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猎
寒露前后,红梅的山谷渐渐陷入一片清凉,通常一整天的时间里,都会有阵阵不知是云还是雾的迷瘴,一直从山谷弥散至天际,由于受到“别有用心”的阻碍,山谷在大部分时间里几乎看不见太阳的身影。漫山遍野慢慢褪去了那层穿了许久的绿色纱衣,谷底的小溪此刻也丧失了往日的活力,寨子里的木房群,依旧同往常一样“倔强”,队列排得整整齐齐,椽沿下的小别墅,此刻“燕去楼空”,前些日子还四处横飞的秧蜻蜓,如今也不知踪迹,梓木树上的“豇豆”条,在秋风的不停烹饪下,也早也蜕变成了卖相极佳的腌制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古往今来,想必大多数人都赞同,秋天理所应当地是个万籁俱寂的时节,或许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如果是在山谷里长大的人,想必不会完全认同这种见解,因为山谷有些地方虽然看起来寂静,但寂静的表面下,却蕴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活力。
到了这个时节,田里的水稻基本收割完毕,沿着山脊望向谷底,原本茂密的秧丛,此刻已全数被“砍伐”殆尽,那些被割掉的稻杆,被成堆置放在田间,远远望去,田梗沿线散落着一顶顶小型蒙古包,此刻的田间,只剩下一群少了大半截身子的谷桩,它们此刻依旧同往常的秧丛一样,默然而又排列整齐。
谷桩上的截面,都不约而同地布着一条自上而下的伤口,这是镰刀留下的秋收痕迹,由于有的人家秋收时间较早,一些大伤初愈的谷桩,此刻竟从斜面上冒出几束新颖的翠绿,原本被截了肢的矮子,此刻摇身一变,又渐渐恢复成了以前的模样,只不过黔地的山谷到了这个时候,不仅太阳没有了往日的温和,雨水也夹杂着丝丝凉意,因此这重换新生的秧禾,最终也只能结出几串生嫩的谷粒。
田埂上的车前草,此刻正张着宽大的叶子,似乎想延续着逝去的活力,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宽阔的叶面竟染上了一层枯黄的油漆;一旁稀疏的蒿草,原本翠嫩的身子,此刻也渐渐变得暗绿;只有骄傲的狗尾草,此刻扎着一束发髻,正迎着秋风来回舞动,依旧显得亭亭玉立。此外,一些瘦弱不堪的秋后蚂蚱,由于没有了秧丛栖息,正艰难地爬在田埂上的杂草上,用不了多久,它们最终会躺回出生时的土里。
空旷的田间,正布满着无数杂乱无章的缝隙,这些缝隙从田埂开始,漫步目的地四处蔓延,如同人的皮肤因缺水引起的开裂,除开这些无数不在的缝隙,壤面上还躺着密密麻麻的谷粒,这是人们在收割稻谷时,从谷堆上挣脱的粒壳。如果肯仔细留意,你会惊奇地发现,在满地的缝隙和谷粒间,每隔一小段距离就会有一两个狭小的洞口,这些洞口都成圆形,只是洞口大小不一,有的有拇指那么宽,而有的洞口则小如谷粒,从表面来看,这些洞口并没有什么稀奇,然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深不可测的洞口下,刚好蕴藏着山谷为这个季节埋下的阵阵活力。
(二)
每逢深秋时节,我们便迎来了一年当中最悠闲的日子,除了可以摆脱繁重的农活外,更重要的是多了许多放牛场地,从山上到谷底,庄稼地几乎都解放完毕,在这片数不胜数的大“牧场”中,我们喜欢将放牛战场从旱地转移到田里,除了谷桩上的新苗和田埂上的杂草可以为牛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以外,我们放牛人也可以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候展开一场独特的“捕猎”。
田间土面上那些大小不一的洞口是鳝鱼和泥鳅的专属府邸,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们便开始生活在这山谷,并在这些田间世代繁衍生息。一年四季,它们大部分时间都藏匿于泥里,只有在盛夏时节,它们才舍得抛头露面,每晚乘着月色在秧丛四周浪迹,享受着夏夜的静谧和活力,然而一旦入秋,早在人们收割水稻前,它们就像提前预知了人们即将“入侵”田间的消息,悄无声息地又退回泥里,然而这个时候的鳝鱼洞口,已经没有了水的庇护,就如同一道没有城墙的城池,对于入侵者的来犯,多少显得力不从心。