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只是正念入门,认知模式升级才是正念高阶

马丁·塞利格曼

从潜念到正念

发电子邮件给塞利格曼教授,请教“人们是否混淆了冥想与正念”,没料到他真的回复了,尽管非常简短(“very sensible”),还是倍感鼓舞。

我们来梳理下有关的概念。正念(mindfulness)讲的是“意识满格(fulness)”的状态,与其对立的是潜念(mindlessness),是“意识不足、心不在焉(lessness)”的状态,从潜念状态转变到正念状态,冥想(meditation)是最佳途径。冥想是一种训练意识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从“自动驾驶模式”中退出,进入“人工操作模式”。

举例说明。人活着不能不呼吸,但我们感受过自己的呼吸吗?当我们掌握一项操作技能,骑车或开车,阅读或写字,我们还会注意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吗?我们没有去关注这些事,它们却默默地自动运行、熟练操作,这就是“自动驾驶模式”,也就是潜念状态。冥想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关注自己的呼吸,这种练习能够让我们从无意注意状态进入有意注意状态,在此基础上再去做其他练习,等于对我们的意识(有意注意)进行锻炼,能显著增强我们对意识的“人工操作”能力。有意地注意那些往常被忽略的事物,这种状态被称为正念。

在潜念状态,我们不去观察也不去思考,依靠本能和习惯就能完成很多事情。一般情况下这是省力又便捷的做法,但这种状态存在两种潜在危害,一是容易让人被外界信息操纵,二是容易陷入自设陷阱无法自拔。被外界信息操纵是难免的,因为所有商家都在千方百计地说服我们,与他们对抗就是与我们自身的本能和习惯对抗,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不在大事上犯错;陷入自设陷阱则是非常可怕的,比如抑郁的想法引发抑郁的情绪,抑郁的情绪带来抑郁的行为,抑郁的行为引发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导致情绪低落,情绪低落则思想消极,反应迟钝,一旦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很难摆脱,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当我们进行冥想练习时,我们等于给“自动驾驶模式”添加了一个观察者。冥想的任务主要是观察或者说觉察我们自身的一些状态。不同的冥想练习就是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或觉察我们自身的状态。转换视角,全新的观察,独特的体验,这是正念状态的特征,因此,进行冥想练习能很自然地进入正念状态。但这也导致人们常常将冥想与正念混淆。在初级阶段是不必进行细分的,但及早区分有益无害。

练好呼吸冥想

呼吸正念冥想法是最基础的正念冥想方法。其他任何正念冥想都以呼吸正念冥想开头。对于练习者来说,只要熟练掌握这一种冥想方法就足够了。我们在第一节已经讲过这个问题,这里有必要再说几句。

第一,我们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与我们的呼吸密切相关,所以,调节呼吸就能调节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实。跑步过后,注意下你的呼吸频率,你的呼吸节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为的是尽快满足人体的供氧需求。情绪紧张时,呼吸也会变得急促。反过来呢,如果呼吸缓慢深重,我们的情绪就会变得平稳,我们的身体就会放松而充满活力。

第二,进行冥想时不需要有意地控制呼吸节奏和力度,但我们的关注肯定会对呼吸的节奏和力度产生影响,顺其自然就好。我们未曾关注时,呼吸的节奏和力度是由情绪和身体的需求决定的,当我们进行关注时,呼吸会变得平稳,有力。为什么呢?因为有意注意的反应速度要比无意注意的反应速度慢。所以,一旦关注呼吸,我们的身心状况就能得到自发的调节。

第三,在呼吸冥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他正念冥想与宗教无关,其核心要素是觉察之前未曾注意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我们需要警惕那些在正念冥想中添加“玄幻”概念的做法。另一方面,不加了解就否定正念冥想的积极作用是不足取的。正念冥想不神秘也不复杂,神秘而复杂的是我们的头脑。但是,我们的头脑是可以被研究的,本质上讲,虽然复杂并不神秘。

总而言之,练好呼吸正念冥想这项基本功是值得再三强调的事情。多少理论都不如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一下就什么都明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