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肾精的作用之“生长发育”与小儿“五软与五迟”

道家养生:肾精的作用之“生长发育”与小儿“五软与五迟”

生长发育

肾中精气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人出生后,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人体不断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然后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衰退,人体不断衰老。因而,随着精气的盛衰变化,人体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若肾精充盛,则人体生长发育正常;若肾精不足,则出现青少年生长发育缓慢、发育不良,或小儿出现五软、五迟等病变。

所谓五软,指五六岁以内的小儿出现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这五种生长发育障碍现象的疾病。又名软瘫。明朝名医薛铠(1368—1644)著作《保婴撮要》指出,小儿五软病多因先天精气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骨肌肉痿弱无力;或后天调护失宜,病后失养,以致脾胃虚弱,气血化生无源,筋骨肌肉失于滋养。一般情况下症见患儿全身肌肉或部分肌肉痿弱无力;头项软则不能抬头,或抬之不高、抬之不久;口软则虚舌出,或啜食咀嚼无力;手软则不能握举,或握之不紧;脚软则不能立、不能行,或立之不久,行之不远。若仅手脚某侧或单肢痿软,但智力尚好者,尚属于轻证;若见头项倾斜,不能抬举,神情呆滞,舌常伸出,涎出不禁者,则预后不良。

所谓五迟,是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一般来说,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指出:“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五迟的患儿筋骨痿弱,发育迟缓,头发稀少,色泽无华,坐起、站立、行走、生齿及语言等均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常伴智力低下。

小儿五迟的病因,是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肾主骨生髓,为生长发育之本;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肝主筋,筋束骨而运动枢利。若肝肾之气亏,则骨弱筋痿,故见立迟、行迟、齿迟之证。语言为智慧的表现,为心所主,若心气不足,则智力不发达,而语言迟缓。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故见发迟。

五软与五迟在临床证候上互为并见,但有所侧重。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而五迟则以发育迟缓为特征。

关注养生!关注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