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找到猎物的藏身之所是捕猎的第一步,寻找鳝鱼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得避开田埂,因为田埂处于田地边缘,水分流失现象严重,因此田埂附近的土质通常干躁生硬,不适宜鳝鱼和泥鳅的生长;其次还得避开青苔密布的洞口,因为鳝鱼和泥鳅虽然藏身于泥土深处,但它们每隔一段时间会将头探出洞口,一是为呼吸新鲜空气,二是便于巡视和修整自己的领地,因此荒芜破败的洞口通常没有主人寄居;此外还有一些“土狗”和蜘蛛也生活在田间,它们也将家安置于此,但它们的挖掘技艺,和鳝鱼泥鳅相比就差之千里,无论是洞府的工程量还是美观度都略逊一筹,通常从洞口到府邸,只有区区一两寸的深度,如果你遇到两只拇指就能挖掘到底的洞,那毋容置疑,你找到的一定不是鳝鱼的营地。鳝鱼和泥鳅通常会将营地安置在田间的背阴处,因为背阴处的土层不仅水分充足,土壤更是柔和滑顺,十分适合鳝鱼和泥鳅顺畅蠕动,因此你若想在一块耕田里捕捉鳝鱼,通常可以直接往田间中心靠土壁的位置寻去。
捕猎行动开始,若想找出这些藏身暗处的猎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爬犁直接挖,一锄下去,一大块泥土连着谷桩被瞬时拔起,如果土下有鳝鱼泥鳅,遇到这种突如其来的袭击通常无地遁形,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快捷方便,通常只能对付藏身较浅的泥鳅,面对更加神秘的鳝鱼,并非百试百灵,不仅费劲,而且享受不了捕猎乐趣;至于另一种捕捉方法,虽然显得有几分古朴笨拙,但精准度高,不仅可以更好地体验捕捉之趣,更能展现“猎人”高超的捕猎技巧,那就是徒手挖掘。
徒手挖掘是一门技术性十足的技术,不仅要求挖掘者必须具备超强的耐力,还得拥有灵活的空间想象力。挖掘行动开始,确认目标,先用小拇指将洞口扩宽成型,一只手沿着洞口延伸的方向轻轻挖掘,另一只手用拇指堵着洞口,设防的拇指必须随着挖掘的进度而同步前进,因为柔软的土壤受到挤压后极易变形,稍不注意洞口就会被泥土堵塞,一旦丧失通道的前进方向,整个捕捉行动就会停滞不前。如果你的挖掘技艺不是那么高深,那么你可以选择从田埂上取下一两根狗尾草,将狗尾草从洞口伸进通道,此时你便可以沿着狗尾草两侧,顺着草杆延伸的方向大肆挖掘,待挖到草杆尽头时,又用拇指将洞口扩宽,再次将狗尾草从头放进下一段通道,这种方法新手老手皆宜,不仅能更精准地把控洞口延伸方向,更能解放另一只手。
鳝鱼的洞府一般安置在一尺深的地底,它们打洞时通常会将通道分为两段,一段由地表至地底,一般呈缓坡缓降,另一半则从地底出发横向延伸,因此一旦挖掘工程进行到地底一尺深后,你就得根据通道延伸的趋势来判断鳝鱼藏身的大概方向,判断完成后,你可以沿着预判方向将半尺以上的土层尽数清掉,清理工作完毕后,就得按照之前的审洞方法慢慢挖掘,只不过这个时候一般不再使用狗尾草杆,因为你不知道鳝鱼究竟藏身多远,所以需要用拇指沿着通道继续探知,这样有助于你第一时间探知到鳝鱼的存在,在探寻过程中,如果你的拇指感觉到格外的黏稠湿润,那么便说明鳝鱼府邸已经触手可及。
若是掘了半米远都还没有收获的话,也请不要气馁,因为有的通道可以横向延伸一至两米远,而且有的鳝鱼十分聪明,通道的延伸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所以整个横向发掘的过程需小心翼翼,此时“猎人”需要保持不急不躁的耐心,否则一旦堵塞洞口,那么整个捕捉行动就会前功尽弃,如果你的指尖突然传来一丝既柔软又冰凉的感觉,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抵达鳝鱼洞府,你所触碰的,要么是鳝鱼的脑袋,要么是鳝鱼的尾脊。
在触碰到鳝鱼身体时,挖掘行动进入尾声,此时还得用探洞的拇指一边抵着鳝鱼,另一只手迅速地从表面朝着鳝鱼藏身的地方挖去,往往用不了半分钟的时间,鳝鱼的“倩影”便从泥底暴露无遗。由于鳝鱼浑身布满着黏液,因此拿在手里光滑无比,这时我们又会从田埂折断一根狗尾草,在一端打个结,用另一端串过鳝鱼的腮帮,一根天然的“鳝鱼串”便制作而成。此时的鳝鱼由于受到惊吓,会用肢体牢牢地缠绕着草杆,再也无能为力,捕鳝行动取得圆满胜利,接下来便可以安心地朝着下一个洞口走去,通常一场完整的捕鳝行动完成后,回首望去,原本整洁的田间此时“焕然一新”,四处布满着大大小小的泥堆和凹地。
牛在一边惬意觅食,人在一边自在掘泥,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你不理我,我不理你,彼此互不侵扰,和谐有序。我们的捕鳝行动一般会持续半天,如果运气好的话,到放牛归家时,手里除了握着赶牛用的木条,还提着满满的一两串鳝鱼。野生鳝鱼肉质极佳,但对于幼年的我们来说,捕捉的乐趣远远大于口味的魅力,因此我们常常将鳝鱼放在灶台上烘干,每天早晚掰上一小截腊鳝给馋嘴的猫儿打打牙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