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文:将员工变成内部合伙人,做到不分股不分权只分利
合伙人在很多企业都会讲到,在传统当中可能合伙人就是我们的股东,但今天我认为合伙人就不是股东,因为股东一定是有限的,我们永远在想员工资本化,让更多的员工成为资本化,不能让个别的员工资本化。
合伙人有个最大的价值,它是利后分配,有了利润,我再来给你分,他用利后分配的方式来帮助企业实现资本化,也就是我分出去的钱,是我的剩余价值。
我赚了多少钱再分,所以不会沦落为成本,一定是资本,但是有个问题,在传统的股权激励里是很难实现员工资本化,因为它只能针对少部分人,通常都是核心员工。
而我们的OP合伙人是让更多的人,哪怕是一个文盲,假如他在公司里面,我认可他,都可以成为我OP 合伙人。
首先OP合伙人有几个思维,第一个思维就是员工一定要出钱。有人说老师不要出钱,我们员工出不起钱,我告诉你,他不出钱,他都没感觉,他不出钱,就相当于你给他一个奖金,最后他就无所谓。
如果他敢出钱,那他肯定也认可,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出钱,出钱才有感觉,没出钱只是个奖金,老板们都回头想想,你有多少奖金,最后无效的,出钱的核心就是收钱收心,把心留在企业。
如果今年年初他给你交了钱,至少这一年他没打算离职,但是如果他不给你交钱,那就不一定了,他是不是有可能要准备离开?所以收钱就是收心。
第二个思维不要占公司股份,股份太有限了,你能给多少人,很多人有可能坐享其成,躺在股权池里不作为,也有可能当时给了员工股份,回头想收回来,收不回来。
很多员工,其实他也不一定要想成为你的股东,他只想要你的分红,有很多老板傻傻地把分红也给出去,把股份也给出去,到最后的结果就适得其反。
我认为最终一定要有一部分人要成为公司股东,但不是立刻马上,而是应该先从OP 合伙人过渡到我们的股权。
第三个思维要对经营成果负责,他同样要面对利润,同样要有一种利后分配的思维,同样要一年才能分一次,不能够每个月分钱。
第四个思维不增加激励成本,我给你分钱,但没有增加我企业的成本,只要不增加激励成本,它就是一种资本化。
第五个思维要持续做大产值跟利润,企业的利润产值规模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大,叫做蛋糕,蛋糕圈的原理越做越大,越分越多,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最后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分享公司增量价值带来的收益,有个词叫增量,你一定要比过去做得好,我才给你分。
这个观点很重要,特别是在发展中的部门跟企业,你一定要想明白,如果我不让你做合伙人,我的结果是这样的,我请你做合伙人,那我是不是应该做的更好?这是最基本的思维,哪怕做不了更好,那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保住他,这种思维就是要有一种算法。
在我们的合伙人里面有几种类型,IOP/POP/PSP,还有小湿股,我们都把它统称为OP合伙人模型,IOP针对的是整个公司或一个经营单元,POP就是一个项目的合伙,小湿股就是团队经营成果的一种分配点,对象一般来讲中高层核心人员。
项目更多的是关联部门的人,小湿股就是基层的员工,普通的员工都可以加入,所以在做的时候第一个要素,你要选模型,有些企业可能一开始就要玩公司级,而有些企业需要先拿个项目来做,有些企业先搞个小湿股,先让门店的小伙伴动起来。
第二步,定对象,哪些人会成为合伙人,所有的东西都不是口头表达,要输出文件来告诉大家,比如说成为合伙人,你要有哪些条件跟规则,是要给你明确出来的,这些人你要什么规则,对象是什么,把标准说清楚。
第三步定时间,就是激励周期,一般来讲我们的OP合伙人都是一到两年玩一次,每年都来做,实际上真正成熟的企业,未来还要做PSP,这个就不是一年两年,一般是长期的三五年的规划。
第四步就是定数量,我到底拿多少来分给员工,你原来有多少钱,现在准备拿多少分给员工,每个员工拿多少钱,也要理出来。
第四步就是定价格,我每股价格应该是多少,把它衡量出来,每一份合伙金总共有多少份,每一份值多少钱算出来,算完之后我们再来给你定,定收益,这里的收益有个区别。
比如说我们整个公司做过合伙人,过去的一年是有一千万的利润,现在让你们加入进来十个也好,八个也好,做我们的合伙人,首先就要告诉大家,今年我们的目标比如说做到一千三百万,那我就会告诉你,如果你比去年超出三百万,增值的部分拿出多少比例,比如说30%九十万,出来分给合伙人,那这些合伙人应该交多少钱?就是讲到定价定来源,你的合伙金,这个时候我们考虑的就是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再决定他应该交多少钱,当员工的钱交下来之后,我们就会决定分成多少份,比如A跟B两个人都买的一百份,年底一起分90万,他们俩分的钱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很遗憾,90万其中40%可能是跟你的钱有关,剩下的60%我们要根据贡献来分。
今年做的越好的人,你在这个60%里面拿的就越多,你做的没有人家多,那你交的钱就会比人家少,所以这里面重要的就是一种贡献的思维,然后我们再把退出机制,协议做出来,基本上我们合伙人就弄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