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世界】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方世界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基督世界】

襄子说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方世界进入了中世纪。中世纪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压抑和黑暗。但是,除了这些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了吗?

在这几百年间,西方究竟发生了什么?查理曼大帝为什么被西方称为欧洲之父呢?东罗马帝国会眼睁睁地看着西方脱离自己的统治吗?崛起的日耳曼人,又为欧洲带来了什么?

除此之外,维京人半路杀了出来,在舞台上活跃了近300年,最终加入了基督的怀抱。在此之前,他们为欧洲大陆带来了血雨腥风,在欧洲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切的一切...又该从何说起呢?

襄子讲西方】十二系列:

01.【文明之初】

02.【光荣希腊】

03.【伟大罗马】

04.【基督世界】

05.【战十字军】

06.【黎明曙光】

07.【文艺复兴】

08.【启蒙时期】

09.【寻找人类】

10.【两次大战】

11.【新的希望】

12.【时至今日】

【基督世界】节选

418年,阿拉里克的孙子狄奥多里克一世率领西哥特人,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定都图卢兹,随后,他们入侵了西班牙,将在那里的阿兰人、汪达尔人和苏维汇人一路驱逐。

后来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在欧洲混不下去了,便越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了北非,在迦太基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并于455年兵临罗马城下,进行了对罗马的第二次洗劫。

在西哥特王尤里克在位时期,颁布了法典,就此,西哥特王国迈入了文明,同时废除了与罗马帝国的同盟关系。

493年,迪奥多里克摆了一道鸿门宴,邀请奥多亚克前来拉家常。在席间,奥多亚克就被杀了。就此,意大利半岛只剩下了迪奥多里克,他收编了奥多亚克的部队,建立了东哥特王国,定都腊万纳。

同年,克洛维与勃艮第王国的公主结婚,并于此后皈依了基督天主教。

同一时期,匈奴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等不断侵犯拜占庭帝国边境,为了守护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于512年在君士坦丁堡西部修建了一条长约55公里的城墙,这道城墙也被称为“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城墙”。

525年,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就让罗马教皇约翰一世前往君士坦丁堡,去向查士丁一世谈判,希望他撤销对阿里乌教派的镇压。约翰一世铁骨铮铮,不愿意屈从东哥特人的淫威。狄奥多里克一世为此咬牙切齿,威胁约翰一世,说他要是不答应自己的请求,那么自己就将迫害天主教徒。

约翰一世迫于无奈,为了广大天主教徒的安全,只好去了。他也是第一位拜访君士坦丁堡的罗马教皇。君士坦丁堡对于这位教皇的到来很是欢迎,热情款待。在耶稣的复活节上,约翰一世在东罗马首都大堂举行了隆重的大礼弥撒。

但是对于约翰一世的请求,查士丁一世断然拒绝,明明白白地say no!

约翰一世若无其事的回到了意大利,一路上,他在想万一见到了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他就说:“我去了,我也照你说的做了,但是人家皇帝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当约翰一世于526年回到意大利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谅解与宽容,而是牢狱之灾。狄奥多里克一世怀疑他背叛了自己,于是将他抓了起来,囚禁在拉温那监狱。最终,约翰一世死于狱中。

面对东哥特大军的包围,贝利撒留向君士坦丁堡送去了援助请求。可能是查士丁尼高估了贝利撒留以及拜占庭的实力。这么多年下来,贝利撒留总是能以少胜多,为何偏偏在此时要求援军呢?在求援的背后,贝利撒留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难道是更多军队的指挥权?

