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左诗钞》
《山左诗钞》,全称《国朝山左诗钞》,是乾隆时期山东人卢见曾编纂的一部清初山东诗歌选集,共60卷,20册,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卢见曾(1690-1768),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历任四川洪雅知县、安徽蒙城知县、六安知州、亳州知州、江宁知州,江西饶九南道,两淮盐运使,直隶栾州知州、永平府知府,长芦盐运使等职。他晚年致力于著述,尤好校刊古书,个人出资刻印古书,共计12种128卷,统称《雅雨堂丛书》,版本精良,世称善本。
卢见曾本人就是一位诗人,对诗歌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扬州任上编选的《国朝山左诗钞》,是他倾尽一生心血的宏大工程。这项工作始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成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历时五载,收录了清代初年山东620多位知名诗人的5900多首诗作,是山东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清初诗坛,尤其是顺治、康熙年间,山东诗人的创作极为活跃,有“国初诗人,山左为盛”(王仲翰语)之说。卢见曾在他的《国朝山左诗钞序》中说:“国初诗学之盛,莫盛于山左。渔洋(王士祯)以实大声宏之学,为海内执骚坛牛耳,垂五十余年。同时若宋荔裳(宋琬)、赵清止(赵执信)、高念东(高珩)、田山姜(田雯)、渔洋之兄西樵(王士禄)、清止之从孙秋谷(赵进美),咸各先等树帜衣被海内,故山左之诗,甲于天下。”卢见曾出于对乡邦文学的热爱和保存诗歌文献的责任感,精心编纂出版了这部地域性的诗歌总集,为山东诗歌的流传绵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国朝山左诗抄》的全部诗人诗作中,按地域分,收录诗人最多的州县有:德州49人,掖县44人,诸城35人,益都(今青州)35人,曲阜30人。仅收录1人的县18个。按单人数量计算,收入诗篇最多的诗人有:王渔洋独占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3卷,诗作近500首,占全书的1/10;赵执信占三十六卷和三十七卷的大半,共收入154首。
费县仅有高晙1人的4首诗作入选《国朝山左诗抄》:
《读邑乘题颜鲁公传后》
天意欲传贤者名,朝廷必不容君子。
德宗既惑蓝面奸,鲁公岂免白头死。
区别忠佞在君王,读史何须恨卢杞。
古来烈士几能全,唯有庸人保终始。
《春日闲居》
寂寞无人至,春风独掩门。
炉烟消白昼,灯影伴黄昏。
事业托棋局,功名付酒樽。
不材宜散地,得懒是君恩。
《春暮》
几树残红尽,天涯春又过。
功名悲濩落,日月恨蹉跎。
梦里关河近,客中风雨多。
感时空有泪,无酒奈愁何。
《春日郊游》
南郊花柳满晴川,款叚寻春日往还。
且喜解官如去病,何须采药更求仙。
林间醉酒石为枕,溪上题诗沙代笺。
莫笑老来多逸兴,人生适意自忘年。
高晙(1641-1735),字贞明,号蕴公,费县县城南关人。父亲高梦说,曾任河南修武县丞、四川成都府同知、江西广信府知府、河东盐运使、陕西按察司副使、安徽按察使、署理陕西布政使等职。
高晙年轻时聪颖过人,喜欢走马射猎。年龄稍长之后,尽弃旧习,发愤读书,取得优异成绩,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选为拔贡,进入京城国子监读书,毕业之后授为栖霞县教谕。因为母亲去世,高晙辞职回家守孝,三年期满,补授陵县教谕。父亲去世,高晙又辞职回家守孝。后来补授江西东乡知县。
高晙晚年喜居南圃,学者称为“南圃先生”。有《南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