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320国道第四季10-晴隆
第四天,2021年10月1日,黄果树到晴隆,106公里
北盘江东西两岸在很早的时候(2亿年前)属于不同的地块。北盘江以东,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北盘江以西,丹霞地貌渐渐多起来,在这一带还能看到溶洞、峰丛、天生桥等地貌,但明显比东岸少。
两宋时期,大理国与大宋国就以北盘江为界,关岭与晴隆分属二个国家。宋挥玉斧,赵匡胤划开的不仅仅是大渡河。
在盘江大桥上流连到5点10分左右,继续前往晴隆,余下的23公里全部是上坡路。看到连续上坡的提示,我苦笑着告诉王祝芦,我们刚才怎么下来的,就得怎么上去,只是不知道天黑前能否骑到晴隆县城。
徐霞客“度桥西,已入新城门内矣。左转瞰桥为大愿寺。西北循崖上,则新城所环也。自建桥后,增城置所,为锁钥之要云。”
不久就能从上面俯瞰北盘江
滇黔古驿道的一段,东起盘江桥,依次经过半坡塘、哈马哨、莲城镇、鸡场镇、廖基、安谷乡至兴仁县。莲城镇是晴隆县治所在,古驿道基本与320国道重合。
徐霞客提到的新城应该是连云城,遗址在盘江索桥西约一公里处,据说就在路旁,但我们没有看到。他们越过新城,晚上住宿在旧城。从里程来看,新城可能在半坡塘,旧城在三间房。
从关岭出发时,徐霞客的行李托马帮驮运。第二天一早,马帮先出发,徐霞客吃好早饭,出旧城西门,“从岭坞升降,五里,有一、二家在南陇下,为保定铺。”现在标为保定营,铺是明代的叫法,清代改称营。
没有国道的时候,直接从保定营西侧上岭,徐霞客记为“渐陟隆崇”,国道从这个山岭边上绕了半圈,坡度还是差不多的。从山坡上可以看到周围的田塍,徐霞客路过时是农历四月份,已经插秧,现在是公历十月初,基本都是已经采摘的玉米田。
接近下午六点,这儿与上海大概有1小时的时差,太阳也开始西沉,我把墨镜换回普通的眼镜。
5里后到凉水营,现在叫光照镇,不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奇怪的名称。望向远处的山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太阳能电池板,看来此地光照充足,可以用太阳能发电。
取这个名字的人或许是光照派(或者丹.布朗)的粉丝,我想起来的却是明教,以及他们的那首光明之歌:“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唯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顿时感觉世上充满了光明,但我还是停下来,让王祝芦一起把前车灯装好,此时6点半,暮色渐浓。
由光照镇向西爬坡,“渐上渐峻”。“又五里”,徐霞客坐下来休息,准备接下来要翻越海马嶂,想象着面前这座山是否像海马,正好有当地人出来打水,原来山间有一个“穹然巨洞”,水从(石灰)岩石的缝隙中渗出来,到处都是天然的矿泉水。然后他们回到旧路,翻越海马嶂。
民国《晴隆县志》载《徐霞客所经本县沿路古迹考》:“(海马嶂)即今之哈马哨也,旧称哈马关。哈马者,下马也。盖其关极窄,骑马者必下马而过也。”我们也下车,补充了酸奶和水,以及最后几块饼干。
遇到两位骑友,骑公路车的,说是今天已经骑了300公里,今晚也打算住在晴隆城里,我告诉他们今天住城市快捷酒店,他们说进城再找。他们又等了一会,看我们动作慢,打声招呼先走了。大神啊!
夜色渐浓,最后5公里骑得小心翼翼,记得上一次夜骑还是2019年的马自骑决赛。
进城的路边有一座歪山,我们和当年的徐霞客一样,急着赶路进城,没有停留。徐霞客是真正的旅行家,第二天再回过来,认认真真地游览一番,包括那个巍山洞(俗称神仙洞)。我们第二天头也不回,继续向西。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安南卫于今晴隆县治,中间短暂将永宁州合并到安南卫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平定三藩之乱后第六年,云贵地区局势稳定下来,大规模裁卫建县,安南卫改为安南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国民政府改安南县为晴隆县。
晴隆城市快捷酒店位于晴隆县老城的中心街,入住后出门找吃饭的地方,酒店前台说出门右转,那儿一条街上很多饭店的,另外加了一句,晴隆菜是贵州最没有地方特色的。她说得没错,我们看到的都是火锅店,没有炒菜的,最后找了一家鱼肉汤锅店,鱼肉汤的味道在哪里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