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老师谈“严厉”:对孩子要存一颗好心,但不给一个好脸!

在网上看到一位家长的提问:“小孩刚上小学,回来说老师太凶了,太严厉了,不想去学校。我该不该找老师谈一谈,安抚下她的情绪?”

由于曾有过类似经验,不吐不快,于是撰文:《小学一年级新生遭遇疾言厉色的老师,恐惧上学,该找老师谈谈吗? 》,没想到“炸”出一众小学老师,纷纷在评论区诉说“冷脸”的无奈。

我首先声明立场:我并不反对老师实行严厉教育。

尤其在亲自辅导孩子功课的那些鸡飞狗跳的日子里,在作为家委参与协助班级的一些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更加能体会老师们的不容易。

毕竟咱只面对一只神兽,还是亲生的,都常常难以控制洪荒之力,将心比心,所以我会先反思自身的不足,修正自己的孩子,并积极配合老师的管理。同时我会注意方式方法。

看看老师们的留言,了解“背后的故事”

有位老师提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

一年级是“立规矩”的最佳时期,虽然打压了个性,但如果整个班级统一起来了,将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规矩立好了,二年级就顺畅了,可以适当宽松、温柔、微笑;

一年级规矩没立好,二年级整体一窝蜂,嗓子喊劈叉了也不管用;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老油条”,他们逐渐摸清了老师的脾气,心里开始暗戳戳地算计着如何应对;

四年级开始,孩子逐渐形成自觉自律,想学的孩子自然会跟紧老师的步伐,不想学的则分成两种情形,一种是在一年级形成一定规矩的孩子,哪怕学不进去,一般也不太会影响课堂纪律;另一种则是早期没被“驯化”好,随着年龄增大,更加自我、叛逆,完全对老师的教导不管不顾,甚至有些可能还恶作剧欺负温柔的老师。

这就是为什么一年级老师总摆一张臭脸的原因了。

作为一个陪伴孩子走过小学五年历程,进入第六个年头的母亲,我对这位老师的分析深以为然!

精选老师评论留言

这位老师坦言,孩子和孩子是有区别的,有的孩子能自我驱动的能力,有的孩子随大流,还有的孩子整天神游。虽然老师们在办公室也会讨论不同孩子的特性应如何引导,但大方向上仍然只能按照集体的方式去管理。

其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间的不同真正源于家长的差距。

有的家长温和智慧,善于因势利导,能引导孩子逐渐找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乃至指引孩子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而有些家长比较激进,不注重教育的过程却一味追求结果,孩子成绩不理想,亲子关系疏离,甚至甩锅给学校和老师;

还有的家长放养不管,却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不好?

这位老师,从刚开始带班到资深,她的经历和感悟与上面这位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

有时候不在其位,真的很难理解对方的难处,与这位老师描述相近的画面感,我在评论区中看到不少

老师:我太难了!

有位老师说,孩子回家后向家长表示老师很温柔,家长遂来电要求老师“严格对待”;

另一位老师则说,对孩子一视同仁,规范要求,又有家长发信息来,表示幼升小阶段,希望能给孩子一点时间慢慢适应。

确实,处于幼升小阶段的家长们往往更容易焦虑,有些孩子顽劣不受控制,家长巴不得送进小学请老师严加管教后,得到一个温良恭顺的孩子;有些孩子天性胆小内向,家长又担心他难以适应新环境,生怕经受不住打击,心理阴影……

家长难当!老师更不易!

有位从教几十年,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受到班级家长的好评、孩子们喜爱的资深班主任告诉我们:

一年级刚开学的第一个月,是小学阶段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老师的严厉是为了孩子各种好习惯的养成。

开学第一周基本不上新课,练坐姿,站姿,学习小学生守则。

小学不同于幼儿园,幼儿园以保育为主,大多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态度很好,每天笑脸相迎。而小学以教育为主,每天有教学任务,而且人数多,如果老师不严厉点,不给孩子们订规矩,就很难带好班。

所以希望各位理解严厉的老师,当9月份一过,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了,老师的态度就会好很多,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为了管好自己的班,虽然她们表面凶巴巴,但内心是很爱孩子的。

当了几十年班主任,我一直是“给个好心,不给个好脸”。

“对孩子存一颗好心,但不给一个好脸”,这大概也是很多小学老师在多年实践上摸索出来的经验,也是无奈之举吧!

