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军‖朴与实的美学

王增军,男,字秋元,1960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中书协“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专家教师团”成员,北兰亭教授,河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主任。创作以隶书、篆刻和篆书为主。书法作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获奖,其中,2011年获中国书法年度佳作奖。2008年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2015年参加“翰墨承传”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51人临创邀请展,作品并被收藏。著作出版:《中小学书法教师 隶书指导》(合著,中书协主编)。论文:《蚕头雁尾》《论隶书的书写性》。提出汉隶蚕头雁尾基本笔法说,以及书法的书写性对于行为能力的程度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书法传承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体系、艺术理念、技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文化、思想和情感的承载提升的能力,特别是这种能力的品质要求才是其核心诉求。朴与实的美学——王增军谈《隶书的欣赏》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中,隶书是极为重要的一种书体,它上承秦篆书,下启魏晋楷书的先河。它的出现则是今文字的开端,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它无声地支援了两个时代,成为其中的重要过渡。而汉隶代表了隶书艺术的最高成就,历来为社会广泛推崇。因此,书法界言及隶书一般专指汉隶。

汉隶的审美特征,在于朴了解并深刻理解汉隶艺术特色即审美特征,是欣赏学习汉隶书法艺术的前提。汉隶的审美特征是宏阔、雄浑、简敛、正大,其核心是:朴。汉隶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笔法、字法和章法之中,因为它是由汉隶的书体性质决定的。汉隶书体性质包括两个方面:文字学和艺术学。

汉字分为象形符号表意文字和抽象符号表意文字两部分。象形符号表意文字包括殷商甲骨至秦小篆,以及汉代印章文字缪篆,即所有篆书系统的文字,又称作古文字,结构特征是只有弧线和直线;抽象符号表意文字包括汉隶及以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又称为今体字,结构特征是拥有笔画,即横、竖、波、磔、点和钩等。汉隶虽然是抽象符号表意文字,但是,由于它是从篆书蜕变而来的,因而保留了许多篆书的特点,嫡传了象形文字的古意。

何为古意?古即悠久、恒远、质朴。悠久、恒远就会拥有丰厚的文明积淀,质朴往往拥有得天独厚的原始的神秘、原创的唯一性和先天的纯正禀赋。汉代隶书字体创造了汉字笔画横、竖、波、磔、点,具备了汉字今体的主要结构元素,其后的草、楷、行等书体,在其基础上创立和发展。汉代隶书书体上承篆书古文,下启草、楷、行等今体,拥有独特的字体结构,独具古质今妍的属性。

而在艺术学方面,汉隶刻石书法是先书后刻,创造了汉隶天人合一的独特艺术属性。书而后刻不只汉隶独有,篆书《石鼓文》魏碑楷书也是,但是汉隶处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不自觉和自觉”之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谓“不自觉和自觉”,是指人在艺术创造中主导作用的程度。殷商甲骨、两周金文大篆和秦小篆书法的艺术性,是古人在实际生活劳动中,附带生产出来的,不是主动的、有着明确意识的自觉行为。人类的审美意识与实际生活和客观事物自然地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意志服从于大自然,即天意。这个时期的艺术更多的是天意主导人意,以天为本,出于自然。在汉代以后,特别是王羲之以后的书法作品,作品极具个体书法艺术风格。这样的风格面貌,不署名也知道谁所书写。因为这已经是人的主动、自觉行为,创作过程是人为主导,以人为本。

汉隶是人类以实用为目的,但是有较为明确审美意识,在实际社会劳动中生产出的艺术品。可以说是天人各半,天人合一。书写和镌刻汉碑的人,不主动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所以绝大多数汉碑才显现出了质朴、大气格调。再有,汉隶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秦汉时代疆土辽阔,各民族空前大融合,社会安定,民风纯朴彪悍。农耕社会人们依赖土地,井饮田食,崇尚自然。所以,质朴是当时人们自然而然的社会意识。

汉隶的书写性,在于实书写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能力,书写性一般意义上是指行为能力的程度,比如说大小、快慢、高低、轻重、多少等,这种“程度”可量化,是形而下的。汉字书法书写是人类行为的特殊能力,属于审美思想情感表达范畴,其书写性指的是这种特殊行为能力的性质,属于形而上。

书法的书写性对于行为能力的程度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书法传承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体系、艺术理念、技法规律,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文化、思想和情感的承载提升的能力,特别是这种能力的品质要求才是其核心诉求。汉字书法篆、隶、草、行、楷,因其在演绎形成过程中的介质载体、方式方法,以及字体结构的不同,书写性在各书体中的表现各异。一般来说,行书、草书的书写动作明显,笔意连贯,笔划流畅,具有今体字的明显特征,较容易让人感受到书写程度的存在。

汉隶书写性的特点十分突出,用一个字概括:实。实,是指真实,实在。汉隶书写性真实实在得近乎只关注书法汉字的本体存在,至于其完成的程序、方式、方法、程度等,一概忽略。标记人的书写状态的提、按、顿、挫等动作,以及干、湿、浓、淡、枯、涨等笔墨变化,视为客体,尽量避其直观。笔画坚实,结构坚实。也就是说,汉隶的书写性的特点是,直观上几乎看不到人在书写,但是书写的奥妙又无处不在。

汉之后很多名胜古迹的石碑,与汉的石碑很不同,比如绍兴兰亭的鹅池碑上“鹅”“池”两字,笔痕刻得惟妙惟肖。为什么汉碑不刻笔痕,难道是汉代雕刻技术水平不行?不是,汉代的玉器,雕刻得很精美很生动。不刻,是因为那时候人审美的自觉要求,刻了“小”,就具象了,就不“朴”了。我们去旅游,走到一个山边或者水旁,导游会说这山像什么,这树像什么,那洞像什么……可是,人的阅历,生活背景,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等,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导游说出来后,就会限制游客自己的想象。

