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黑犬白狗
莫言题名
释文
黑犬白狗
辛丑秋 莫言
(莫言 书)
| 莫言在川端康成写伊豆歌女的房间
莫言手书参观川端康成文学馆小记
释文
黑犬白狗
我去过两次川端康成文学馆。第一次是在一九九九年深秋,第二次是二零零六年盛夏。第二次来时,馆长知我是作家且看过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与《暖》,于是特许我欣赏了他们的镇馆之宝——几份川端康成的手稿。这手稿既不是六次被改编成电影的《伊豆舞女》,也不是为他带来盛誉的《雪国》,祇是一些随笔性的文章。
馆长说民间尚有收藏川端康成重要的手稿者,但要价太高,文学馆买不起。这次不仅参观了文学馆,还在老友引领下参观了他的故居。他在这里生活到十六岁,上高级中学时方离开,而离开后再没回来过。看守故居的一位白发苍苍的女士,名叫川端富枝,是川端家族后裔。
她送了我一本她写的歌咏川端康成文学业迹和故居景物的诗集,我虽读不懂日文,但从那些汉字里,也大概猜出了这诗集的意思。此物吾已捐赠给高密的文学馆。因写此文核实时间地点等与毛兄联系,方知这位女士已于前年去世。
看完故居后,在一位村人带领下,我们迎着夕阳,沿着潮湿的山路,进入茂密的树林,这里是村子的公墓,川端家的墓碑,高高地矗立在墓地中央。日本人的墓地,一般都由寺庙管理,他们不像中国人的墓地,一人一个坟头,而是一个家族只占数米之地竖一碑,碑下一龛,与地相接,逝者的骨灰倒进去即与泥土混在一起。
此法实为节约土地之妙着,这与中国奢华的葬丧形成鲜明对比。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犯下滔天罪行,永远不能忘记,但日本在经济建设、文化创造方面,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东西。我这样说,但愿不会落下汉奸的嫌疑。
川端康成先生在他的名作《雪国》里曾写下这样一个片段:“大概为了避免积雪,顺着客栈的墙临时挖了一条小沟,将浴池溢出的水引到大门口,汇成一个浅浅的水潭。一只壮硕的黑色秋田犬蹲在那里的一块踏石上,久久的舔着热水。”
川端康成先生用简约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的这个画面,使我受到了震撼,我想到,好的小说其实就是由这样的画面连缀起来的长卷啊,而这些画面则是由一个个非常具体的事物构成的,这要求作家耐心、准确、调动视、嗅、听、触等全部的生理感受和心理联想。小说的奥秘,大概也在此了吧。
于是我拿起笔,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五百字一张的薄如蝉翼的稿纸上写下:“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垂头丧气地从故乡小河上那座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来……”这就是我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的开头,而这篇小说也是我一系列怀乡小说的滥觞。
二零二一年八月卅日于京华
莫言
(莫言 书)
莫言手书伊豆舞女的创作地
释文
川端康成先生的小说《伊豆舞女》给很多中国作家以启发。我曾专程到他写此小说时居住过的旅馆参观过。他住过那个房间,平时是对外出租的。但当时锁着,通往房间有一道高高的木楼梯,我坐在那儿留影一帧。
距此不远还有一座山,有一条隧道贯穿山体,这也是他的小说中出现过的场景。我记得有一群穿蓝白色校服的孩子在隧道口喊叫,回声传得很远。这是我首次日本之旅,在伊豆半岛上留下的记忆,一切如在眼前。但光阴已过二十二年,今日偶翻旧物勾起记忆,随手记之。
辛丑七月
莫言
(莫言 书)
莫言手书新诗初游日本
释文
忽憶初游日本时,
冰霜尚未染青丝。
心知衰老休窥镜,
奋笔再书怀旧词。
辛丑秋 莫言
(莫言 书)
王振作诗草芽与海棠花
释文
站上沙丘平野阔,
临风演说迎朝霞。
长空澄澈飞鸿雁,
大漠蒼茫见草芽。
雪国秋田舔水犬,
山东高密唱歌蛙。
灵犀一点心相印,
能写人生好作家。
今读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花未眠》,想起八月初莫言老师在腾格里沙漠看到小草的情景,遂作七律一首。
邹平 王振
(王振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