查士丁尼虽这么想,但还是派去了几千士兵的援军,这对贝利撒留来讲,聊胜于无。

毋宁说,贝利撒留是一个军事天才,他仅仅带着几千名士兵就能横扫偌大的意大利半岛,这堪比当年的迦太基人汉尼拔。然而,正因为他太优秀了,他也必将孤独,不被人理解。

当贝利撒留再次向君士坦丁堡提出援助请求的时候,查士丁尼派出了7000名士兵,并让将军纳尔西斯同行。查士丁尼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怕贝利撒留反叛自己,根据罗马帝国的历史来看,他是极有可能自立为王,亦或是成为西罗马的皇帝,而后与东罗马分庭抗争。

就算他忠心,他不想背叛皇帝,但黄袍加身的事在罗马帝国的历史上还少吗?在中国,只有一个赵匡胤,在罗马,却有无数个赵匡胤。

567年,约翰三世当选为罗马教皇,他是一个可怜的教皇,在世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伟大的大帝查士丁尼一世去世,随后拜占庭仿佛将意大利遗忘了一样,就像许多被抛弃的女子一样幽怨:“曾经的每天嘘寒问暖,如今无人问津。”

很快,小三就出现了,568年,伦巴第人以帕维亚为首都,建立了伦巴第王国。

另外,拜占庭在东边与波斯的战争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让原本就陷入财政危机的帝国更加捉襟见肘。查士丁二世为此将老百姓手中的钱进一步搜刮,但是他并没有查士丁尼那样的魄力,他是一个仁慈、宅心仁厚的人,当百姓们围着他诉苦的时候,他又将这些搜刮上来的钱还给了百姓。

与波斯的战争中,拜占庭败多胜少,最后双方进行了和谈,查士丁二世没有办法,只好给波斯四万五千磅的黄金。

据说,这位皇帝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得了精神病,提早退休了。

大概在同一时期,一条坏消息传到了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已经被波斯所攻陷,圣十字架也被侵略者掠夺。在耶路撒冷,男人遭到了屠杀,女人和孩子被卖为了奴隶。耶稣的徒子徒孙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声泪俱下,仿佛自己成了耶路撒冷的孤儿,在寒风中哭泣。

总之,目前希拉克略的处境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是很糟糕。除了那个一直阴魂不散的波斯外,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开始由西北进攻君士坦丁堡,这让原本就千疮百孔的首都再一次危如累卵。希拉克略甚至想出了放弃君士坦丁堡,将都城迁到迦太基的想法,但是,在面对惊恐万分的人民请求他留下来的时候,他又明确表明了将维持现状。

目前来讲,帝国缺钱,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了进一步得到充足的财政支持,希拉克略将目光瞄向了教会,他开始向教会请助。

当希拉克略与牧首(天主教称教皇,东正教称牧首)见面的时候,将现状一一告知,牧首竟然第一时间就将教会的全部财产如数交出。这一举动着实让希拉克略吃了一惊,因为他先前就违反过宗教的戒律,最近他又娶了自己的外甥女玛蒂娜,这是一种乱伦的行为,是寡廉鲜耻的,无论在中西方,都会受到人们的诟病。然而牧首在这个时候想的不是如何去惩罚这位皇帝,而是考虑到帝国处于危机之中,必须得做出些什么了。

622年,希拉克略终于要动手了,他向波斯发动了突袭。他选择在伊苏斯登陆,对波斯发动一场奇袭,这次奇袭可谓是希拉克略版的背水一战,若是他失败了,那么整个帝国都将会在波斯的铁蹄下,瞬间瓦解。

也就在这个时候,阿拉伯帝国内部产生了分裂。哈希姆家族中部分亲阿里的人不满出生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他们在伊斯兰教建立了新的分支,也就是什叶派,而拥护奥斯曼的则是逊尼派。伊斯兰教也有很多小分支,但其中以什叶派和逊尼派人数最多。

逊尼派承认在穆罕默德去世之后的四大哈里发,他们认为这些人也都是合法的继承者,而什叶派的人却认为,只有穆罕穆德的亲属,也就是堂弟兼女婿阿里才有资格继承穆罕默德的政治遗产。这种矛盾很快就会爆发出来。