我们的父亲那一辈,很多人的教育理念貌似也是“不给一个好脸”,小时候敬他、畏他、甚至怨他,慢慢长大后,却能从一些细节中体会一种无言的爱。

我们的童年记忆中,应该也有几位印象深刻的老师吧?小时候又敬又怕,长大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老师当年的要求委实是对自己未来的成长助益良多!

但,严厉≠粗暴≠忽视孩子的自尊心

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一年级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将迟到的孩子请到讲台上拍照”示众“,并发家长群。类似事件并不鲜见,有因为未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被拍照的,有忘带卷子被拍照的……

即时通讯发达的今天,老师拍一张照片到到班级群,简短几句话“交待”,请以上孩子家长各自“认领”,回家好好教育哦!这样便可以省去很多一对一的沟通。

方便是方便了!却也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再说说那次“拍照事件”背后的故事——

有一天我送儿子去上学,看到一个女孩在校门口与父亲拉扯着,哭闹着要回家。我认出她是儿子同班同学(她是那天因迟到被拍照的孩子之一),因而上前了解情况帮忙劝慰。

原来,自从拍照事件后,女孩日日担心迟到,夜里睡不好,每天早早就起床了,但是特别神经质,吃早餐的心情都没有,慌慌张张,每天都一定要赶在开校门前抵达才安心。

那日,因为到达学校时,校门已开,个别早到的孩子稀稀拉拉往里走,她觉得已经迟到了,死活都不肯进学校。无论如何宽慰,她都无法平静下来,怎么也不肯走进那个大门。

最终,孩子爸爸打电话给班主任,跟她说明情况,麻烦她来接一下孩子,我看到孩子哭着被老师硬拽进去的情景,心里一阵酸楚。

评论区里有人问我:如果你的孩子在被拍照的孩子之列,你会怎么处理?

我依然会坚持那个原则:站在孩子身边,而不是站在他的对面!

我会告诉孩子,偶然一次犯错没什么大不了,我并不介意更不会责怪他。

更重要的,我会告诉他,老师只是为了方便告诉家长哪些孩子迟到了,所以选择用拍照的方式,虽然我不认同这种做法,但我们要相信老师并无恶意,孩子也不必觉得丢脸。

同时,我会告诉孩子身处集体,就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这是对集体、对老师,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我一定会和你一起遵守班级的规定,早睡早起,做好早餐,你也要配合我,行动迅速,不要拖拉磨蹭,咱们互相不要拖对方的后腿哦!

同理,万一遇到粗暴教育的老师,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坚定的守护者,我想咱们应该两条腿走路:

1、消除孩子的焦虑,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需要让孩子客观地认识到集体的处事原则,纠正自己的不足;

2、从成年人的角度,客观判断,相信大多数老师初心都是好的,用真诚的态度与之沟通,并表示全力配合的决心。

最近,一位初三男生因在教室打扑克被请家长,而后引发的悲剧令人唏嘘。

我想说,任何时候,都请和孩子站在一起,和他一起解决问题,不要一言不合,二话不问,一个巴掌掴下去。这样粗暴的行动是向老师表达了自己支持老师教育的立场,却也打掉了孩子的自尊,把他推向对立面。

往往悲剧就在那一念之间,追悔莫及。

写在最后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区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父母的功课,则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中,我们教孩子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卑不亢;引导他树立目标、培养习惯;通过亲子沟通和互动,让孩子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集体、社会共处的能力;可家长永远不能替代老师的角色,就好像我们永远不能指望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一劳永逸是一个道理。

放下成见,彼此理解,紧密配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感谢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