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名开国中将里面,这个人级别最低,但受伤却最多最重
我军1955年授衔时,共授予了177名开国中将,其中,正兵团级只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徐立清,原本应授上将,但因为他当时负责评衔工作,为了避嫌,自己主动降为中将,也是唯一一位正兵团级的开国中将。
另外,副兵团级有22位,准兵团级有54位,正军级有95位,另外还有4位没有评军队级别。
是不是少了一位?确实,因为还有一位副军级的中将,就是杨秀山。
按当时评衔的规定,中将一般都是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和正军级,而杨秀山,只当过第二军副军长,为什么也会被评为中将军衔呢?
有一个说法是,贺老总对他非常欣赏,就为他争取了中将军衔。那么,真实的情况是如何的呢?
其实,评衔并不只是看军队级别,而是有三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德、才、资”,资历甚至还排在最后。
杨秀山将军戎马生涯几十年,参加过无数次战斗,重大的负伤就有六次,好几次都跟死神擦肩而过。
1930年5月,16岁的杨秀山正式参加了红军,成为红二军团第六军的一名小战士,但第一次战斗,杨秀山就挂了彩。
那是在攻打湖南华容县墨山铺的战斗中,杨秀山因打得太猛,再加上没有经验,腿部被敌人子弹击中,血如泉涌。战后,杨秀山被提拔为班长。打了一次仗就成了班长,这个速度也是没谁了。
1935年,杨秀山升任团政委,随后参加了著名的杨家河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为了扩大战果,杨秀山亲自率部追击,结果不幸被子弹击中颈部,差点牺牲,在后方医院养了好几个月。
但是,刚出院的杨秀山,就在板栗园战斗中又受伤了。这次,杨秀山被敌人的炮弹碎片炸伤右腿,由于弹片太小,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将弹片全部取出来,最后医生只取出了最大的一块,还有14块碎片一直留在杨秀山腿上。
1935年11月,杨秀山随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大家都知道,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比其他方面军要相对轻松一些,但也有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比如六甲之战。
为了彻底摆脱滇军孙渡部的追击,为大部队赢得北渡金沙江的时间,贺老总命令红十八团阻击敌军。时任红十八团政委的杨秀山浴血奋战,结果不幸头部被击中,因战况紧急,杨秀山来不及做手术,简单包扎后,又投入了战斗。
直到建国后,杨秀山经常感觉头疼,到医院一检查,医生惊讶地发现,杨秀山的头部居然还有7块弹片!
不过,这还不是杨秀山最难忘的一次受伤经历。
1936年9月,杨秀山在甘肃成县战斗中再一次负伤,这一次负伤足足折磨了他一年多。子弹击穿了杨秀山的臀部,骨头被打碎,碎骨没有及时取出来,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每当伤口复发,就会有碎骨头取出来,备受折磨,直到一年后,去西安的医院才治好。
由于在战争年代多次受伤,给杨秀山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建国后,杨秀山被民政部评为二等乙级残废,而身上的21块弹片,也由于各种原因,没办法取出来。
2002年11月,杨秀山将军病逝,遗体火化后,那21块弹片凝结成了几个闪闪发亮的金属球,在场的人哭声一片。
按照杨秀山的生前遗嘱,家人没有给他发讣告,家里也不设灵堂,连花圈都一律婉拒,骨灰也被送回老家安葬,一切都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