655年,拜占庭皇帝亲自指挥的帝国军队败给了阿拉伯的舰队。毋宁说,7世纪是属于阿拉伯人的,在东方,则是属于大唐的。

656年,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奥斯曼遇刺身亡,阿里在什叶派的拥戴下成为了新的哈里发,但是,支持倭马亚家族奥斯曼的逊尼派不干呀,于是,两边爆发了骆驼之战、隋芬之战和拿赫鲁宛之战。

阿拉伯陷入了内战,让拜占庭得到了意思喘息的机会。此后,拜占庭皇帝借着伊斯兰内部的纷争而转守为攻,并于658年击败了入侵的斯拉夫人,在东边与阿拉伯展开了战争,最终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与对手和谈。

大量的宗教人士涌入了君士坦丁堡,一时之间,拜占庭首都充斥着大量修士。同时,大家也都产生了困惑:难道上帝已经抛弃我们了吗?

在之前,拜占庭的领土也一直在变化,但都是一些世俗的领地,而如今,亚历山大、安条克和耶路撒冷,这些可是宗教上的重要城市,尤其是耶路撒冷,不仅是犹太教的中心,更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中心。因此,这一次,人们才真正产生了担忧,就好比,对于中国来讲,浙江丢了,没关系,再打下来就是,要是山东都丢了,无数仁人志士就会为此痛心疾首,因为山东是孔子的老家,而孔子,正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象征。

利奥三世冷眼相视,他站出来说道:“导致上帝抛弃我们的罪魁祸首就是帝国内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圣像!”

于是,拜占庭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圣像破坏运动”就此展开。725年,利奥三世登上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讲道坛,在继挤满民众的教堂中发表了激昂的演说,矛头直指圣像。他说:“穆斯林(伊斯兰教的信徒)因为禁止对任何神像加以膜拜,因为对画像和木雕的顶礼膜拜、乞求救赎会触怒上帝。”

早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诞生的时候,两边的先知都进行了严格的清规戒律,他们都禁止圣像崇拜,他们觉得,这会污染信仰的纯洁。在多神教的世界中,人与神之间是一种双边的契约关系,人可以对神进行崇拜和祭祀,相应的,人也可以在崇拜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愿望,比如希望自己升官发财,希望自己早日生孩子等,这在多神教的世界中,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希腊人就经常这么干。

747年,阿拉伯人迎来了改朝换代的时期,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联合什叶派反对倭马亚王朝,并于750年终结了倭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对倭马亚家族进行了屠杀,因为阿拔斯王朝的旗帜多为黑色,因为在古代中国被称为“黑衣大食”。

750年,唐朝大将高仙芝击败了依附吐蕃的车师国,并将国王抓了回去,送到了长安。随后,大唐的势力在西域得到了扩张,高仙芝也一时之间成了大唐的明星将领。

被大唐灭了的石国王子侥幸逃了出来,向刚刚建立的阿拔斯王朝求援,高仙芝在得知此消息后,准备先发制人,先进攻阿拔斯王朝。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于751年在怛(音同“达”)罗斯与阿拔斯王朝的军队狭路相逢。

高仙芝与阿拔斯对峙了五天,结果依附于大唐的葛逻禄部众突然倒戈,与阿拔斯军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

很多历史学家都将这场战役看得很重,因为阿拔斯在战胜大唐之后,从俘虏的工匠口中得知了造纸术,并将其传递到了西方。实际上,一些材料表明,造纸术在怛罗斯之战前就已经传播了出去,而且,没有阿拔斯王朝,西域的商人也会这么做。

大唐在遭此一败后,其实并未影响在西域的统治,大唐原本打算整顿军马,与阿拔斯再战,结果,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陷入了自己的内乱之中。

伤心欲绝的斯德望三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翻越了阿尔卑斯山,他也是第一位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罗马教皇。他来到了法兰克,一边哭一边向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诉说自己颠沛流离的遭遇。

丕平一边听一边安慰,最终,丕平或许也被感动了,也或许是想到了当年前教皇支持自己篡位的事情,于是说道:“兄弟,你咋这么惨呢?没事,以后大哥保护你!”

