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③:议事厅请影聚乡魂
对于老影轴子上描绘的那一院宗祠,我并不陌生,因为小时候我家就在我们村的宗祠附近。据说当时建这座祠堂的时候,是萧氏为主创办的,但是其他姓氏的人们也都捐了银两,如果萧氏独享,对其他宗族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乡里街坊的和睦相处,于是就定名为“议事厅”。过年是请影的宗祠,平时也是我们祖先在此集聚乡里、征求民意的公共场所。这个名字总让我联想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聚义厅”。
议事厅有三间青砖青瓦白灰嵌缝的大厅堂,高大威严。一个不大的院落,有几棵松柏树,平时很少有人进入。记得我小时候,叔叔们年初一带我去给祖宗拜年进去过一次。里面阴森可怖,说话和走路都有回音,再看看墙上那巨幅影像和香案上的供品,满堂香烟缭绕,那个气氛在我脑子里萦绕了好久。主持祭祀的是老八爷,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辈份高、年龄长、懂礼节,这祭祀的重任非他莫属。当初孔夫子为了推行周礼,以身示范就当了鲁国的祭酒。老八爷见我们给祖宗们磕完头,就给大人们分烟卷,给我拿了一块橘子瓣样子的蔗糖。笑呵呵地说:“橘子,举子,吃了这祖宗赏赐的橘子糖,能中科举。”“新社会了,不考科举了。”“对对对,考大学。”
我去议事厅拜祖影时已经是生活困难时期,光景有些破败了。据老人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五十年代初期才是议事厅请影盛期。那时刚解放,社会稳定下来,各村过年都举办大型的团拜祭祖活动。老八爷精心安排并亲任指挥,过了腊月二十三,就打扫厅堂,将巨幅老影和《族谱》请出来,在正面墙壁上悬挂祖影,下面摆设香案,将《族谱》陈列正中。全村萧氏后人分九个股系。各大家族都分别派出代表,并摆设具有本股特色的供品。随后,老八爷率众到东陵、西陵,恭请列祖列宗。除夕这天晚上,各家族长列队祠堂守岁议事。老八爷穿戴整齐,洗手净面,向列祖列宗行大礼,外面鼓乐齐鸣。三拜九叩之后,打开《族谱》高喊:“同顺堂十六世德儒率子孙参拜!”我家二爷爷上前行礼四起八拜。各家族长拜完之后,子孙们过去磕头。然后,众人退出,族长们在一起议事。这一年里谁家添了新丁,谁家后生结发成人取新名号,属于什么辈份,都一一记下。
我们《萧氏族谱》序言中说“夫萧氏,起于兰陵,风动天下,声施奕嗣,自汉迄今二千有余岁矣,迩来散布而居,遍布宇宙。”“余家始祖,本贯枣强,自前有明,迁居博邑大吾庄,耕稼开基,诗书裕后。”原本是草肃之萧,汉丞相萧何是同族祖先;南北朝南朝的萧姓建立大梁国;至于宋代辽国萧太后是契丹族不属同宗。如今为了书写简便写作“肖”,可属于通假字。在我们村萧姓是大姓,约有四百多户,还有彭、王、常、戴、张、方等姓氏。不论家族大小,姓氏如何,都团结和睦,亲如一家,按统一的辈份称呼。供桌上也有他们的供品,除夕夜在一起欢聚一堂。议事厅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各家带着自己的孩子们比放鞭炮,炸得邻居大门前青石板的“上马台”变成黑色的“大砚台”。
大年初一各姓家族都相互参拜祖先,相互拜年祝福。然后就是玩龙、舞狮、扭秧歌,真是热闹非凡。我们村的彩龙那可是四村八院出了名的。十八罗汉舞彩龙,德伯身形健壮掌龙头,吉利爷身轻如燕拿龙尾。晚上玩龙灯如同火蛇飞舞;白天舞彩龙上下翻飞,游动盘旋,令人们眼花缭乱。吉利爷风趣幽默,爱开玩笑。有一次舞龙正到高潮时他的腰带断了,眼看就要出丑,他一手拿龙尾,一手提着裤子,愣是玩下了那一场,乐得人们前仰后合。刘胖水嫂笑岔了气儿,油筐七娘笑得尿了裤子。
这些议事厅大请影的繁盛场面我没见过,但是我可亲眼目睹了它的衰败。那是1964年。多年失修的议事厅像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终于支撑不住它衰朽的身体,在连绵的秋雨中发出了最后的哀鸣,“轰隆”一声倒下了。腾起一阵尘土之后,随即被细雨包裹着消散,只剩下两个发斗山尖朝上矗立着。说来也奇了怪,那装着祖影轴子的长形匣子和盛着《家谱》的方形盒子,摔出了两米多远,却丝毫没有损坏;老八爷脱下蓑衣包住匣子就抱回了家。1966年冬天,“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熊熊烈火烧到了我的家乡。那些戴着红袖章的红卫兵们拿着简陋的话筒,站在议事厅的废墟上高喊着老八爷的名字,勒令他立刻交出老祖影和《族谱》。已经在那分别刻有“慎终追远”和“追本溯源,继世永昌”金字的两个红木盒子旁守了三天的老八爷,终于挺不住了。于是两个人抬着那个长形木匣,在前面走,他亲自搬着那个方形红木盒,从我家门前走过。他一脸的悲愤、惆怅和无奈,眼里噙着泪花,像抱着自己亲生父母的骨灰盒。事后,他不吃不喝哭了三天,不断用拳头捶击着炕沿痛哭:“我这是罪该万死呀,我毁了祖宗啊!”我奶奶她们都去宽慰他,却也无济于事。
后来七十年代,各家都凭着记忆恢复了自家的家堂祖影。居然在另一家里发现了一部完整的《族谱》。原来民国年间新修的《族谱》就是两部,这一部由当时的年轻村长收藏,文革时他已经病逝,没人知晓。我家四叔,一个小学教师,是个尊重儒教传统的有心人,请出《族谱》工工整整抄录下来。他退休后用三年的时间,对传世的《族谱》进行了整理和续修。去年又委派我将这部《族谱》制成电子版,并打印装订成册。
又一年春节到来了,祈祷平安,追念先人,尊老爱幼,凝聚乡魂是中国年俗永不抹灭的主题。祈愿天下所有的家族都繁衍生息,代代不休!
作者:肖永明,山东省博兴县人,退休中学语文教师,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在省市县级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