾。还有些人容易把自我同情用过了,成了林黛玉,过度地、固执地为烦恼哀伤。仿佛一切都是既定的宿命,你只能被动地接纳它的一切安排,没有任何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慢慢地,把自己的心封闭,让自己处于一种世人都无法理解我的极苦情绪中。
003 自视甚高。再或者,不少人也会把自我同情当成抵抗的武器,认为自己天赋异禀,或者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对,做了好事是舍己为人,做了坏事是除暴安良。然而,自我同情的实质是:承认自己永远需要学习,并把一切挫折当成学习的机会,直至这种感觉融入我们的生活。
②
『建立关怀回路』
世界顶尖神经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认为:任何人都需要培养自我同情的能力。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他发现:在所有人类的大脑中都有一个关怀回路。每当你感受到温暖和爱,这个大脑回路就会被激活。因此,方法得当的锻炼能够加强这种回路。
戴维森曾对佛教僧侣做过类似研究,他发现在僧侣的日常行为里,有一部分就是同情训练,比如参禅打坐、爱护生命、不妄动情绪等。这也是为什么僧人的内心较常人平静和自由。这说明自我同情在影响性情上都能发挥作用。
同时,有6个关于关怀回路的科学规律,也值得我们注意。
1、关怀回路是大脑中产生幸福和安宁感的主要情感回路之一。
2、自我同情训练可以加强你的关怀回路对人体的整体作用,比如脏器功能等。
3、脑部扫描结果显示,同情训练可以加强关怀回路。
4、通过自我同情训练激活的关怀回路,可以减少任何形式的情绪困扰,包括焦虑、抑郁和愤怒。
5、坚持14天,每天30分钟的同情训练能使大脑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会让你的行为更具亲和力。
6、七、八周的同情训练可以让你整个人都更加积极。
③
『自我同情的方法』
自我同情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奏效的有两条路径,分别作用在心理上和行为上。
心理上:
001 和善对待自己。许多人担心,如果停止对自己苛责,自己将失去成长的动力。但研究表明,事实正好相反。用和善来做自我激励的人,更能够坚持不懈,并把失败当成学习的机会。自我苛责可能会导致我们因恐惧失败而退缩。
002 向自己传递同情。对自己说些温暖的话、用双臂拥抱自己,并用手拍拍自己的肩膀,这些抚慰自己的方式都能很快消除苦痛和折磨。这样我们才能放下情绪,继续前进。
行为上:
003 增加链接。尝试与他人或事物建立连接感,是获得幸福安乐的重要来源。尤其在给他人提供帮助时,人们可以收获更大的自我满足。研究表明,志愿服务可以像治疗或药物一样有效地减少抑郁。因此,尝试参加志愿活动是不错的选择。
004 亲近自然。人由自然孕育,能够在自然中得到大自在和大坦然。沐浴阳光、感受空气、闻花香、听鸟鸣,试着每天花点时间与大自然相处,你能得到更稳定的情绪和情感。
总结一下,人有悲欢,月有圆缺。我们要允许自己有不幸、不行、不能、不对、不完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不把感情求于外人,自己要善用温和的心态理解自己的失败,平静地接纳当下痛苦的想法和情绪,与真实的自己和解,给未来充电满格。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希望给你带去启发。
参考书目:《与真实的自己和解》[美] 蒂姆·德斯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