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徽县,稻坪村
【百花】你来,让我带你去稻坪
甘肃学习平台2020-04-09
作者:杨亚妹
贾平凹先生说: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稻坪,就是一个清静与拙朴兼具的好地方。
稻坪是陇南市徽县南部嘉陵江畔的一座小村子,离城60余里,百十户人家。村子建在半山腰,依山傍水,坐东面西,南北走向。村内青砖黑瓦,民居古朴,小桥流水,恬淡宁静;西南两面,层峦叠嶂,山势高危,群峰峻逸;东北两面,台田园林,草木深秀,风景如画。石山似水做的,清水长流,汇而成溪,绕村而出,顺山势逶迤而下,潺潺跃入村前山下一条大河。河流碧清,出于西南诸峰之间,荡荡向北流入嘉陵江。溯流而上,峰回路转,水落石出,瀑布墨崖,苍松翠柏,佳木秀于两岸,珍禽深藏其间。更有仙人峰、观音洞、龙嘴崖、石马等诸多景观与神话传说一路相伴。恍若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难寻,诗画稻坪有真。
稻坪村前这条河,恰恰名唤桃源河,这条沟,则叫桃源沟了。
稻坪原来唤做尹家坪。
据传尹氏本是外乡人,从何而来,尚无定论。我亦不知尹氏先人最初是循桃源水而上还是沿大殿山而下,是嘉陵故道上历经艰辛的行者,抑或是青泥古道上背井离乡的旅人,是过往的商贾,还是走失的路人。在静谧的山林中,他们最终发现了上天遗落在大山深处的这块碧玉般的风水宝地,正如那武陵的渔人。
只是,他选择了留下来。从此远离世事纷争,打璞磨玉,建设家园。
依现存家神画像及简略谱碟,尹氏一族尚文重教,清代即有一位任七品文官的举人老爷,至清末,尹家坪尹氏家族已背景深厚,人丁兴旺,享誉一方。“老爷”是早年间人们对有地位有财势男性的尊称,几代“尹老爷”的传奇故事在徽县广为流传,《徽县志》“南乡农民打盐店”一节亦记载有一位叫尹志的老爷刚正不阿的抗暴事迹,民间更有他后来与严坪山上的土匪反目而惨遭杀害的故事。
尹老爷祖上家大业大,当年尹家坪一庄二十几个院落几百间房屋悉属尹家。村民尹顺家老屋门楣上方有块“山明水秀”题字匾额,匾额左侧楷书竖刻“道光岁次乙未菊月上浣之辰”,右侧刻写“生员张次渠题书”字样。依刻字判断,尹老爷家最晚在清道光十五年已是当地名门大户,距今已有184年家史。按村里尹氏族人辈分推算,从尹举人至今,尹家香火已延续了约十二三辈人。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当一切过去,尘埃落定,繁华落尽,曾经声名远播的尹家坪,如今只留下这个唤做稻坪的小村落和几十间青砖黑瓦的老房屋,岁月尘封了几代尹老爷的传奇故事。稻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岁月的风尘剥去了朱门风流,模糊了砖雕木刻,蛛丝结满雕梁,尘埃糊上蓬窗。叶荣叶枯,花开花落,尹家坪昔时风光日渐被世人遗忘,稻坪人似也忘了尹氏一族曾经的辉煌。只有巍巍挺立的古民居,历经一二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留守着家园,无声的讲述着过往。
保存相对完好的清晚期古民居建筑和四合院,是稻坪村的底蕴和灵魂。
最完整的一座四合院坐落在村口右手拐弯处。青砖黑瓦,古朴大气,门当木刻生花,户对石鼓如镜,门楣上木刻缠枝牡丹高贵典雅,题刻“敦仁厚礼”匾额一幅,印证着这座建筑走过的岁月历经的沧桑。过门厅,仿佛穿越历史时空,一座标准北方四合院将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展现无遗:院落方正,院子为青条石砌就,东南西北四座古屋摆布规整。东边正屋高高在上,由厚厚的青埂条石砌成五六台半人高的石阶,门槛过膝,门楣上方题刻“翁归故里”四个大字。正对过厅的南厢房则题刻着“善有余庆”,西厢房题刻“三声永绪”。所有建筑一律由长五尺、宽二尺、厚四寸的青埂石条砌就地基,青瓦砖雕,起脊坐兽,斗拱飞檐;四门八窗上,花鸟图文,雕工精巧,造型美观。在院子里立得久了,院外云卷云舒,院内宠辱皆忘,那些沉淀于岁月深处的古朴与美好慢慢浸润了此刻时光,厚重,质感,韵味深长。
在稻坪,这样的古民居原有二十几个院落几百间房屋,现在保存相对完好的四合院全村有四座,另有古建筑二十余处。最典型的有尹家老宅、老爷故居、尹家客堂、尹家祠堂、绣楼、尹家新院等几处。青埂条石、起脊坐兽、透光四门八窗、精美石雕、砖雕、木雕与清代彩绘是这些老建筑的基本元素和典型特征。这些老房之前有的闲置,有的堆放着杂物,有的住着农户。
近两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生态家园,这些关键词如同一条条五彩丝线,把稻坪的山山水水,田林路渠,沟壑石峰,青砖黑瓦一一串起,古老淳朴的村子焕发出蓬蓬勃勃的生机和意趣。好山水好思路好政策,让稻坪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实现了逆转,从脱贫直接走上了乡村旅游的振兴之路。本着修旧如旧、避免建设性破坏的原则,所有古建筑老房子都被一一清理出来,修缮一新,家庭特色小吃店,红色文化纪念馆,民俗文化陈列室,青少年教育基地,书画交流基地,给每座老屋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内涵。古老的祠堂、绣楼、私塾也俱被修葺一新,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元素。网红桥、真人CS、划船、徒步、探秘等现代项目,更为稻坪增添无限活力。
一切正在进行中,古老,而又新鲜。
小J就是新稻坪建设的参与者之一。市县组织部门与相关单位共建新稻坪,他被委派到村里常驻。
“很有成就感,”一说起稻坪的建设,小J就笑,“刚开始我在这边来负责牵头办养蜂产业培训班,村里的老百姓自愿组织,你带米我带面,东家一捆柴禾西家一把青菜,妇女们也自愿来给学员做饭,愣是把培训的经费省了出来,年底与股金一起,全给群众分了红。建CS基地后期,很多村民自发前来,与组工干部一起搬运,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一次背着三个轮胎,劝都劝不住,真让人感动!”
