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不是一次写完的,而是有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或者说不同的探险家,长久累积而成的集体成果。

现在的山海经共有十八篇,三万多字。这三万多字,听起来不多,但你读了试试·跟说明书似的。

《无臧山经》的材料,很多人认为可远溯到商代以前,但《山海经》的成书一一注意,前面是材料,这里讲的是成书一一时间大约是从战国晚期到汉代之间,到西汉才由刘向、刘歆父子校勘合编成18篇。然后我们今天最常见的版本,是晋朝郭璞作注的《山海经》。注意,作注,这个工作非常重要。这其实就比古代的science、nature,研究论文,能保留很多当时人们的研究认识,以及当时人们掌握的材料

我们刚刚说到山海经18篇,具体来说,其中五藏山经5篇(15000字)、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内容上,包括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文化习俗,飞禽走兽,部族图腾。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工物产等信息。《山海经》中对于动物的记载,有277种。

《山海经》确实是讲山的,同时也记载了许多古代中国神话,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

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然后《山海经》里讲国家的,有朝鲜,有肃慎国,而且似乎还蛮靠谱,都在北边。讲的山里呢,有会稽山、华山、天山、黄山(只不过这里的黄山没有草木,只有竹子,还产鹦鹉)。然后明确讲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

这里的国,当然不需要理解成今天的国家,可以理解成一定居点。那么,接下来还有很多国家,就开始匪夷所思了,比如居民脖子上都长肉瘤的国,身材高大但肚子里没肠子的无肠国,走路要用手托着自己两个大耳朵的聂耳国,人脸中间长着一只眼睛的一目国,人都是一只手一只脚,膝盖反曲的柔利国……口味轻一点的,有国家的国民小腿都是红色的。

山海经的世界,听起来像一个早期人类基因工程的实验室。《海外东经》里讲了一个雨师妾国,「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里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然后到了当代,一九八几年,在辽宁朝阳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然后在1号冢中心大墓里发现一具人骨,两手各握一只玉做的位置倒是没看见玉蛇,是两个玉璧。中间陪葬的玉器,叫勾云纹器,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模似天上云气的,雨师。

所以说山海经靠谱又不靠谱,不当真但又当真。反正在1983年之前,我们是没法去理解两手各操一龟的。但是发掘出的五千多年前的墓葬又有。这是不是说明,山海经里部分素材,可能能上溯到5000多年呢?

这只是一个对应的猜测,我只是想表达,山海经不简单,我们能肯定的是,它绝对不是凭空想象的产物,但这里有多少是实地跋涉的远方,有多少是到了目的地后听当地人描述的更远方,那么谁也不敢随便下结论。山海经就是怎样让人着迷,又让人烦恼。

对这本奇书,有很多解读方式。有的是往小了解读,有的是往大了解读,还有与佛教的南瞻部洲、东胜神洲对应起来的,这个我在这里就不价了。

还有一个解读,是把山海经与美洲对应起来。这个听起来更荒诞是不是?但是这个不是现代人搞的都市传说,是相关专著的。《淡淡的墨痕Pa|eink》,首次出版于1953年。1993年的时候它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叫《几近褪色的记录》,副标题是《关于中国人到达美洲探险的两份古代文献》。是那两份呢?一个是南朝梁时期的《梁四公记》,那个文献里提到了慧深和尚游历扶桑国。还有一个就是《山海经》。

这本书是美国一个女律师亨利艾特·默茨写的,但她做了一件事情,像古代旅行者一样,背起行囊上路,用脚去丈量山脉,勘察风土人情。结果发现,按山海经走的路,在美洲大陆大部分都能对上。然后里面记载的很多传说(比如射日)、形象,与美洲的一些印第安部落对得上。

然后她认为,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到北美探险了,然后慧深和尚一一这个是1500年前的,他去的扶桑是墨西哥,不是日本。

把古代中国人和美洲联系起来,这个说法的提出者和流行范围其实不是中国人,上世纪的《人民日报》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1761年欧洲就有学者德吉尼斯,著作《中国人的美洲海岸航行及亚洲远东地区民族的研究》,前些年英国海军退役军官,潜艇艇长加文·孟席斯也写了本书《1421:中国发现美洲》。

当然今天我们知道,支持这种说法的一些关键文物证据,现在是不太站得住的一一加文·孟席斯的重要论据是地图,但忽视了版本年代,在美洲发现的「中国石碇」后来分析下来并不是「这种石料只有亚洲沿海才有」,另一个秘鲁女神铜像,不是4000年前或1500年前,而是500年前或400年前一一明代中后期的中国人,已经与美洲联系起来了,从菲律宾、印尼到美洲,都有大量华人,但这个是基于欧洲大航海发现拓展的,而不是基于此前提到的波利尼西亚人航线。

好:现在我们往前回溯一下。回溯到开篇提到的郭璞。古山海经有图,郭璞就写了《山海经图赞》,把他所见到的山海经图称作「畏兽画」。陶渊明所作诗文有「流观山海图」的诗句。