书法也是这样,具象的篆书对想象也是有一定的限制性,隶书是抽象的,更能表现人的丰富想象力。所以,汉隶才把笔画刻得如此“实”。这种“实”,恰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核心审美——“虚”。

汉隶的临摹,从“以貌取字”开始因为书体性质不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学习书法,从学习经典碑帖开始是共识。翻开字帖,首先吸引注意力的是字形,而不是精确的笔法、字法和结构的。而且,因为汉隶都是刻石文字,不可能像写墨迹的书法那样去学习,面对很多字模糊不清的汉隶拓本,绝对不能细抠笔法,而应该从先写大概的样子开始,也就是先抓“字形构”。

汉隶的实临,开始只能“以貌取字”,相当于“以貌取人”,顺从第一印象。“以貌取字”符合人的生理习惯。初学书法特别是初学汉隶,先选择喜欢的字,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人的直觉即第一感觉,往往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是事物的特点。这样的存在和特点往往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果是正面的常给人以好感。从好感进入容易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变得主动。主动自觉后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适时引导关注笔法、字法等技法问题,就容易接受和掌握了。而且,“以貌取字”也符合汉隶艺术特征表现规律。汉隶艺术特征是质朴,一切技术手段都隐藏其后。汉隶由于是先书后刻的产物,其技法表现在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的。先抓住字形特点,写大概感觉是非常正确的,有利于正确建立汉隶质朴的审美格局。

“以貌取字”也是有规律技巧的。汉隶字形一般比较扁,横平竖短,波磔对称;字的中宫一般不紧,重心下沉,平正中有动势;蚕头雁尾是笔划特征,调控字态。抓住这些规律就比较容易把字的外形写像。初学汉隶临摹单字,笔划可能不精确无力量,先不必太多在意,先临字的外形,尽量地写像。随着字形临摹得越来越像,再逐步强调笔划的准确,转入学习真正技法阶段,学习“起、行、收”。

每一个笔划都由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完成。起笔时,首先要看清笔划最开始的形状,是方还是圆,它决定入笔的方法。汉隶笔划起笔,以方笔或圆笔居多,也有圆中带方或方中带圆的。汉隶的方笔有凿刻因素,非纯毛笔书写效果,这洽洽是汉隶特有的美。在临写这样的方笔时,不要刻意为之,写出方劲的意象味道即可。起笔藏锋迅速回锋,主副毫瞬间形成一个折面,按笔逆行,方笔即成。这样的方笔浑厚有力。圆笔藏锋逆行,而后顺行使副毫完成圆笔形态。行笔是形成笔划的中间环节,更是一些较长笔划技法转换变化丰富的环节。在此期间,形成笔划的中间形态。仔细观察碑帖中行笔有哪些起伏变化,笔毫是均匀发力还是经过提按或者绞转行成笔划的形态。

收笔是笔划完成阶段,是对起笔和行笔的交代。收笔在碑帖中的形态有方、圆、尖、角、斜等形态变化。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笔划环节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和因果的。起笔决定行笔,起笔的笔形、笔势及速度等,决定行笔的方法。行笔决定收笔,收笔又是对起笔和行笔目标诉求的呈现。汉隶笔划之间没有承接关系,但是有相背虚实关系,这种关系在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进行过程中完成。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王氏书画家园 微信:18252015220)。

(0)

相关推荐

  • 书法:汉隶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中,隶书是极为重要的一种书体,它上承秦篆书,下启魏晋楷书的先河.它的出现则是今文字的开端,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它无声地支援了两个时代,成为其中的重要过渡.而汉隶代表了隶书 ...

  • 隶书临帖要点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圆转笔画发展成为多种笔画,方折.古朴.苍老,给人一种沧桑之美, 篆书取纵势,形状竖长,笔画纵向延伸:而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 隶书属于正体,不像 ...

  • 朴与实的美学——王增军谈隶书的欣赏与书

    王增军 WANGZENGJUN 王增军先生隶书拙朴.沉雄,面目突出.他的隶书去掉了许多小情趣,重实少虚,线条粗细均匀,其大作品扑面而来,视域只是几个字的分布,于整体感受就显得迟钝,但当我们置于远处欣赏 ...

  • 王增军:临创转换需要“核心技术”!

    临创合一 ■王增军 通常情况下,临摹到一定阶段就要考虑如何创作.这个过程,一般称为"从临摹过渡到创作"或者"临创转换". 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临摹啥时候是个头啊 ...

  • 王增军:临创转换需要“核心技术”

    通常情况下,临摹到一定阶段就要考虑如何创作.这个过程,一般称为"从临摹过渡到创作"或者"临创转换". 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临摹啥时候是个头啊?什么时候能创作?还 ...

  • 隶书应该怎么写?王增军&李双阳两大师来展示

    王增军.李双阳 王增军,男,字秋元,1960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中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中书协"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专家教师团&qu ...

  • 王增军书汉风堂集《祀三公山碑》百联选登

    王增军 王增军,男,字秋元,号兰池,1960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中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中书协"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专家教师团&qu ...

  • 王增军书法作品

    王增军,字秋元,号味无,别墅秋元草堂.三公山房.1960年生于天津杨柳青.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廊坊市书协副主席.燕山印社社长4

  • 王增军书《祈三公山碑》百联选登(三)

    王增军,男,字秋元,号兰池,1960年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专家教 ...

  • 王增军书《祈三公山碑》百联选登(二)

    王增军,男,字秋元,号兰池,1960年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专家教 ...

  • 王增军隶书第二讲:初识隶书

    王增军隶书第二讲:初识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