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丁香伴我走天涯(3)
2021年2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策划编撰优秀校友作品集,向建党百年献礼,并随即发出征稿邀请函,向包括原泰安师专中文系在内的历届校友征集优秀散文作品。
(本文长达2万多字,分9次发出)
我的大学║丁香伴我走天涯(3)
作者:风流
《当代文学》由刘克宽、王恒明两位老师先后讲授。这两位老师,我在《诗意地行走》里也都曾提及。刘克宽老师是滕州人,高大英俊,口音里把“三”说成“山”,我对他这个方言印象特别深刻。刘克宽老师当时有30多岁,承上启下的年龄段里,全系老师中,好像仅他一人。或许因此,在重用提拔年轻干部的大环境里,刘老师轻松上位了。他先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也曾任过教务处副处长,后来直至副校长、校长,被连续破格提拔。当然,没有工作能力和业绩,机遇再好,恐怕也撑不起行政职务的“三级跳”。组建泰山学院后,刘克宽老师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我第一本散文集《清且涟猗》出版后,曾寄给《泰山学院报》房玉东老师,请他代转一册给刘老师,作为我的汇报和敬礼。2016年86级同学相逢30年再聚会时,我的第二本散文集《甲午书简》刚出版不久,我仅带去一册,原想送给一位远路的同学。但是,有同学劝我先敬送给刘老师。刘老师很高兴,勉励我几句,并把他的四十年从教回忆录《四十不惑》和退休后新著散文集《人生何处不潇洒》,从赠送的另一同学手里要回来,先送给异地来泰的我。上学期间,或许因为我的品行和钢笔字都还可以,我给“刘克宽老师抄过《当代文艺思潮概论》,该书出版后,克宽老师送我一册,并在扉页上写道:'冯伟同志指正。’”(拙文《诗意地行走》)我再次联想到张欣老师的一句“名言”:“大凡越有学问的人,是越谦虚的。”2014年6月17日,我去曲阜拜见孔子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朝明先生,先生赠我他正火爆热销的书籍《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各一册,并为我题签:“敬请冯伟吾兄存正!”先生长我5岁。由此,我又联想起张欣老师的那句名言。随即,又想到了克宽老师给我们讲过的,陈梦家先生在书信中称呼其师闻一多先生为“一多兄”的笑话。一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克宽老师留给我们的印象。
由张欣老师的那句“名言”,我又联想到泰山学院一位老师——泰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周郢教授。这位少年奇才,温良平和,丝毫没有一点儿傲气。关于他的传奇经历,网上资料很多,泰山学院的“泰院人物”栏内,也有题为《周郢:名震中外的泰山文化“解谜人”》的文章予以介绍,可搜寻详探。我仰慕周郢先生已久,20多年前,即在泰山南麓金牛山之阳的萧大亨墓旁,“从看山人的小屋内,购得一册年青的泰山学者周郢著的《明代名臣萧大亨》”。(拙文《诗意地行走》)直至2010年8月底,在肥城市召开的“中国肥城桃文化研讨会”上,才第一次见到周郢老师和已在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任教的张鹏博士。此后,在编撰《泰安区域文化通览·肥城市卷》时,便得到周郢老师在学术和文献等方面的不少帮助。后来,在筹建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时,他与杨朝明、袁明英、赵学法等其他专家学者都给我们提建议、出对策,帮了大忙。此后,交往渐多,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一发而不可收”。创办《左丘明文化》杂志,即是他们的建议。在我主编该杂志1至8期的过程中,以及研究院工作涉及的有关学术问题上,周郢老师不遗余力予以指导帮助。由此,我们还建立起了深厚的个人感情。他亦师亦友,倾情相助,君子风范,令人敬仰。张鹏老师的中学老师也是我们师专中文系的学生,我听孔昭琪老师说,张鹏老师去看望孔老师时,称呼孔老师“师爷爷”。张老师酷爱文学,激情澎湃,作品高产,曾给我的散文写过评论。