山海经古图已亡佚不存,六朝张僧繇绘图制、宋代舒雅重绘的十卷本二百四十二幅《山海经图》也没有流传下来。

现今能见到的最早山海经图本,来之于明朝,但这个跟再1000年前的画,基本不太可能是一回事,总之,明朝人对山海经的了解,已经并不比我们多了。

因为山海经是有图字,甚至可能是先有图再有文字,而且跟大禹治水有关,所以很多人将山海经和九鼎联系起来。传说中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然后命令各州牧贡献青铜铸九鼎。这九鼎是九个鼎还是一个鼎,目前还是有争议的,我们这里不讨论。

根据《左传》的记载,九鼎上面镌刻有九州名山大川和奇物。然后有很多人认为,九鼎上面刻的就是山海图。

九鼎的地位我不多赘述是九州共主的象征,根据史料记载,战国晚期,九鼎被兵临城下的秦国从周王室那里搬走,但是在回去的路上掉进了泗水。然后就打捞不到了,就这么遗失了。

至于九鼎上的图,实际意义可能有,可能没有,毕竟也没听说夏商周打仗和征税要依赖山海图当实用资料的。

但这里我想提醒一下的是,如果山海经是根据观察图像信息来写的,那么一定会出现很多偏差,因为它其实是二手信息。

这种偏差是可以理解的。山海经到远方跋涉的探险者一一无论他是大禹也好,早期文字不足以描述跋涉非常复杂的事物,这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推理。比如狗头人身,可能戴着狗皮帽子的人的图像,但是到了后面看图写字时,就变成了狗头人身了。而如果根据这些文字再去画图,那就是三手信息了,偏差多大都可以理解了。所以这也是为何我对明代甚至近代《山海图》并不多热衷的原因。

人尚且如此,何况动物,《山海经》记载了一种叫旋龟的生物,原文描述:「其状如龟鸸首虺尾」。直译就是整体像只龟,但是长着鸟的头和蛇的尾巴,听起来奇异,但实际上就是平胸龟,或者叫鹰嘴龟。今天的东南亚分布着大量这种龟。

很多时候 不是描述离奇,而是大众的生物知识储备不足。比如记得上中学时,语文课本里有《荀子·劝学篇》:「蟹六跪而二螯」,八条腿嘛。

然而,蟹不可以有六条退吗?附上我在超市拍的照片。

海蟹不是蟹吗?

战国时期商业多发达啊,什么海产没见过?

传说中的山海经是跟大禹治水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就绕不过大洪水。按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果,大禹的儿子启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那么洪水就是距今4000多年前。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大洪水的证据。

这就很尴尬,一场被认为直接促成中国形成国家文明的大洪水,没有证据?是的,长期以来,没有证据。但是,学科是在不断发展的,考古学在不断发展。大洪水的研究在2016年有突破。这一年8月5好,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聘用的 学者吴庆龙,

现在中科院南京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out-bUrstf|oodat|qzOBCEsUpportshⅰstorⅰcⅰty0fChⅰna」sGreatF|00dandtheXⅰadynasty(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文章从在青海省积石峡、喇家遗址等地发现的溃决洪水沉积物入手,确定约在公元前1920年,一场大地震造成喇家遗址毁灭,并引发上游山体滑坡,堵寒黄河形成堰塞湖,6至9个月后湖坝溃决,迅速向下释放了大约110亿到160亿立方米洪水,并影响到2000公里以外的黄河下游。

该研究团队认为这与《史记》中大禹治水的说法相印证,而夏朝是以大禹治水成功为基础建立的,由此通过测算洪水留下沉积物的年代可以反证夏朝始年,团队最终得结论,夏代始于约公元前1900年,但这比现在普遍认为的夏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或2200年)晚了170到300年。

文章首先引发国外媒体关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BBC等都做了详细报道,一些外国学者评价为「发现了迄今为止地球上所知的最大的最大洪水」。在过内,「大禹治水传说首次找到科学证据」的消息也广为传播不过,学术圈特别是考古界对论文的部分结论质疑颇多,不少学者认为洪水与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关联过于牵强,论文数据与二里头文化始年和夏商周断代工程夏代测年的差异很大,由这场洪水推导不所谓的关于大禹和夏的结论。

学术上有讨论,其实很正常。有洪水这个证据是充分的,只是是否要与夏王朝联系起来而已。而既然有洪水,那么《山海经》描述的,可能是一个洪水淹没和渐退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我们今天的世界,当然是同一个世界,但又肯定有很多的不同。有许多山没有树木,或者淹没在水里,像一座座岛,而山海经里把所有高于水面的都称作山,因为《山海经》原文里就没有「岛」这个字。至于山海经里的鸟兽物产和吃了之后的功效,这是基于亚医的理解。今天中医不也说蝙蝠粪便能明目么?

大意是山海经开始非常早,在那个年代,它只能是地理书,而不可能是消遣用的志怪小说。山海经分为五藏山经、海经、荒经三部分,是夏商周三个不同民族保留的地理图,但是来源都是大禹治水后给虞舜的调查报告的地理图,加自己的添油加醋。

山经说的是民俗,海经荒经说的直接就是图。夏商周等民族的祖先,都参与了这次调查,是传承口头解读内容的传经人之一,所以各自藏了一份复制品。这也就是为啥山海经没有记录商周时期地理情况的原因。

因此,山海经它讲述的到底是什么时期的事情,已经很难考证。可能3000年,可能4000年,可能8000年,也可能是从8000年前持续到3000年前。

而我们在意的,是华夏先民的那种探险精神。这个才是最应该传承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