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车全说丨4S店加价卖车真的合理吗?

有人说,销售为什么这么牛逼?肯定又是厂家在搞饥饿营销。东本就有前科的啊,当年的CR-V就是死命的加价卖了很多年。

在三刀看来,加价只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官方售价定低了,他就得加。官方售价定高了,他就得降。

比如:一汽大众的高尔夫6,售价14.98万,最多加5000现金或者1万装潢,还有人勉强能接受。但是如果加到2万现金,那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买上一个级别的车了。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遇到加价还是会骂4S店。

加价行为是怎么来的?

还是以高尔夫6为例。高6是09年10月份上市的。这车当年还没上市的时候,就有N多人抢着要交钱订车。车都没上市这怎么定价格呢?很简单,双方在订单合同上约定,第一批新车到店后,按照官方售价提车,确认签字即可。这一类客户真的不在少数。有人讲,这一点都不理性。但回头看,其实恰恰是这一批人在当年最早一批不加价的情况下提到了高6现车。

之后高6一正式上市,每家店的订单就开始爆发式增长。每家店一个月也就配20多台车,一个月能有100多个人要交定金,你敢收吗?收钱容易,给车难,到了3个月左右,客户提不到车,各种投诉,曝光,上门吵架掀桌子的。所以,4s店就开设立门槛,最直接的就是加现金。

国家为什么会严查加价行为?

当年为什么要查处加价行为?因为到处都在加现金,不开发票,不交税。那你不是开国际玩笑吗?你和谁做对,你可是要想清楚了。从那以后新车的加价,大多数就改变成加装装潢,其实都一样,加你一万装潢,等于就是加了你5000甚至8000现金。只是开了张发票合法合规了。

长期加价和短期加价

加价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长期加价,一种是短期加价。

短期加价

短期加价最容易出现在新车上市阶段。因为这个时候每家4s店配发的新车数量少,但是刚上市是新款车型广告最多的时候,去店里看车的人很多。货少,人多。因此,短期内,新款上市车型,无论产品竞争力时强时弱,都会出现加价销售的现象,再不济也是平价销售。

长期加价

长期加价背后,是一系列的或者是巧合,或者是娘胎里就带有的基因。比如说当年进口大众TIGUAN,一直加价多年;本田CR-V,被骂了多少年,照样加价提车;土豪最爱的埃尔法,顶配加25万,现金!给钱还不一定是现车!这些都是长期加价的典范。

长期加价的底气从何而来

1
大环境

回头看看2009年的车市,真的是什么车都好卖。2009年的乘用车全年销量,比2008年增长了多少?将近50%!而现在新车市场的增幅已经萎缩到了个位数。

2
强势品牌下的强势产品

大众在2009年的时候,除了被人骂一骂老是简配之外,什么排放门,断轴门,包括之后的DSG信任危机都还没开始。那时候,铺天盖地的宣传,1.4T+DSG黄金组合,又省油,动力还强劲。广告带给大家的意思就是,双离合,这可是跨时代的产品。就像你当年拿着诺基亚,然后看到广告里出了个叫苹果的手机,你一定是惊为天人。两厢车市场本来就不景气,各个汽车厂家也不算足够重视,这时候一个重磅产品上市,市场一定会积极响应。所以,这就是强势品牌下的强势产品,至少当年就是这么个概念。

3
长期供需不平衡

什么叫长期加价,那必须是长期的供需不平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丰田的埃尔法,顶配车型要加价25万现金,还不一定能提到现车。因为埃尔法在中国进口配额一年也不到5000台。显然不够土豪们瓜分。

长期供需不平衡之后,还产生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消费心理的变化。拥有一台埃尔法的人不是土豪,而是被土豪们羡慕的钻石级土豪。要知道,在富人圈子里,打造一个高人一等的符号有多难。而只要25万,你就可以轻松拥有。对于月入百万的家族企业接班人,25万只是毛毛雨啦。这个信息一旦被商家捕捉到,这将是一个长期加价的过程,毋庸置疑。

所以,4S店加价卖车行为不一定合法,但是合乎市场规律。

想知道本田思域的加价行为到底是长期行为还是短期行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