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丨看了两个朋友的近况,我才知道人生应该这样过
01
四五年前,湖北一个极普通且位置偏僻二本的姑娘,假期跟着我实习了几天。我对她最大的印象是不浮夸,为人诚朴,内在却有一股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劲儿。
她看实习工作内容不符合自己的预期,礼貌而果断地离开,她不像有些实习生松松垮垮,嘻嘻哈哈地来打打杂,混过一个假期,最后只要我们那一纸实习证明完成任务。
我对这个女孩印象深刻,后来知道她去南京读研、工作。昨天发现,她现在已是江苏卫视某时政理论节目的编导,节目末尾醒目处写着她的大名,已在重要的环节独当一面。
太让人惊讶了!
但冷静一想,这似乎很正常,因为她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
02
我的一位大学校友,在校时不太突出。学习成绩也很一般,我对她的印象是爱玩,憨厚,但也从未看出有太大的抱负。她在大学谈恋爱,养兔子,悠然享乐的事情没少做。
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某天下课后,我穿过校园的大草坪去图书馆,她和男朋友在草坪上遛兔子。
我好奇驻足观看,她主动对我投来信任而鼓励的眼神,示意我摸摸她的折耳兔。我不太了解兔子,一直觉得兔子不太亲近陌生人,害怕把人家的兔子吓跑,就只用手指轻触了一下作罢。
毕业后我和她便断了联系。前不久竟得知,这位养兔子的女孩竟已是国内一老牌工科院校的讲师。加上微信详聊后得知,她毕业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合心意,遂一鼓作气考上了北京一所极难考取、很多人望而却步,年年有高分考生甘当炮灰的名校。
今年她又出国读博,回来以后就可以评副教授,而老公就是当年和她一起溜兔子的男生。看自己媳妇考上研究生,他也紧随其后考研,现在在阿里工作。
03
这是我身边的两个故事。看到朋友腾达,我真实地为她们感到高兴。谁说人生就只有一种固定的标准模式?谁说前一个阶段的状况必然决定了下一个阶段的发展?
重要的是,在当下这个阶段都充分地做自己,才能为下一个阶段积累足够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以前身边不起眼的人现在也可能让你刮目相看,虽然当时你们的位置是差不多的。不能用简单的努力、奋斗来概括。一个人的状态和心理内驱力决定他能最终达到的高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有些人成功早,有些人晚,并不是像上学那样,大家都完全是一个时间表。如果暂时没有那么出色,也大可不必自卑或者灰心,甚至封闭自己,这样会拒绝更多的可能。
我一直不觉得大学苦学就能在未来很有成果,我就是个反例,知识分子家庭,一入学就被父母耳提面命,不要乱谈恋爱啊,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够好,一定要大一就开始用功学习,准备考研啊!
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走的路很普通,而且自己始终缺少足够的能动性把自己调动起来。
我想,只有当自己真正想清楚自己的目标了,才会心甘情愿地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太重要了!
04
父母给我们定义的人生,是一种默认模式,是一眼看得到头的道路,也是在普通人眼里最安全,最舒适的道路。这条路被无数人走过,因此,如果我们不走这样的路线,似乎就是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认知,只有自己才应该决定最想走哪一条道路。
如果想让短暂的人生拥有一定的意义,就只能走自定义的人生模式。这条路人会更少,也许会走的更辛苦,碰得头破血流,但是却充满了意义感,身累但不心累。
在学校里,只有考试成绩等少数指标来衡量学生。因此在极少数的指标当中,大家非常清晰地拉开了差距,就像分数排行榜一样,是高是低,所有人的位置一目了然。
但是等到进入社会以后,需要竞争的因素就特别多,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资源都可能会让大家百花齐放。
没有了统一的比拼目标,每个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过去限制他们的成绩排行榜一去不复返,只要选准了自己的赛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农夫种田,猎户狩猎,都有自己的天下第一。
等到毕业以后,我们观察别人的视角就是这个人是不是为自己而活?是不是活得通透?是不是活得自在?是不是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
这才是最让人羡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