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周岁特刊】我和泾渭文苑 / 陈济身
我和泾渭文苑
陈济身
我最早结识和投稿《泾渭文苑》,是读了年轻文友,小桥流水常留邦,在朋友圈转发他自已的文章,而后引发的。
当时我就眼前一亮,不仅觉得小常的文章写得好,更使孤陋寡闻的我,瞬见一片蓝天绿地。想不到天下,电子媒界,还有这样好的平台。
当时,我才刚刚学会微信写字,退休后,有一二十年不曾写什么文章和懒于再用笔墨写稿的我,突发冲动。
于是,我便试着向《泾渭文苑》发去稿件。未曾想到的是,文苑的张总编,在我发出稿件的一二分钟里,所谓的真正的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她热情洋溢的回复。不日就刋发了我的文章。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几乎是次次篇篇都这样,总是在第一时间,发來了“陈老师文章收到”的笑脸,花朵,和酒杯的表情包。
我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就给张总编,一口气发去五篇。热情可亲的张总编还要我一篇二篇的发。由于文苑稿件量很大,一次发多了,以免有时丢失。
于是,我就投一篇,文苑发一篇。虽然我自知水平不高,写得粗糙,还是得到了文苑的厚爱。
不久,我就向我的几位老友,推介了《泾渭文苑》,其中就有我们当地名医,原中车三甲医院科主任,敎授级 老顽童3 ----何秋江。
因为我太了解何医生了。何医生他不仅医术高明,和蔼可亲,一手好字,文章也写得不错。何老总是和我感叹的说,《泾渭文苑》是个好平台,张编是个好总编。编委都是好编委。我和他也都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我们的群友也都是好群友。
更使我激动的是,有一天,张编突然发来邀请微信,热情真诚的征询我,是否同意聘为平台签约作家。我立即就表态同意。我愿为平台多投些稿件。张编还回信说,陈老师,你真的太好了。
如今,我已把《泾渭文苑》作为我投稿的第一平台。只是我有点“老年高产症”,喜欢任意写点七七八八,有时一天几篇。而《泾渭文苑》面对全国,稿件量大,“场地”有限,有时我也向其它平台投些文章。不到一年,已经推出一百余篇。其中包括小小说,散文,随笔和诗篇。
遗憾的是我等年纪,老朋友已经越来越少。而且多数老朋友不学不会微信,所以文章的阅读量总是上不去,有点偏少。我又碍于脸面,不敢多发重发,生怕骚扰了大家。
而今,《泾渭文苑》创办一周年了。在这喜事节庆来临之际,我深知办苑的不易,压力不小,编委们也都辛苦了。我在这里除了表示感谢,也衷心祝愿文苑,茁壮成长,越办越好。
2018-08-18于湖南株洲
作者简介;陈济身,79岁。浙江海宁人。设备工程师。中国中车株机公司退休。爱好写作。文字散见多地报端和网络。一家小报有我的专栏,《陈爷爷讲故事》。《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者。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