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蘇富比将于11月3日呈献中国艺术珍品拍卖,领衔此次拍卖为英国Ezekiel收藏,包含各式御瓷、玉器及文房清玩,由Marcus Ezekiel(1854-1927年)及其子Victor Ezekiel(1905-1976年)云集而成。二人均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伦敦中国艺术收藏发展早期的领军人物,也是著名伦敦东方陶瓷学会重要成员。
Marcus David Ezekiel,1854 年出生于孟买,David Hay Ezekiel 之子,1875 年已经身在上海,任职 E.D.Sassoon & Co.,1887 年与该公司签订为期四年的合约,后来成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董事,在那里代表 E.D. Sassoon & Co.。而后者的创办人 E.D.Sassoon,正是著名中国瓷器收藏家大维德爵士的外祖(大维德爵士的全名是 Percival Victor David Ezekiel David)。Marcus David Ezekiel (1854-1927年)Marcus Ezekiel在1900 年便已离开中国,定居于英国苏塞克斯海滨小镇霍夫,在蒂斯伯里路 47 号购买了一座房子,是一所半独立式大宅,相信是当时较新兴建的建筑,采用该镇特有的黄砖建成。19世纪末。他与路易・贝伦斯的女儿成婚,她是犹太教堂和教堂音乐作曲家查尔斯・肯辛顿・所罗门的孙女。他们的儿子Victor Oscar David Ezekiel出生于 1905 年,而MarcusEzekiel余生均住在蒂斯伯里路的大宅。Ezekiel 集成的中国艺术收藏以瓷器为主,但亦包括琉璃器和鼻烟壶。他于1927年离世,藏品由妻子继承,供其退休后颐养天年。1930年 3 月,她以略高于5,000 英镑的总成交额经佳士得拍卖 225 件藏品,其中大部分为清代作例。1946 年 5 月,她再经蘇富比释出 271件藏品,其中包括一组优秀的宋代瓷器,总成交额为4,750.10 英镑。这场拍卖比 1930 年 3 月于佳士得举行的一场更有意思,她可能是受蘇富比专家吉姆・基德尔的名声吸引而转往蘇富比。拍卖包括一组出众的宋代瓷器,多件明清两朝的青花瓷,以及大批单色釉瓷,后者多为清代作例。外界对于 Ezekiel收藏的认知不乏混淆之处。Stacey Pierson著作《Collectors, Collections and Museums: The Field of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伯尔尼 2007 年)表示 Ezekiel身后藏品赠予 Hove Museum(第 107 页,参考《泰晤士报》,1927 年5 月24 日),虽然 Ezekiel在 Hove Museum的成立初年给予不少支持,但捐赠的藏品则只有一组具代表性的中国瓷器。我曾相信, Marcus Ezekiel 主要是在中国集成收藏。几年前我和一位认识 John Ayers的友人一起拜访先生,当时我提到自己正为 Ezekiel的收藏进行研究及整理工作,Ayers闻言便说,这个收藏据知乃是在香港集成的。可是,综观拍卖会上出售的藏品,尤其是 1946 年蘇富比拍卖的作例,便可得知藏品显然是购于欧洲而非亚洲二十世纪早期,是藏家经过细心思量而集成的。到了后来,一些出人意料的发现,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观点正确无误。2015年,东方陶瓷学会筹备中国瓷器大型展览《龙隐》(2016年,展于蘇富比),展品由协会会员借出。时任协会主席康蕊君建议我和她一起与 David Ezekiel会面,为展览挑选展品,并得到 David Ezekiel和夫人卡罗琳的热诚款待。而我研究 Ezekiel收藏起源的工作,亦于当时开始。Ezekiel家族保留着一本笔记簿(其实是一本学生练习簿),后来发现是 Marcus Ezekiel的收藏笔记。我知道收藏当中包括一件著名的五彩六角瓶,隆庆年器,并带年款,文献记载甚详,现藏于三藩市亚洲美术博物馆 Avery Brundage收藏。笔记簿首页清楚记录,这件购于1922年的瓷器是「1 Large F.V. vase Lungching Yamanaka」,表明他在1922 年 5 月 24 日以35英镑自国际艺术商山中商会的伦敦分行购入此瓶,分行当时位于新邦德街 127 号。当时,我已经完成了关于 Marcus Ezekiel 在1916 年至 1925 年间从 Bluett 购入藏品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这本笔记簿内所书条目交叉核对,以证其准确度,结果令人满意。我认为笔记内的描述相当准确,记载了 Ezekiel集成收藏的发展过程。根据之后出售及继续由家族收藏的纪录,笔记所录的藏品规模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非常接近。