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挑水

“铁大汉踢了鞋,唱着去,哭着来。”这个谜语一说出来,许多八零后以前的人们马上都会说出来答案。对了,答案就是挑水,因为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挑过水。去挑水的时候,两只空铁水桶前后左右摆动,发出吱呦、吱呦、叮当、叮当的响声,像一首轻松欢快的乐曲;挑水回来时,两只盛满水的桶儿随着扁担上下颤动,桶里的水会像泪水一样嘀嗒、嘀嗒、轻盈得飘洒一路……

我们村是一个有着接近1500口人的大村,为了方便大家喝水,在六十年代,当时的村干部带领村民在村子的南边挖了一口大井, 水质好,清澈甘甜,全村都爱喝这井里的水,家家把水挑回家用来烧水做饭。夏天,天热了回到家从水缸里舀上一铁舀子凉水,咕咚、咕咚喝上几口真的很爽,而且喝了从来不肚子难受,洗衣服喂牲口是不舍得用的。

那时农村里长大的孩子,男孩从十三岁左右就开始挑水了,女孩一般都挑的晚一些,家中有哥哥的女孩是可以不用挑水的。

开始练习挑水,由于岁数小,个子矮,要把扁担两头的铁链子挂钩缠的短一些,这样水桶就碰不到地面了,桶里水挑上半桶就行了,这样轻快一些。挑水看似简单,也是需要技术的,在四米多深的井里摆桶提上水来,需要一个巧劲,当水桶稍一接近水面,要猛的用力把水桶一扣,再往上提,如果水不满,可以提着水桶在井水里沉几下,水就满了。新手才开始摆桶时不会用劲,水桶会老是在水上漂着扣不下去,一不小心,水桶就会脱钩沉入水底,那就要找村里有经验的捞桶高手,用专用的捞桶工具把水桶打捞上来了。

两个水桶都是用白铁皮做的,放满了水共有五十斤左右吧,如果只用一边肩膀挑水,那挑着走不远就要停下来,放下扁担歇会再走,因为时间长点了,会压的肩膀很疼,岁数大点了,挑水时间长了,就可以练得两个肩膀轮换挑了,而且不需要停下来就能换肩,肩膀也不再压得那么疼了,那个年代长大的孩子身高都没有很高的,我有时想这也许与从小开始经常挑水有关吧。

夏天,早晨挑水的人多,因为天凉快,挑水到家不会热的汗流浃背;冬天,中午挑水的人多,因为中午暖和,井口不结冰、不打滑,摔不着。一年之中除了大年初一,其他时间天天都要挑水,因为老人们说初一挑水会受累一年,不吉利。就这样每一个年三十的早晨,天刚刚放亮就有很多人来挑水了,大年三十这天把家里的水缸挑满了水,是我们附近很多村子乡亲们迎接新年到来的重要一步。

挑水,不仅满足了我们日常生活所要,同时乡亲们通过挑水可以经常见面,互相问候、啦啦家常,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人们在井口周围排队挨号的时候,井台四周就很热闹了,有说在收音机里听到的国家大事和天气预报的,有说刘兰芳的评书说到哪个精彩地方了,有说谁家孩子快要结婚了,谁家媳妇又生娃了……有说有笑,非常热闹。

村里青年男女通过挑水也可以传达爱意,男孩主动帮自己喜欢的女孩把水桶摆满了水,没有其它人的时候,可以低声约女孩晚上去邻村看电影,女孩也可以红着脸悄悄地约男孩去赶集,村里很多男孩都愿选择在本村里找对象,因为那样通过挑水可以经常见面,联系也方便,上演了一幕幕现代版的《井台会》。

邻居海哥为了供应两个弟弟上学,减轻家里负担,早就不上学了,每天干完地里的农活,天黑之前都要去挑上两担水。海哥很喜欢唱歌,每天去挑水都是边走边唱,唱的流行歌曲很好听。海哥家嫂子娘家也是在本村,而且离水井很近,海嫂子也早不上学了,每天在家帮着家里干些家务活。家里不忙了就出来玩,她经常看到海哥唱着歌去挑水,天长日久,她喜欢听海哥唱歌,更喜欢上了勤劳能干、忠厚善良的海哥这个人。

于是每天傍晚的时候,她就到水井边上的大树下做针线活,等着海哥来挑水,看到他的鞋烂了,她就给他做双新布鞋;天冷了,她就给他用毛线打个围巾。海哥也有空就给海嫂子娘家挑水,干些体力活,最后两个人幸福甜蜜的走到了一块。

