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投资,魏则西知乎?
有舆论传播上或是社会热点类的问题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提问
👇👇👇
“知乎宣布完成F轮融资”,这可能是科技圈最近的一则劲爆消息。
说他劲爆,主要是这则消息给了围观者以无限联想——据悉,这次的投资方共有两个,一个是“月薪三千”的快手,另一个则是江河日下的百度。
图源航通社
是的,你没有听错,曾经的相杀最后变成了如今的相爱。
无怪乎有人调侃道,怕是知乎以后的slogan要变成:
百度一下,你就知乎。
其实,这事儿之所以会被大家这么嘲讽,百度的“原罪”自然是很重要的原因。
当然,百度也不是生而有罪,只是走入了歧路无法自拔而已。
也正因如此,在当下,嘲讽百度成为了天然的政治正确,即便是李彦宏“平白无故”被个疯子突然泼水,大家也还是悠游自得,就事说理的终归只是少数。
而知乎之所以会被拖下水,除却其自诩精英的人设崩塌以外,引发百度舆论危机的操作自是被奉为经典。
所以说,这两家先前闹得这么僵,最后却因为钱走到了一起,看起来确实像是一起荒唐剧。
在舆论学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词汇,叫“双窦娥”现象。
什么意思呢?
大概说的就是舆论双方同时感到委屈。
说起百度投资知乎,其实真要就事论事,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已。
但到了舆论场上,这就是不得不提的大事。
现在一说起百度的恶,可能大家还是会脱口而出“魏则西”事件,虽然百度做过的恶远不止于此,比如竞价排名的破事直到现在,还会时不时蹦出个幺蛾子。
为什么“魏则西”能扎根于大众潜意识呢?
影响的深远自然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而这件事的影响之所以足够深远,从“弱传播”的角度而言,其实是构建了弱者与强者的对照体系。
换句话说,百度余下的恶需要借助搜索工具帮助回忆,而以弱者“魏则西”命名的事件却不需要。
所以说,当我们明白了这点道理后,自然也就能了解,为什么百度投资知乎这事儿会在舆论场上收获满满的恶意。
因为知乎恰恰是“魏则西”事件的起源,承担了舆论的初期发酵,当时也因此“名利双收”。
而现在,知乎突然宣布百度要来投资自己,在舆论看来,这就是在恰烂钱。
情感上接受不了,嘲讽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
其实说起百度投资这点钱,真能够控股知乎吗?
答案自然是远远不够。
可舆论常常是不讲道理的,所以,当看到了百度投资知乎这则消息后,我们只会好奇,那个曾经揭露“百度之恶”的高赞回答,会不会在某年某月突然变成:
抱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本答案暂不予显示。
我用一天的时间思考与写作
请你花一秒的时间点个“在看”
如有启发,欢迎打赏转发