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院子叫一碗热汤的距离
如何处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保持合适的关系?
一种说法是,父母与子女的最佳距离比喻为“一碗热汤的距离”。父母和儿女的住所之间不可太远或太近,父母或子女煲好的汤,送给对方时,汤还是热的,这样的距离就是最佳距离。
当越来越多的80后、90当上父母,如何处理父辈与子辈的关系,创造合适的关系与把握距离,从来都是每一代父母,或者说生而为人的问题。
住什么样的房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在广东梅州,客家人聚集区,流行一种院子,宽松而自由的院落式,与中原区域紧凑而互动紧密的院子明显不同,被誉为“一碗热汤距离”的现实版。
{ 纵横四海又凝聚力超凡的客家人 }
先来说说客家人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与畲峒民族融合,最迟在宋明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
迁徙至南方时,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不得不说,客家人是一个超级喜好迁徙的族系。从中原到南方到世界,骨子里的流浪气息足以和射手座媲美!另一面,他们的凝聚力与开创性一样闻名于世。其智慧、精明、勤奋、凝聚力让其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应该是辗转迁徙反而更强化个人认同,客家人,尤其讲中国传统,礼节、伦理、学问、教育。客家人的居所,同样是各种有文化的代名词。土楼、围屋、祠堂、门楼无不述说着历史与家族的传承。
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 客家人需要怎样的院子? }
What kind of yard is needed?
广东梅州,清代初年客家人的中心,正是从梅州开始,客家人开始向南方各省及东南亚、全世界迁徙。梅州,则一直作为“世界客都”存在。
如今,正如客家人走过五湖四海、遍布全球,在2000公顷的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中,除客家文化景点外,客家人的后花园正在形成,美式、欧式、中式等建筑林立。
今天的主角正出自这里。被称为梅州客天下东城·桃花源的40栋中式住宅院子,一种客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全新融合。习惯晴耕雨读、书香教育的现代客家人建中式院子,长什么样?
壹
一碗热汤的距离
对于走遍世界的客家人来说,
强烈的家族观念、家庭向心力,
需要一个较大的院子,
大的完整空间以供几代人的居住。
同时,
年轻一代客家人注重私密性,
在梅州客天下东城桃花源,
一种可分可合的院落空间应运而生。
40余栋院子,40余种户型,
户型面积200-1500平方米,
是客家人对几代同堂居住的不同理解
在这样的院子中,父母与子女同住,
正是一碗热汤的距离
贰
当苏州园林遇上岭南园林
当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遇上岭南园林,“空、灵、静”的意境,三街四巷、前庭后院的经典布局,建筑、山水相间的“院落空间”——庭院、庭园、天井遇上岭南的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在梅州客天下东城桃花源中,江南的小桥流水、叠石、造园与岭南树种、小品搭配,重现与建筑一起构筑了全新的岭南式桃花源。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叁
走过年少的记忆
有一种回忆叫年少时走过的街道、住过的院子。
走遍世界的客家人,
对岭南、客家的记忆最为深刻。
院子是中国人的情结,
而岭南的客家人,
看到客天下梅州东城桃花源,
客家元素融入屋脊、门窗、花格窗,
正是骨子里的客家记忆,
年少时的模样。
肆
造梦与造院
对足迹遍布世界的客家人来说,常年漂泊在外,见多识广。在客天下北高南低的地形中,在南低的区域建有山有水的客家中式院子,是客家人的“梦田”,家乡田园。与其说造院,不如说造梦。
建筑空间:可赠送空间:院落空间达1:1:1,让家族人口众多的客家人,生活有不同可能性。
{ 结语 }
客天下的院子生活
所谓的故乡是曾经漂泊的最后一站
所有的远方,心里的坐标都是家乡
漂泊的客家人,
比谁都懂得凝聚,
也懂得自己的客家人之本。
走遍五湖四海后,
有一座中式院子,
坐着摇摇椅,
端一碗热汤,
与家人观一轮弯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