根据笔记簿上纪录,藏品总数为 697 件,拍卖出售总数 496,1921 年通过 Bluett 售出12件,赠送给博物馆13件,家族收藏约 70 件,合共约 590 件。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收藏。David Ezekiel 回忆祖母所述,蒂斯伯里路的家族大宅当中,共有十个陈列柜中是用来展示这些藏品的,而照片显示,许多较尺寸较大的藏品都陈列于开放式的展示架上。Marcus Ezekiel的住所距离伦敦的中国艺术收藏家不算太近,乘火车需要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不知道是什么启发了他,而他的影响力又是如何。他的一位邻居是 Annesley Tyndal Warre船长(1861-1937 年),1937年 7 月的《苏塞克斯每日新闻》讣闻中描述沃雷为「本国的著名中国瓷器收藏家,两年前有幸成为Burlington House 中国艺术展览的重要个人贡献者,共 32 件藏品获选参展」。Warre 住在梳士巴利路 13 号,距离蒂士伯利路四条街,离世时藏品已达 300至400 件。我很难相信他们彼此并不相识,而且,他们肯定到访过相同的伦敦艺术商。2011 年 5月 10 日,佳士得拍卖 Warre的中国艺术藏品,其中四件拍品的购买细节来自Warre家族保存的收藏纪录。当中一件是带康熙年款的黄釉带耳小杯,1914 年 3月 11 日购自山中商会。Ezekiel于1914 年3月6 日、18日及 27 日从山中商会购买,包括于3月6日购买一件康熙黄釉小杯(或编号6)。Marcus Ezekiel 对中国琉璃器特别感兴趣,收藏约 20 件,全部购于 1908 年至1924 年间。在这方面,他可能也曾经从 Warre身上获得灵感,后者拥有至少 39 件中国琉璃器,其中五件曾借展于1935年举行的中国艺术展览。(当然,或许Ezekiel亦启发了Warre。)1944-45年,Warre 的大部份琉璃器除四件外全部经Bluett售予H.R.Burrows-Abbey ,售价共484:10 英镑,现展于 Bristol C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Marcus Ezekiel亦藏有少数黄色琉璃器,其中三件在 1946 年 5 月的蘇富比拍卖会上售出,但保留了一件非常独特黄色玻璃盌,他的儿子 Victor Ezekiel曾将之借予东方陶瓷学会1964年《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展览。(编号29)中国琉璃器当中,一种特别吸引 Marcus Ezekiel 的是古月轩的料胎画珐琅器,他曾三度入藏古月轩作例:第一次是1918 年 6月,以15坚尼在佳士得拍卖,收藏笔记记录为「3 glass Ku yueh hsuan」;1919年 7 月,从通运公司以 52 英镑购得「1 Ku-yueh-hsuan in glass」;第三次是1924 年 3月,以 150 英镑购得「1 Ku-yueh-hsuan brush pot」,笔记并未记录后者的艺术商是那一间。最后两次购入的藏品非常容易辨认,然而该品现已不再属于 Ezekiel收藏。Ezekiel本人最喜欢的,似乎是一件料胎画珐琅笔筒,筒身绘高士与侍从纹饰。在David Ezekiel家中发现的照片当中,便有一张是 Marcus Ezekiel 左手自豪地拿着这个笔筒,照片的颜色以人手加上。(《龙隐》,2016年,页15,图5)。我相信这个笔筒是 Marcus Ezekiel 遗赠给大维德爵士的, 1935 年中国展览(编号2210 )由大维德爵士借出作展览之用。本品文献记载甚详,现时在大英博物馆展出,PDF 854。Ezekiel的另一件古月轩藏品是一个方形倭角笔筒,纹饰斑斓而画工精细,带欧洲风格,由Victor Ezekiel借予东方陶瓷学会1964年展览《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编号251。前述的圆笔筒也由大维德基金会借出予展览之用,编号246,两品均可见于展览图录的图版85。据 Ezekiel家族后人所知,大维德爵士年轻时因为健康问题,曾经在 Marcus Ezekiel的家中静养过一段时间,这与我在 Bluett & Sons 听到的故事相符。(大维德到 1926 年才承继父亲为爵士。)虽然后人并不清楚他在 Marcus Ezekiel的家中逗留的准确日期,但却知道1916 年 Marcus Ezekiel引荐年轻的大维德给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瓷器部的管理员 Bernard Rackham认识,这段渊缘或许对后来的发展相当重要(Stacey Pierson,前引书,页106-7)有可能此时,Ezekiel 已经介绍了大维德给伦敦的艺术商认识,而大维德首次从 Bluett 购买艺术品,是在1916 年11 月15 日,买的是一件青釉瓷盘,而 Marcus Ezekiel 则于1916 年11 月 28 日从 Bluett购入一件青釉瓷罐。