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1)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
曾经走过的路
都应不可忘记
(一)
一直想去以色列,一直觉得那里乱,始终没成行。真下定决心,反倒容易了,签证也不繁杂,费用还低,一给就是五年,相当划算,唯一的缺点是持有以签的护照没法去阿拉伯国家。赴以航班可选的不多,国内直飞只有以航和海航,且都从北京出发(最近的好消息是年内将开通上海直飞),还不是每天都有。我的出行习惯是,去哪个国家,就选该国的航空公司。早就听说以色列航空的安检出名的繁琐,稍有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它,全当是一种体验。去这种历史非常厚重的旅行地,出发前读点书是必须的,我也看了些,被历史、宗教的名词彻底淹没。还是透口气吧,干脆把书扔掉,只待去亲身感受。
北京飞以色列要11个小时,航路有点绕远,没办法,谁让以航只能从签订了安全协议的国家领空飞行。不想太累太敢,提前一天乘高铁到北京。晚上的航班,白天特意去故宫看看,希望加深一下东方和西方的对比。
住在东华门外,去故宫格外方便,晚饭后沿着筒子河溜弯,游人散尽,群燕翔集,绿柳红墙,分外宁谧,或许正是故宫原本的样子。经过西长街的一处小院,恰在举办汉服诗会,非请勿入,隔着门远远一看。汉学在一些年轻人中悄然兴起,这种血脉中传承的文化基因,并未断绝,实在欣喜。一路走到国家大剧院,左看右看都觉得和周围建筑非常不搭,真心不懂它的含义。一味地求新求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剩下遗憾。看了场人艺的话剧《小城之春》,情节很淡,没啥印象,只有用书堆叠的布景和从中飘出的笛音,有些味道。如今,人人热衷于表达,用文字、用行为、用语言、用影像,纷繁而聒噪。历史无言,文物无言,多听听这些沉默的诉说也很好。
来过很多次故宫,尽皆游人如织,此次也不例外。早晨八点半,午门广场满是噪杂,一团一团的游客,带着帽子,跟着旗子,听着导游讲故事。大多数人只关注中轴线,我特地选择避开,走东西两路的展馆,果然人少许多。端门数字馆、午门三展厅、东华门建筑馆、文华殿瓷器馆、钟表馆、珍宝馆、永寿宫徽州工艺馆、慈宁宫雕塑馆、武英殿书画馆,这一路走来,整整花去一天。数字馆最新颖,书画馆最耐看,建筑馆和雕塑馆也还可观,其他展馆则多有遗憾,钟表馆陈旧、珍宝馆荒疏、瓷器馆单调,在午门上展览法国珠宝和阿富汗文物有些不知所谓,实在无法体现出故宫的好来。故宫还是恢复原样最好,这样才能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明清两朝的礼仪、思想、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改成展馆着实可惜。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很是火热,如果以维修为发端,成体系地传承传统工艺,更会功德无量。故宫的建筑、园林、彩画、陶瓷、丝织、雕刻等等,无一不是巅峰之作,甚至儒、释、道的仪轨,在这里都很完备。一部电影《十五贯》救活了古老的昆曲,一座故宫又可以传承多少技艺?写下北京这一段,是我游完以色列后的衷心感慨。或许是堂堂中华拥有的太多,就不够珍惜。但文化的传承,实在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一点一滴都不该忘记。
以色列航空的安检果然恐怖,我提前五小时到机场都很紧张。办票之前就得一对一询问,足足问了我十五分钟。经过机场海关、安检后,在登机口又被分成小组再次安检,又是一对一的开包检查。工作人员的态度还不错,脸上都带着笑,可手上却不含糊,极为认真严谨,几乎每样物品都要防爆检测。等所有安检作完,就该登机了,直到坐上座位,我才真正松上一口气,终于可以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