稻坪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是徽县近几年探索出的党支部领导、集体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合作社牵头、分享红利的“党支部领导下的集体+个体混合经济”模式。村里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生意的赢亏,就是每家人自己的赢亏。稻坪人的心与热情由此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干群关系也得到空前改善。
这种和谐美好,跟着小J在村子里随意走一圈,不用说话,便能深刻体会到。
如今,用亲如一家来形容稻坪人对驻村干部的感情,一点都不过分。走东家过西家,无论遇见谁,互相总要热情相问,话里话外,干部问的都是今天收入怎么样,说的都是帮他们理思路谋发展的想法和建议,群众说的答的也都是这些事情。院子里,厨房里,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站着或几个小板凳一围,就能开一场讨论交流会。
开发桃源沟,寻访黑水城,取经袁家村……
稻坪人的干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同漫山绿色、花海一样蓬勃生长。
距我上次来稻坪,不过一年半时间。
稻坪不一样了,稻坪人也不一样了。
在“山明水秀”老屋院前浣衣的女子,那样质朴纯粹的美着,她抬头只对我浅浅一笑,眼前的山水便亮了!
沈从文遥远边城里走出的翠翠,青山碧水浸透的眼眸,黑的纤尘不染,却又熠熠生辉。
小家碧玉的静美,大家闺秀的气度。
对,这就是稻坪的变化:由落寞而出尘,由羞涩而自信,由古板而生动,一块璞玉,终成五彩碧玺。
你来,我带你去稻坪。
喜静的,在村子里小住两日,慢慢体味稻坪古村新貌,民俗民风;或者信步走走,看小桥流水,青山如画。累了,随便寻一处所在,一户院子,一座老屋,一棵树,走近,都会有人热情招呼。
许是基于200年尹氏家族崇尚文化的家风和尹家坪人自古以来叙之不尽的仁慈与厚道,现在的稻坪人依然热情好客,纯朴厚道。村子就一条主巷道,大多数人家不设院墙,任你打从谁家门前走过,相识不相识,必含笑相问,邀请进屋喝茶歇脚。正是因了这份热情,我才注意到每个门后的女子,竟有那样白皙的颜色。
饿了馋了,随便哪家挑着一杆黄旗的老屋都足以安慰你的肚肠。烤馍,炒茶,漏鱼,搅团,馓饭,面皮,凉粉,豆花面,体味颇具特色的当地风味美食。如果感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动手体会饮食的乐趣,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来。也可以去后山合作社开办的农家乐吃九碗三行子,四荤四素,全部以青泥黑猪为料,再配各色山野菜,米饭,蒸馍,清一色稻坪自产,足以让你吃到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如果再临风把盏,对酒当歌,则完全可以入到醉翁亭记的意境中去了,至于能不能达到欧阳公的境界,各人自有感,有思,有悟,有得……
耐不住清静的,出村沿桃源河溯流而上。便可去思源湖,去网红桥,去真人CS基地,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激战。或者准备好行装,结伴去桃源沟探险,穿林越岭,去寻访传说中的黑水城,体味生命中不一样的精彩。
稻坪是个安放心灵的地方。亦可放飞心情。
你来,我带你去稻坪。且不说惊险刺激的真人CS野战基地,欢声雷动的网红桥,神秘幽深的桃源沟探险,以及各色小吃和九碗三行子。
我们只需寻一处坐了,一把绿茶,加几片新鲜碧绿的藿香叶子,泡一壶芳香提神的茶。细细地品,慢慢地聊,静静地思。
流云拂过蓝天,日影缓缓西移,清风吹去树梢,时光定格在青砖黑瓦里。
顾城说: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稻坪的感觉,于我,就在诗里。
(作者简介:杨亚妹,网名木依之湄。甘肃天水人,生长于女娲之乡秦安陇城凤尾村,现居陇南。少写作之才,有笔耕之好,偶以文字调味时光。)
来源:诗画稻坪服务平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