丕平答应帮教皇收复被伦巴第人攻占的领地,于是带着教皇一起围攻了伦巴第的首都帕维亚。伦巴第国王看着那个之前被自己揍得皮青脸肿的教皇回来后,乐得笑开了花:“臭小子,真是痴心妄想,还想让我当你保护人,想让我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领地归还给你?是你有病还是我有病?咋地?到我首都来作甚?还不死心?”

但是很快,伦巴第国王就笑不出声了,因为教皇的身边站着一个人,丕平被人们称为矮子,因为他长得矮,远一点看不清,直到走近才被伦巴第国王发现。

早在787年,就有英格兰的农民发现了三艘身份不明的船只,当时的地方长官比杜希德还以为这些人是远道而来的商人,于是靠了过去,可能只是为了询问。然而,还没等比杜希德开口,他和他的随从便被这一群陌生人给杀了。可怜的比杜希德,成为了有记载以来第一个死在维京人手中的欧洲人。

比杜希德被杀后,士兵匆匆感到了海岸边,才发现那帮陌生人早已经将尸体上的财物扒光,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793年的时候,维京人开始大举入侵,这才发生了之前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细洗劫事件”。此次事件震惊了当时的整个欧洲,一名神职人员写道:“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次袭击居然会从海上发起。”

一名修士也写道:“犹如凶猛的蜂群,北方的异教徒携着强大的海上力量扑向不列颠岛,随即又化作凶残的狼群,在岛上肆意地烧杀抢掠……”

795年,又有一座大教堂被洗劫,维京人将当地所有的修士、修女、农民和动物都拖到了海岸线边上,然后残忍地杀害,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戮似乎是在向人们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毋宁说,8世纪-11世纪是维京人的世纪,他们在欧洲,横冲直撞了近300年。可能至今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如今被称为文明、高福利的北欧国家的人们,大都是这些人的后裔。

朗纳尔在临死前,唱起了维京人的战歌,在他奄奄一息之时,他说道:“公猪哀嚎之时,猪崽就要来了。”

这意思就是说:我的儿子会来报仇的!

朗纳尔有一个被人们称为“无骨者”的儿子,叫伊瓦尔,日后成了不列颠的噩梦。

854年,朗纳尔的家族重新回到了丹麦,霍立科和大部分王室成员都被朗纳尔的侄子杀死了。

在霍立科和朗纳尔时代,维京人的劫掠目标主要是法兰克,他们的后代却开始讲目光放在了更远的西部。这并不是说法兰克强大起来了,而是曾经看似取之不尽的法兰克王国财富逐渐走向了枯竭。在维京人看来,先养着吧,等肥了再割。

其余的一些维京人也通过担任雇佣兵来大发横财,一个叫韦兰的古挪威人就以帮法兰克人抵挡其他维京人而赚得盆满钵满。

英格瓦被杀后,马尔竟然还派使者来向奥尔加求婚,其实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奥尔加故作沉思,对使者说考虑一天,使者掉以轻心,完全相信了奥尔加的话。说实在的,任何人也不会想到奥尔加接下来的行为。

第二天,使者来觐见奥尔加,奥尔加下令将使者抓了起来,活埋了。之后,奥尔加给马尔送去了消息,说:“我很愿意嫁给你,但是你得派一支强大的迎亲队伍来护送自己,否则显示不出我的尊贵。”

马尔在接到奥尔加的信后,哈哈大笑,说道:“嘿嘿嘿,就喜欢你这样的小娘们!”

等到一支庞大的队伍来到基辅后,奥尔加对他们进行了慰问,说他们长途跋涉,邀请他们去洗澡。结果,等这帮人进了浴室之后,奥尔加就命人将门锁死,一把火烧死了他们。

这里的火苗还没熄灭,奥加尔又给马尔送去了一封信,说要为前夫英格瓦举行传统的葬礼,一时心切的马尔依旧未发现什么不对劲,满口答应。

随后,奥尔加带着一大队人马来了,马尔亲自出城迎接,在看了一圈后诧异地问道:“咦?怎么都是你的人?我的迎亲队伍呢?”

