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端午意,丝丝粽子情
飞絮悄然隐没在浓浓的绿荫中,绿色开始浓重起来。最早的那些花在几场漓漓落落的小雨里散尽,下一场花事不久便会缤纷而来。
一些果实,隐约在枝头,摇曳着芬芳的五月。记忆里那个五月的节日,此时姗姗而来。
那时的我,总期望着天天过大年,日日迎小节。吃好的、穿新的、玩奇的,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几天,成了我希冀的天堂,放飞的天空。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端午节算不上什么大的节日。但中国人守时令、重节气、讲传统的规矩,在民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了下来。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其实,真正地让我知晓端午节,还是通过家父家母过节之前那番忙碌。包粽子煮粽子那一定是少不了的大事,另一件从记忆里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的事是在自家门口的上角挂一束用红布条捆好的艾蒿,这一习俗潜移默化地印在了我的心中,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效仿这一传统的习俗,每逢端午节到来,也在家门的上端挂一小捆艾蒿。当时我并不知道它的用意所在,成年后我慢慢地懂得这一习俗曾让多少代人把美好的企盼寄予在这捆小小的艾蒿上。
为此,从我懂事的那天起,端午节就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节日。我清楚的记得,粽子是个奇怪的三角型食物。用一种特殊的叶子,包上一种特殊的米,做成一种特殊的食品。那时,我不知道这粽子是如何加工出来的,更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样神话般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当我用心地回忆第一次看见母亲包粽子的全过程时,更激起我对母亲的敬仰和思念。当我闻着那扑鼻而来的清香味时,看着那墨绿色的粽子,吃着那口感极好的糯米粽子,母亲那忙前忙后的情景至今在我脑海里时影时现,难以抹去……。
其次就是街道上卖五彩线的更热闹,妈妈们和孩子们挤在那里,挑挑选选,爱不释手。漂亮的五彩线吸引我们这些小姑娘买几根戴上,瞧,心里那个高兴啊,“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据说,在下大雨的时候将手臂上的五彩线摘下,扔到雨水里将它冲走,就把各种疾病和灾难一起冲走了,我们就能长命百岁。
端午节,年年都会来,但我却再也不会回到童年去了。 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对端午的好多事情越来越淡漠了,除了保存对古人的一种敬佩和怀念外,心中多会挂牵会妈妈那双为风湿所累不再灵巧的手,每每这个时候心里总会漾起一阵阵地酸楚,也总是会徒添一些莫明的烦恼,所以端午节会让自己多一分的厚重和歉疚感。
万水千山粽是情,在国人的印象里,端午节多是寄托一种怀念。风俗如狂重此时的民风也让端午节成为富有诗意的日子,成为一个绚丽多彩的节日。
无论季节远近,芬芳的节日依然还会如期而至,我们守在与这个五月相约的路口,用目光里的余热,温暖掌心的记忆。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静静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温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