大维德爵士是历来最伟大的中国艺术收藏家之一,我们或可推断,那一段在霍夫的时间,以及接触中国瓷器的经验,为他带来了重要的影响。1935-6年皇家艺术学院举办国际中国艺术展,大维德爵士拿起展出的青铜器仔细观赏Victor Ezekiel(1905-1976年)Marcus Ezekiel 的儿子 Victor(1905-1976年)成长时期的家中放满了中国瓷器,而到了1950 年代中期、当他有能力集成属于自己的收藏之时,却选择了另一个类别,而不是收藏另一位中国艺术藏家口中的「易碎品」。这样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不过,他在挑选艺术品的时候,还是保留了某些中国艺术的元素,这样的做法也不奇怪,毕竟他肯定曾经从父亲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生活的故事。Victor Ezekiel 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来自 Marcus Ezekiel 收藏的少数中国艺术品,包括两件玉器、两块青金石、一件水晶大象雕塑和一个绿松石吊坠(可能是编号85),此外还有一批鼻烟壶。这可能是他将注意力转向硬石、尤其是玉石雕刻的一个原因。受过法律训练的他无疑是极度精密的人。从收藏的证据方面观察,可以知道他的判断准确。他于1958 年加入东方陶瓷学会,从而结识多位著名收藏家和专家,与他们讨论入藏事宜,其中包括著名的玉器收藏家 Desmond Gure、1950 年出版《Chinese Jade Carving》和 1968 年 Faber 专著系列出版《Chinese Carved Jades》的 S.Howard Hansford、以及中国艺术专家 Harry Garner爵士。Victor Ezekiel 对自己的判断力有足够信心在拍卖会上竞投,但他也会从伦敦艺术商那里购入藏品,尤其是 Louis Joseph。他给自己设定了每次购买 100 英镑的限额,但却不一定遵守。1963 年12 月,H. R. N. Norton Collection (SP.111)当中白玉瑞兽形水盂相信必须花费近 200 英镑(编号55)。Victor Ezekiel 活跃于东方陶瓷学会,从 1965 年到1970 年担任理事会成员。他曾慷慨借出多件藏品予该会展览,包括1964年的《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1968年的《The Animal in Chinese Art》以及1971年学会五十周年展《The Ceramic Art of China》。Victor Ezekiel 的收藏在1960 年代初期扩展至其他材质。他1963年5月购入第一件中国漆器。于众多藏品当中,他只买了一件瓷器——清康熙宜兴梅枝形笔搁,原属大维德爵士伉俪收藏,购于 1964 年 6月蘇富比(编号35)。他的收藏风格相当自由,多数在拍卖会上释出不再希望保留的藏品,也有一些卖给了 Louis Joseph、或是赠送他人。他的第一本收藏笔记没有保存下来,第二本则保存至今,藏品的目录从编号J.49 开始,记录该品在 1958 年底自 Louis Joseph买入,并没有其他描述。目录上的最后一件藏品是S.153,1972年 5 月购自蘇富比,但现已不在其收藏之中。他在离世之前将收藏送了给儿子 David Ezekiel。1975年,时任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年轻副馆长的柯玫瑰来到 David Ezekiel的家,为5月至6月在博物馆举行的东方陶瓷学会展览《Chinese Jade Throughout the Ages》挑选借展的藏品,共选出 17 件,David Ezekiel 带着以轮椅行动、年迈体弱的父亲亲身参观展览。David Ezekiel(1930-2019年)和妻子 Carolyn 一起保管了 Ezekiel收藏四十多年。他总是强调,自己并非收藏家,而是对他继承的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于 1975 年加入东方陶瓷学会,并在 2007 年至 2010 年期间担任理事会成员。他和父亲一样,总是慷慨地将藏品借予学会展览,特别是 2009 年的《The World in Monochromes》,祖父的白釉玉兰杯亮相图录封底,以及 2016 年《龙隐》展览。
Dominic Jellink (1957年出生) 于1978 年12 月加入著名伦敦古董商 Bluett & Sons,直至公司1992 年结束营业为止。其后担任私人艺术顾问及研究员,主要研究西方中国艺术品收藏的历史,并于2011年出版《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为考证藏品来源及记录各大西方中国艺术品收藏家的重要资料。
中国艺术珍品
伦敦蘇富比
11月3日
北京时间晚上6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