奥尔加娇滴滴地说:“讨厌啦,人家只不过是想早点见到你,就快马加鞭赶了过来,其他的人还在后面呢,随后就到。”

991年,一群维京人在奥拉夫的带领下来到了英格兰,英军遭遇了惨败,几乎被屠杀。这让“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觉得自己的军队根本都是垃圾,在面对维京人的时候不堪一击,于是他决定用金钱买和平。

奥拉夫带走了近1万磅的白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此时的英格兰是多么的富有,这自然遭到了更多强盗的青睐。不久之后,奥拉夫卷土重来,与他一起来的是八字胡斯维恩。

奥拉夫和斯维恩抢劫了整个英格兰地区,占领了除了伦敦以外的大部分城镇。尽管埃塞尔雷德在保卫伦敦的战役中获得了胜利,但他还是给了两名维京人1.6万磅的白银让他们撤退。埃塞尔雷德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他俩能皈依基督教。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两名维京人互相看了一眼,笑嘻嘻地说道:“基督教啊,我们早就皈依啦!”

奥拉夫抱着沉重的财富,乐呵呵地离开了,准备实现“挪威王”的梦想,一旁的斯维恩斜眼看着他,心生警惕。

1016年,克努特与埃德蒙达成了协议,他俩平分英格兰,此外还规定,两位君主之间先挂的那一位要将自己的土地转让给另一位活着的君主,再由那位活着的君主的后裔统治整个英格兰。

一场比谁活得更久的比赛在公元后的第一个千禧年拉开了序幕,这场比赛看似公平,实际上,在之前的交战中,埃德蒙就已经受伤,因此,这可能是埃德蒙无条件地向克努特投降吧。与其说这是一场协议,不如说是用一种巧妙的手段保证了丹麦人对英格兰的统治地位。

没过多久,埃德蒙就去了,克努特于1017年加冕为统治英格兰的第一位维京国王,他还有一个特别响亮的称号——“北海大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克努特采取了一系列铁腕手段,处死了许多埃德蒙身边的人。

其中有一个戈德温的丹麦人,他原先是埃德蒙的人,后来在埃德蒙死后投奔了克努特,一开始,克努特对他极不信任,而且反问他:“我为什么要信任一个不久前还是劲敌的人?”

1066年9月25日,双方爆发了斯坦福桥战役,由于哈拉尔个子太高,在战场上太引人注目了,因此被英格兰的弓箭手射死了,英格兰惨胜。

但是,一场危机又迅速席卷了整个英格兰,因为诺曼底公爵威廉来了。

9月27日,威廉乘坐船只起航,原本威廉是打算在8月登陆,但遭遇了天气的阻碍,因此,威廉才晚了一个月出发。事后来看,这场延期帮了威廉的大忙,为什么这么说呢?若是威廉早点到,那么他就要与哈罗德二世的军队相遇,谁胜谁负还不好说呢,就算胜了,他也要遇到之后挪威国王哈拉尔的进攻。

在哈罗德二世解决了哈拉尔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往黑斯廷斯,迎战威廉的军队。10月14日,双方爆发了黑斯廷斯战役,英格兰的军队大都是弓箭手,步兵,而威廉的军队其中包含了很多骑兵,因此,在这一场战役中,哈罗德二世战死。

就这样,英国进入了诺曼底征服时期。此前,英格兰也经常遭到外族的入侵与征服,先有罗马人,后有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日耳曼人、维京人等,但诺曼人是最后一个征服英格兰的民族。此后,英国的王朝虽然也换了好几个,但每一个王朝都与前一任王朝有着血缘上的关系,因此,如今的伊丽莎白女王身上,也留着“征服者”威廉的血。

【基督世界】目录

目前还未整理出来

约30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