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染料基础知识汇总(一)
1免疫荧光 (IF)在荧光显微镜技术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观察到你的目的蛋白:利用内源荧光信号,即通过克隆手段,用遗传学方法将荧光蛋白与目的蛋白相连;或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目的蛋白。 有些生物学问题采用第二种方法会更有用或更有必要。比如,组织学样品无法使用荧光蛋白,因为通常来说,标本都是从无法保存荧光蛋白的生物体中获取。此外,当有一个有功能的抗体可用时,免疫荧光法会比荧光蛋白技术快很多,因为后者必须先克隆目的基因再将DNA转染到适当的细胞中。 荧光蛋白的另一项劣势在于其本身属于蛋白质。因此,细胞内的这些荧光蛋白具有特定的蛋白质特性,其会导致附着的目的蛋白质发生功能紊乱或出现误释的情况。然而,荧光蛋白技术仍然是观察活细胞的首选方法。 免疫荧光法利用了抗体可以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这个特性,对此它还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最简单的方式是使用可与目的蛋白相结合的荧光标记抗体。这种方法被称为“直接免疫荧光法”。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两种不同特性的抗体。第一种抗体可以结合目的蛋白,但其本身并未进行荧光标记(一抗)。第二种抗体本身就携带荧光染料(二抗),并且可以特异性结合一抗。这种方法被称为“间接免疫荧光法”。 昂拓莱司利用这种方法存在诸多优势。一方面,它会产生放大效应,因为不只一个二抗可以与一抗相结合。另一方面,没有必要始终用荧光染料标记目的蛋白的每个抗体,但可以使用市售荧光标记的二抗。免疫荧光中广泛使用的荧光染料包括 FITC、TRITC 或一些Alexa Fluor®染料,下文均有提及。
荧光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借助荧光剂让细胞成分呈现高度具体的可视化效果,比如在目的蛋白后面连一个通用的荧光蛋白—GFP。昂拓莱司生物在这样的组织样本中:采用目的基因无法进行克隆的则需要用免疫荧光染色等其他技术手段来观察目的蛋白。为此,就需要利用抗体,这些抗体连接各种不同的荧光染料,直接或间接地与相应的靶结构相结合。此外,借助荧光染料,荧光显微镜技术不只局限于蛋白质,它还可以对核酸、聚糖等其他结构进行染色,即便钙离子等非生物物质也可以检测出来。
2FITC 和 TRITC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是一种有机荧光染料,目前,这种荧光染料仍用于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中。在 495/517 nm 处,该染料会产生激发/发射峰值,并可借助异硫氰酸盐反应基团与不同抗体结合,该基团可以和蛋白质上的氨基、巯基、咪唑、酪氨酰、羰基等基团相结合。 而它的基本成分—— 荧光素,其摩尔质量为 332 g/mol,常被用作荧光示踪剂。FITC(389 g/mol) 是用于荧光显微镜技术的首批染料,且其被当成Alexa Fluor®488 等后续荧光染料的发端。该染料的荧光活性取决于它的大共轭芳香电子系统,而该系统受蓝色光谱中的光所激发。 经常与 FITC 同时使用的另一种染料是与其相似的TRITC [四甲基罗丹明-5(6)-异硫氰酸]。与 FITC 相反,TRITC 并非荧光素,而是罗丹明家族的衍生物。罗丹明也具有一个大的共轭芳香电子系统,正是该系统引发了它们的荧光行为。 还有一点与FITC 相反,TRITC (479 g/mol) 由最大波长为 550nm的绿色光谱中的光所激发,它的最大发射波长为 573 nm。与蛋白质(例如,抗体)结合也基于异硫氰酸盐反应基团。 虽然 FITC 和 TRITC 仍在使用,但由于它们属于发光相对较弱的荧光染料且它们的优势仅仅是经济实惠,因此,在最新的显微镜技术中并不推荐,但是昂拓莱司生物也掌握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