挑水这活对年轻人来说不算重,可对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就有些难度了。我的邻居中有一位孤寡老人,由于年龄大,腿脚有病,挑水都是用小桶,但还是一路要歇好几次才能艰难的把水挑到家。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号召学雷锋做好事,我和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就商量给老人挑水,我们开始是在确定老人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去他家,打开他家不上锁的破门,把他家的水缸挑满水。几次之后,老人还是知道了我们给他挑的水,老人非常感动。直到后来我们到外村上初中了,才停止了给老人挑水,换成了其他人继续挑水。多年之后,老人还经常提及此事,我也一直感觉这件事很有意义。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早已通上了自来水,用水做饭、洗衣服很是方便,不用再专门去挑水了。村里的那口老井也早已看不到了,那地方已经建起来了二层的楼房,我家里的扁担和铁水桶也早已不知去向了。尽管已经很多年不挑水了,但是井水的味道依然让我留恋,  那挑水的岁月里的温情和爱情,也让我更加怀念。

作者:吕青河,滨州经济开发区里则办事处王安村人,现供职于魏桥铝业公司。
(0)

相关推荐

  • 曾经的挑水时光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8-11-18 08:02 网络图片 黄文珊 如今的人们,倘若需要用水,只需踱近自来水水龙头,伸出手掌,运用大拇指.食指,轻轻扭转一下铮亮的水龙头,那已经消毒处理过的 ...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5546  一对水桶

    过去在农村生活.家里做飯,喝的水全要用水桶到村口唯一一口吃水井去挑. 家里穷得实在腾不岀三块銭就能买上的一对水桶. 更穷得买不起一个剩水的缸. 家里剩水的瓦缸还是从母亲家里拿的. 自从我把母亲家里的水 ...

  • 杨福国:挑水

    挑   水 山东德州 杨福国 回乡下老家,邂逅了堂哥的女人金丫,忽然想起以前乡间挑水的事来了.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全村五百口人,吃水全靠村东自留田里的一口甜水井.村西头的要往家挑担水,往返一趟 ...

  • 青未了|'一缸‘’童年

    文 | 林源 小时候,农村可没有自来水,家里的用水都是从村里的砖井里挑回来的.先是从井中用井绳一桶一桶提上来,然后用扁担把两桶水担回家,储蓄在自家水缸,因此家家户户都有水缸.我们家兄弟姊妹多,用水量大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鲁北往事:过年走亲戚

    一提到过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我们博兴当地的方言,就是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拜年的意思,然而依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走亲戚得是男孩儿,未出阁的小女孩不走亲戚,所以作为女生的我来说其实没怎么走过亲戚 ...

  • 鲁北往事:窑厂岁月

    小时候,经常听老家人说:"好男不上窑厂,好驴不进磨房."并不是说在窑厂干活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拉磨的驴就不是好驴,而是说窑厂的活儿太累,但凡有点其他的出路,哪个男人也不愿去窑厂受那 ...

  • 鲁北往事:村里来了要饭的

    爷爷七岁去要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高高兴兴把学上. 幸福全靠毛主席, 翻身不忘共产党.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候一篇课文里的一段顺口溜,说的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许多老百姓摆脱不了要 ...

  • 鲁北往事:上河工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上河工"这件事不会有什么印象,对"河工"一词也会感到陌生.河工,是整治河道等工程的总称,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鲁北往事:上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政府经常利用"春冬两闲"时节,组织辖区内18-45岁的青壮年劳力,实施一些沟渠开挖.水库修筑.黄河坝增高拓宽以及对现有沟渠.水库底部的淤泥予以清理.外运等大 ...

  • 鲁北往事:取水记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篇题为<扁担的一生>的阅读训练讲解.文章题材距 ...

  • 鲁北往事:卖猪

    小时候,家里的院子西南角有一个猪圈,上面是三个平方左右平台,下面是两米多深的粪池,中间一个斜坡马道.年初买一只猪仔,年末出栏卖了过年,秋后还能挖出一坑猪粪上农田.不仅我家这样,村里家家都如此,并且猪圈 ...

  • 鲁北往事:麦收

    芒种将至,小麦也就快到了收割之时.和现在的孩子们谈起以前麦收时节农村的繁忙景象,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仿佛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不相信的表情很清楚的写在脸上--这也难怪,现在的庄户人家谁家还种那么多的小麦,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