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夕阳红
夕阳斜照进小小的房间,温暖而宁静。临窗,两位老人各执一张报纸或杂志相对而坐。同样花白的头发,同样的老花镜,同样安详的神情……
每每进门,我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并不急于去喊他们,而是倚着门框,静静地欣赏这温馨的一幕。看着看着,一股暖流便在心底漫淌开来。
每当看到父母相扶相携、互疼互惜的样子,我便会在内心自问:两个人能相伴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两心相悦的吸引?是志同道合的情趣?还是岁月积淀的亲情?
父亲是邹平一中六六届毕业生,据说当年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二十多年以后,我在教育学院的班主任,恰好是父亲当年的老师,提起父亲仍旧记忆犹新、赞不绝口。直到今天,父亲仍能辅导初中学生的数学作业,仍能提笔写出一百个英语单词,背出几十首古诗。
而我的母亲,仅仅读过三年小学便因孤失学,这成了她终生的遗憾。但她崇尚读书,仰慕文化人,所以二十岁的时候,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家境贫寒但出身秀才之家的父亲。母亲一生都为当初的选择骄傲。
进门之后,母亲上敬老下敬小,一个人承担了地里的全部农活。对此,父亲充满了感激和折服,但文化程度的巨大差距,仍然像一道深深的鸿沟,将二人分割在两个世界。父亲有意无意的不屑,让母亲在他面前变得相当自卑,直至甚少讲话,生怕用错了什么词遭到取笑。为此,母亲对我姐弟二人寄予了厚望,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无论地里多忙,也绝不去打扰我们的学习,直到我们姐弟顺利考取师范,才欣慰地挺直了腰板。
由于工作优异,父亲在做了几年民办教师后便顺利转正,成了一名端“铁饭碗”的初中数学老师,并调至离家近百里的南北寺初中。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家四口人的责任田,将母亲瘦弱的身躯累成了风中的一片枯叶。那时,农业用电严重不足,经常需要夜里浇灌庄稼,母亲有时会带上我或弟弟给她壮胆。皎洁的月光下,我家责任田紧挨的那片坟地散发出的那种特殊的气息,令我至今想起来仍毛骨悚然。过度的劳累让体重仅九十多斤的母亲患上了神经性头疼和慢性支气管炎,可倔强的母亲从没在人前抱怨一声,倒是常常愧疚地对周末回家帮忙的父亲说:“我们娘仨拖累了你,连周末也不安生。”
九十年代中期,母亲随早已转行的父亲进了城,在父亲单位招待所做了一名服务员。“参加工作”后的她,竟一时迷上了学习。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人人成了她的“活字典”。母亲进步很快,一段时间下来,一般的报纸杂志,大体意思便能看个明白。母亲很是高兴,经常把读到的趣闻轶事讲给我们听,还充当起两个孙辈的“老师”。有一次下班回家,正见母亲与我七岁的女儿“辩论”,小的说:“姥姥,你怎么能说我长大成人了呢?难道以前我不是人吗?”老的便说:“这里的成,不是变成的意思,是说你懂事了。”小的便彻悟地点点头:“姥姥,你可以当老师了。”老的便自豪地笑起来。
母亲貌不惊人、才不出众,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的谦恭温良、宽容大度,却鲜有人及。特别是对脾气乖戾的奶奶所尽的包容和孝道,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无论奶奶给了她多少委屈,我们回到家里,看到的永远都是母亲脸上平和的微笑。如今忆起这些,母亲只是淡淡地说:“你们一周才回家一趟,要看到家里吵吵嚷嚷的,还能在外面安心吗?你奶奶就那样脾气,我早就习惯了,不和她计较。”奶奶晚年的吃穿用,全是母亲一人承包,还坚持用轮椅推奶奶外出散心,剪发、洗脚、修剪指甲,生病时的大小便收拾,从无半句怨言。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奶奶九十八岁无疾而终。
对晚辈,母亲表现出少有的理解和支持。更难能可贵的是,从未听她在背后说过儿女一个“不”字,听到的都是对年轻人的称道。有时,我无意中当她面抱怨婆家人,母亲也总是说:“在家种地不容易,别和人家计较。不是说吃亏就是福吗?都是人心换人心,只要你掏心掏肺地对人家,我就不信人家能拿你当外人!”一番劝导,让我的心胸日益宽广起来。
我那没文化的母亲,用她至善至美的人格感染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父亲。有一次,从不轻易表露好恶的父亲,竟然在酒桌上对所有客人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事就是娶了你们嫂子,她的心胸和担当,我自愧不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有时,看着父母,我会忽然想起胡适与他那小脚夫人,我的母亲正是用同样的人格魅力获得了父亲与家人的尊重与敬仰。
一颗心的真诚,一定会点燃另一颗心的火热。晚年的父亲,全然没有了当年的“局长架子”,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母亲的任务,一天几次督促母亲服药、定期陪母亲查体、外出游玩……每天的买菜、做饭,这些他退休前从不涉足的领域,父亲竟然很快便得心应手。几年前,母亲意外摔伤了腰椎,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每天侍候她大小便成了大问题。从没给人添过麻烦的母亲便有意地减少了饮食量,父亲发现了,便说:“你必须得多吃多喝,这样才能恢复得快啊。”“你不用不好意思,好了你再伺候我啊。”当母亲对我说起这些的时候,笑中含泪,每一条皱纹里面都溢满了幸福。
一晃之间,父母已经相伴整整五十年。“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父母的金婚纪念日就要到了,我们已经开始憧憬两位老人身穿西服婚纱,面对镜头相偎相依的模样……
作者:徐洪波,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