王恒明老师是我联系最多的老师,他中等身材,当年瘦削,中年渐胖,但精明强干“始终不渝”,正应了他的名字。我在《诗意地行走》中这样写恒明老师:“授课声情并茂,文笔也极好,出手又快,还写一笔好字。他仅比我大5岁,一直像兄长一样呵护着我,指引着我。”1988年暮春,恒明老师带领我们在新泰协庄矿中实习。当时我给学生讲的是鲁迅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上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了导语,可谓“踌躇满志”。但是,听课分组时,我却不在恒明老师那一组,我就恳求他调换一下。课上,我身穿白衬衫(我的同学也穿,这在长年弥漫煤粉的矿区实在少见),一转身,一挥手,领带飘飘。课后,恒明老师非常满意,并且戏谑地对同学们说:“什么是风度?瘦就是风度!”毕业前夕例行体检,我身高1.7米,体重48公斤。我身后上秤的是一位女生,49公斤。33年过去,我现在吃饱了饭穿着衣上秤,勉强60公斤。呵呵!毕业后,王老师对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仍多有指导和帮助。我工作之初,他引导我参加《语文学习与思考》《抒情散文精选鉴赏》等书的编写,奠定了我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的基础,也成为我更换工作岗位的“敲门砖”。1991年,我妻子胳膊患血管瘤需要住院做手术,王老师帮我出主意,并做好饭送到医院来。王恒明老师的夫人赵黎明老师,善良美丽,后来在学校图书馆工作,对我和我妻子孩子都有很大帮助。泰城同学每年春节后都例行聚会,王老师每次都不落,欣然应邀出席,同学聚会因此始终有一个中心。王老师学以致用,致力于帮助政府和社会大搞文化建设,一些大型文化场馆建设都凝聚着他和他组建的团队的心血,他也因之成为声名远播的文化“达人”。在参与编写《泰安区域文化通览》时,我还认识了恒明老师的三叔王玉民、四叔王玉琳,他们都是著名作家和文化学者,拙著《甲午书简》曾提及他俩,拙文《诗意地行走》也写过玉琳老师,不过那时还没见过面。恒明老师让我跟着他称呼三叔、四叔。2010年冬天,在东平参加《泰安区域文化通览》编撰工作改稿调度会时,我恰与三叔住在一室。三叔君子风度,和蔼长者,令人感觉温暖如春。他读了拙著《清且涟猗》中的《清明》一文后说,仅凭此篇,就可以加入省作协了。四叔是该书学术副主编,会上拿主导意见。他干练果断,言辞锋利,但也不乏慈爱。那次会议间隙,四叔与泰安日报社原副总编赵学法先生欣然担任我加入省作协的介绍人。前些年,三叔的大作《平阳名山》出版,馈我一册。“展卷更惊,两篇序言竟分别由他的两个弟弟所写,而且他还是两位弟弟的文学启蒙老师呢。”(拙著《甲午书简》)书香之家的文学园地五彩缤纷,熠熠生辉。可惜,至今没有见过五叔王建。
讲授《外国文学》的,先后有李骅、吴根成、刘欣3位老师。李骅老师早年命途多舛,历经磨难,讲课时,动情处常抹眼泪,我们同学也都唏嘘一片。吴根成老师则开口便笑,某电视剧中扮演贺龙的那个演员有点像他。记忆深处,吴老师叉开3个指头,往前一伸,夸张着某名著里人物语言:“老熊猫!”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刘欣老师与我们同年入校,所不同者,她在讲台上。那年,她曲师大毕业刚刚分来,几乎与我们同龄,可见,是一位才女。才女更是美女,短发,面丰,目秀,连衣裙,有些浑厚的女中音煞是好听。但她毕竟是老师,我们也不敢想入非非。我印象最深的是,讲课时,她左手在胸前打着手势,像是一只蝴蝶在那里盘旋萦绕,或是一朵美丽的牡丹花在风中摇曳。后来同学聚会时,见过她,短发已换成“瀑布”。2014年,肥城市文化强市建设协调促进委员会(简称“文促委”)桃文化研究与发展组编辑《历代咏桃诗词选》,由我联系泰山学院文学院,请他们帮忙审定稿件。当时,刘欣老师已任文学院院长。刘老师热情帮忙,安排院里骨干教师宁宇博士给我们做学术主编,仅仅数月,该书就出版面世。2015年6月,送书时,我还捐赠给文学院部分书籍,包括拙著《清且涟猗》(次年,《甲午书简》才出版)一包20册,我主编的肥城唯一省级内部刊物、也是全国唯一研究左丘明文化的专门刊物《左丘明文化》(创刊号)若干册。刘欣老师还安排照相留念。不久前,刘老师微信联系我,托我帮忙找寻很早就离开家乡的肥城文化名人张镜寰的生卒年线索,同时热情邀我一定要为母校写征文稿子。(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冯伟,笔名风流,1967年4月生于山东肥城。文史学者、业余作家。泰安师专中文系86级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