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很多研究生,身体垮掉,精神崩溃,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同名微博:崔瑞逻辑

在考研培训圈待了这么多年,每年都会有很多同学向我咨询专硕考研的问题,或是其他专业考研的问题。

因为职业的原因和之前一直在大学里工作,所以我对这些同学都有充足的好感和耐心。

有时候尽管在培训机构上了一天的课,但我也愿意抽出来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更多的时候我选择和几个年轻的同学一起吃个晚饭,共赏美食,同时也能和年轻的生命交流,我感觉自己非常的幸运。

一般来讲和我交流咨询的同学,都是自己努力成绩优秀的同学,但交流的内容往往是考研的技巧或者备考的准备。

极少有同学和我交流:我到底会不会或者适不适合读研的问题。

其实人生非常短暂,只有短短几十年。

在我读书的时候,看到别人身处中年,总觉得那个中年影子距离我很远。

不曾想,很多年以后,那个中年影子已经和我的生命紧紧的黏在了一起,我也成为了中年人。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很多同学在做出明确的选择之前,要想好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研究生。

读书过程中所遭遇的压力往往要比博士更大。

很多同学会说崔老师您是不是疯了?研究生为什么遭遇的压力比博士生更大呢?

原因在于博士的生活相对来说更为单纯,只要做好科研就行了。

如果你不热爱科研,千万不要读博。

但研究生则不然,这意味着从高三毕业,

在大学里一直度过了自己的高四、高五、高六、高七的岁月,

突然之间进入研究的状态,既要和导师处理好直接的关系,也要和同门的师兄弟处理好人际关系。

加之短短2~3年的学习时间,要完成长达几万字的硕士论文,处理好基础课程及学位英语,对于很多同学来讲,显然是一件压力很大的工作。

之所以讲研究生的生活比博士生压力更大,主要原因也在于此,这也意味着研究生真的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

它意味着一个人从学习阶段到研究阶段的过渡,

也意味着一个人从青涩年华到面临未来生活选择的过渡阶段,

很多同学会在研究生阶段遭遇自己的爱情,是否选择组织家庭,也成为很多同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读了研究生未来就可以当大学教授,进入大学教书。

其实很多行业的内部生活既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痛苦,但绝非大家想象的那么幸福。

我身边不少老师往往在科研的问题上遭遇着发展的困境困境。

大学不少大学教师在每天处理家庭、工作和科研三角关系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在学术上的视野,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科研的问题往往是没有尽头的。

此外,不少同学羡慕大学老师的寒暑假和灵活的工作时间。

其实如果你身边自己的父母或者是亲属有担任销售经理的,你就会发现他的时间所谓的自由和灵活,完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时间

他的自由时间往往是一边吃着盒饭和快餐,一边思考业务的问题。

大学老师也是如此,所以意图通过研究生进入大学老师的行当,你一定要思考好。

原因在于所有的职业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暗淡,但绝非我们想象的如此悲观。

读研期间还要思考好一个问题,就是金钱的问题。

在中国的伦理环境内,谈钱显然是伤感情的,

但这是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5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当时通州的房价大体来讲20~30万元一套,均价大体4000~5000元在八通线附近。

我身边有同学在读研期间并没有好好的做科研,而是选择一个咨询公司去打工,

辛苦了一年攒了几万块钱,又从农村老家让父母借来几万,

早早的买了一个八通县通州区的商品房。

到今天我在想那套房子可能已经增值不止20倍,这也意味着读研期间处理好经济问题,明确自己的“财商”,把自己真正的当成一个成年人,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

MPACC在很多的考研专业的类型里是一个高回报的专业,如果说目的是为了读MPC以后到企业挣大钱,我想你显然选对了方向。

我见过太多的研究生,在考上研究生以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并非自己所爱好,

也无法适应用一颗玻璃心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从逻辑上讲,考试能力和生存能力不同,考试能力也不代表着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

建议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再一次思索好自己未来人生发展的道路,锻炼好身体,打破自己的玻璃心,绕指柔成金刚心,祝福各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